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三国之北汉燕王> 第四百五十九章 交州归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九章 交州归汉(1 / 2)

三国之北汉燕王 大琨翼 更新时间 2022-02-19

 白帝城,背靠高峡,前临长江,三面环水,气势雄伟壮观,雄踞水陆要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汉军的临时总部,就设在白帝城中。</p>

在白帝城扎下大营之后,敖烈接连发布了两道诏书,第一道诏书是着人运送刘备的尸体回燕京,以臣子的姿态,埋葬在刘协的坟墓旁边。对此,关羽和张飞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任务。敖烈心知他们二人是想送刘备最后一程,同时和过往的一切做一个告别,因此敖烈便答应了下来,准许由他们二人率领三千汉军,带着刘备的尸体先行返回燕京。</p>

第二道诏书,敖烈给了刘备的两位夫人和儿子刘禅足够的钱财,把他们母子三人迁居到了比邻南中的偏远地区,让他们安度余生。对敖烈的这个做法,起初诸葛亮和庞统是坚决不同意的,他们认为刘禅有朝一日长大成人之后,一定会为报父仇而引起祸乱,所以主张将刘禅永远的囚禁在燕京。可是敖烈却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敖烈知道,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在历史上,就算有诸葛亮这样治理内政、带兵打仗都很出色的人物来帮扶,都没能让刘禅完成蜕变,甚至还在蜀国被灭亡之后,还笑着享受奢华的生活,浑然不为成为亡国之君而烦忧,并且引发了一场“乐不思蜀”的典故,成为千古的笑柄,这样没心没肺的人,还有什么威胁可言?</p>

在敖烈的坚持下,诸葛亮和庞统只好放弃了把刘禅变为笼中金丝雀的打算,顺从了敖烈的决定。这两位绝世智囊虽不像贾诩那样圆滑,但也不似田丰那样耿直,而且他们也相信敖烈的判断,毕竟敖烈的识人之明可是闻名遐迩的。既然敖烈已经决定好了刘禅的归宿,那就一定是有道理的。</p>

在妥善处理好了刘禅母子三人的事情之后,敖烈把士燮请到了自己的大营中。和他进行了一番长谈,劝导他重新归入大汉的版图。士燮虽然对敖烈没有斩杀士壹和吴巨之事感恩在心,但却并没有立刻答应敖烈的要求,而是表示需要经过考虑,才能给出答复。士燮的态度,是敖烈意料之中的事。交州偏远,消息闭塞,士燮已经被刘备蒙骗了一次,是不会再轻易相信其他人的,所以敖烈也没有逼迫士燮。而是给了士燮足够的时间,让他慢慢去考虑。</p>

这一考虑,就是二十多天的时间,士燮依旧没有做出明确的答复。最终打破僵局的,是刘陶的到来。刘陶是士燮的授业恩师,深得士燮的尊敬。在刘陶到来之后,他与士燮师徒二人关起门来,在营帐中推心置腹的交谈了两个多时辰。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谈了些什么,只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在经过这番长谈之后,士燮率领部下的八万多交州军,当着所有汉军将士的面,向敖烈投诚。并宣布交州从此重归大汉。</p>

在士燮率部投诚之后,敖烈当即任命士燮继续担任交州牧之职,成为北汉开国以来的第一任交州牧。为了加强交州军的战斗力,填补交州将领武力不强的缺陷。敖烈特意从蜀中降将中,挑选出来十二名战将,一并交给了士燮。以便辅助他更好地震慑交州境内的那些异族。张嶷、张翼这两员蜀中名将均在此列。在刘备临死之前的劝慰下,这些蜀中将士们,已经打消了对汉军的抵触心理,正式投效到了敖烈的麾下,甘心任其驱驰。</p>

三日之后,士燮率部离开了白帝城,踏上了返回交州的归途。和来时一样,士燮的职位没有任何变化,但是他的军中的旗帜,却已经全部易帜,从原来旧有的交州地方军旗帜,变成了北汉的五爪金龙大旗。至此,交州在历经和朝廷的数十年脱离之后,重新回归了大汉的版图。</p>

士燮走了,刘陶却被留了下来。和刘陶一起留下来的,还有与他一同赶来的徐庶。徐庶是敖烈特意召唤来的,因为敖烈准备让他接替诸葛亮现在的位置,来执掌益州,而刘陶,将以徐庶副手的身份,留在益州,帮助徐庶一同治理益州。目前益州已经平定,刘备在临死前的悔悟,让蜀中将士们的排外之心大部都消散于无形,因此诸葛亮已经没有必要在继续留在益州了,剩下的事,以徐庶的才能,便已经足够了。更何况还有刘陶和一班蜀中文武官员的真心辅佐,蜀中被打理成井井有条的状态,已是指日可待,勿须敖烈在多费心神了。</p>

相比蜀中的平静而言,冀州依旧面临着曹操的威胁,把诸葛亮调回冀州去厉兵秣马,为敖烈下一次征讨曹操做好准备,无疑比把他留在益州,更能体现出他的价值和智慧。好钢用在刀刃上,敖烈可不会浪费部下任何一个人的才能,更遑论是诸葛亮这样千万年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了。</p>

在益州又停留了数日之后,将大方向划定好了之后,敖烈就决定率部离开益州了。不过他要去的地方,却并不是燕京,而是襄阳。在吕蒙白衣渡江,和孙策、周瑜兵分三路拿下荆州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了,敖烈觉得,是时候该处理一下荆州的事情了。荆州地杰人灵,幅员辽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敖烈不可能把这样一个大州一直寄托在孙策的手中,虽然孙策对敖烈的忠心毋庸置疑,但是大权外放,是任何一个英明的君主都不会去做的事情。并不是敖烈翻脸不认人,而是在封建社会制度下,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话事人,这样才能保证中央集权,才能保证敖烈的统治不会从内部出现裂缝。</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