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挤过幸福之门> 第一百九十七章 追逐新千年 十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七章 追逐新千年 十三(2 / 2)

挤过幸福之门 湘西教书匠 更新时间 2019-09-07

“嘻嘻---哪有那么好的事?”玉儿嗤嗤地笑,暂时放下了心事,“果真如此,那小小的徐(cz)州,还不挤破了门槛?”两个人说笑嘻乐间,走进店面坐下,点了两碗辣汤和几个烙馍。

“噫?怎么这样黑乎乎的啊?”辣汤端上来了,虽然闻起来香喷喷的,可是看起来一点也不敢恭维,黑乎乎的一大碗,方斌惊讶地叫了起来。

“同志你是第一次来徐(cz)州?”端汤的老师傅笑眯眯地说:“你尝一口就知道好不好了?”

“是么?”方斌低下头喝一口,怔住了:此汤味道粘稠,鲜辣至极,喝到口中有酣畅淋漓之感。连忙说:“老师傅,汤真的好喝!爽口爽心!”

“那当然!”老师傅自豪地说:“此汤用野鸡和稷米煲制而成,里面放有鳝鱼丝、鸡丝、面筋等等。熬煮时间长达半天之久,直至骨酥肉化,稷熟出汁,和以盐味等佐料,看起来黑乎乎的,喝起来带有增进食欲的胡椒味道,在汤中加上些许香油,更是美味。”又指着放在方斌面前的烙馍说:“二位也是行家!这个馍,也是徐(cz)州一绝!徐(cz)州一直流传着一首民谣:圆圆小饼径尺长,根根馓条黄脆香。外软里酥饼卷馓,送与抗金英雄尝。烙馍制作的炊具是用直径尺余的铁鏊子、一根枣核式的擀面轴、一根扁竹劈子。我的这种馍,食法多种多样,不仅可卷荤裹素,还可用蔬菜或其他馅料做成菜合。我在中间放了葱花油盐、鸡蛋,做成的是油馍。你们尝尝?”

“嗯!”方斌对这个老师傅的话,深信不疑,拿起色泽金黄的油馍,咬一口,香脆可口,满嘴带香,酥脆细软,油而不腻,别具风味,赶紧竖起大拇指:“好吃!”老师傅笑而不应,退了回去。方斌和玉儿,一口馍一口汤,吃得大汗淋漓,津津有味。

第二天一早,方斌带了玉儿去云龙山。

甫进山门,扑面而来的是苍劲有力的古松和未经雕琢的石阶,无不散发出浓郁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就连路边的一座碑亭、一架小屋,均用粗木搭建,青砖灰瓦,重造型少装饰,简朴大气,典型的汉代风格,令人欣喜。从山门拾级而上,一路上松林茂盛,巨石磷峋,凉风习习,古风盎然。

“云龙山大石佛当为云龙山镇山之宝,苏东坡的墨宝则为云龙山的点睛之处。”玉儿挽着方斌的胳膊,一边拾级而上,一边滔滔不绝地说:“放鹤亭为宋神宗(赵项)元丰年间(公元1073年)春张天骥所建。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又称张山人。他在山上建一亭,并养两只仙鹤,隐居山上。苏轼在徐(cz)州任太守期间,常率宾客在亭中饮酒,和张天骥交成好友。于元丰元年十一月,苏轼写了一篇《放鹤亭记》,现立碑文于放鹤亭南侧,这篇文章脍炙人口,并被选入《古文观止》,徐(cz)州的云龙山和放鹤亭也因此文而闻名于全国。”

“呵呵,文以人传,山因文而名,真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千古,山水不朽!对了,接下来我们去哪儿?”方斌转过头,在玉儿脸上亲一口,笑嘻嘻地问。

“我看我们不必赶名山大川,也不必去大都市看风花雪月。我想去海边看一看,洗个海水浴,再到孔子故里看一看,坐坐海船,怎么样?”玉儿吊在方斌胳膊肘儿,偏了头笑盈盈地说,那幅娇媚的神态,仿佛一个情窦初开的纯情少女,让男人感觉心旷神怡,又怜惜之心大起。

“行!知我者,玉儿也!”方斌嘻嘻地笑:“下一站,连(lyg)云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