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群演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116 火出圈以及江炎首秀争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6 火出圈以及江炎首秀争夺(1 / 2)

 叶赫那拉如何后悔也没用了,她现在能做的,也就只有锦上添花了。</p>

而且这锦上添花注定是起不了多少作用。</p>

因为《悟空》的热度,别说是他,就是连矮大紧都感觉有些心惊。</p>

是不是用力过猛了?</p>

火到有些不受控制了都!</p>

本来以为自己这么做,这歌只是在歌坛,最多在娱乐圈会形成碾压之势。</p>

但当这热度冲破某一个临界点后,其火势便一发不可收拾了。</p>

如果江炎在这,他就会给矮大紧科普一个词:“火出圈”。</p>

自9月21日《悟空》的mv登录全国各大电视台后。</p>

从未有过的高成本mv,从未出现过的新奇流行的曲风,从未从这个角度诠释过的孙猴子,还有那逼真到让人忍不住连刷几十遍都看不厌的特效。</p>

这样多元的因素全都集合在一部mv里,《悟空》想不出圈都难。</p>

“火出圈”这个词可不是闹着玩的。</p>

这不是2022年的信息化时代,而是1998年。</p>

这个年代的节奏慢,信息封闭,有多少事情是真能火出圈的?</p>

换句话说,在这个年代,哪件火出圈的事能是小事?</p>

所以一旦遇到一个火出圈的大热话题,所有媒体都会变成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哪怕隔着数千米也能游过来捞一口。</p>

而炒作的主力依旧是纸媒,毕竟互联网这时候只是个小鱼塘而已。</p>

纸媒是什么效率?</p>

一个字,慢。</p>

但“慢”在这件事上反而让《悟空》火地更持久了。</p>

今天报导了这个事件,配合着电视中mv的循环播放,结果报纸销量大涨。</p>

明天依旧报导,诶?销量居然还在涨。</p>

那么后天继续!</p>

但翻来覆去说一件事总不太像话吧,那就变着花样抄,反正一切都是为了销量嘛。于是这几天里,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先后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关于《悟空》的新闻。</p>

各方报纸尽显其能。</p>

好莱坞的电影牛吧,特效无人能及吧?</p>

但咱们的《悟空》做到了,甚至还更好,这是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点?</p>

歌曲的曲风从未出现过,且立意新颖,歌词富有深意,这是不是又是一个讨论点?</p>

有从歌词角度评论的。</p>

比如每一段歌词代表了悟空什么样的心态。</p>

那一声“佛祖”有什么深意,那一句“拜一人为师”说的又是谁?</p>

又有从剧情角度讨论的。</p>

比如最后出现的天兵天将到底是什么寓意?</p>

夸张点的直接写了:“如果《西游记》倒回来看如何如何。”</p>

又有从唱腔编曲角度讨论的。</p>

比如那京腔如何如何。。</p>

再有就是从电影角度讨论的。</p>

比如《悟空》能否做成我国第一部大片?</p>

实在没话题,那就炒江炎吧,说这人如何如何厉害,又有怎么样的传奇身世。</p>

但这样报导的都是边角小报。</p>

至于大报纸?</p>

真要傻的才这么干呢。</p>

人家叶赫那拉搞了一波就被警告了,真当业内没人知道?</p>

总之,《悟空》算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被炒了一遍。</p>

只要打开电视,总能看到那五分多钟的mv。</p>

翻开报纸,就是那个帅气的猴子。</p>

遛弯大爷回到家,嘴里用京腔哼哼:“我要这铁棒有何用。。。”</p>

结果又引来大妈的暴打:“没用切了去。。。”</p>

这也说明《悟空》已经覆盖了几乎全年龄。</p>

。。。。。。</p>

如同春晚一曲惊世人,《悟空》火遍全国了。</p>

但并不意味着全是好事。</p>

这世界上就是不缺眼红的人。</p>

第五天的时候。</p>

砸场子唱反调也开始下场。</p>

“戏说不是胡说,《悟空》的立意有大问题。”</p>

“血腥暴力,所谓大片言过其实。。。”</p>

“戏腔结合流行,谁给你的权利。。。”</p>

“如此胡来,该不该禁。。。”</p>

纸媒、不知名的专家纷纷开始了表演。</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