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第七十四章 南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四章 南下(2 / 2)

现在的精力还得放在战事上。

这场战争刘襄谋划了几个月,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就更不能疏忽了。行百里者半九十,这个道理,他懂。

七月二十七日,刘襄率兵逼降安次,城中只余八千饥民,被迁到蓟县生活。

命令后军带一万民兵驻守蓟县,运输辎重,囤积粮草,护持潞县到军都县的粮道。

命令杨槯出兵军都径,佯攻居庸关,牵扯上谷郡兵力,为阎柔创造战机。

传令阎柔,可伺机进兵居庸县,与右军夹攻居庸关,打通进入上谷郡的道路。

七月二十八日,刘襄领正兵一万六千人,民兵五千,民夫七千,渡过㶟水出兵广阳县。

广阳县靠近涿郡,又是邹靖进兵时的粮道节点,情况比其他县要好一些,能得到一些赈济,有几万百姓聚集。只是青壮都被邹靖抽调了,刘襄大军到时,没遇到什么抵抗。

又背上了几万老弱妇孺的包袱,刘襄也很无奈,总不能不管吧?可他不能总用军粮往外贴补,这不是办法,长久不了的。

渔阳确实囤积了一些粮食,可那些都是有用处的,要养兵养马,要养工匠,要招募民夫,要备荒备战。

怎么算都不够用。

还是得指望涿郡的粮食,必须尽快拿下涿郡,不能拖到冬天,更不能等到明年。

留下五百正兵一千民兵,命他们守护粮道,大军不在此地停留,兵进涿郡,直奔良乡县而去。

良乡在广阳县西南五十余里处,位于圣水北岸,全境皆为平原,倒是挺适合开荒种地的。

可惜就是人少。

大军一到,良乡县长就乖乖的开城投降了。接管城防以后,刘襄不理其他,直奔府库。

良乡县存粮不足三千石。

他只好带着兵马,去找县中大户借粮,砍了十几个脑袋,搜遍了良乡县豪强地主的府邸,也才募集了一万石粮食。

刚刚够灾民吃一个月。

留下一千正兵一千民兵,先运些粮食回广阳县应急,并守护粮道,看守退路。

大军休息一夜,继续开拔,向涿县行进。涿县距离良乡八十余里,是涿郡的郡治。

在本地向导的带领下,渡过圣水,向南走了一天,避过垣水和桃水交界处的泥泞路段,第二天再渡过桃水,转向东行,中午的时候赶到涿县,距县城东门十里处安营扎寨。

刘襄带宿卫前去观城,涿县就是后世的涿州,有天下第一州的美誉。西临太行北依燕山,城周九里,城垣高三丈有余,开有四门。

相传黄帝车裂蚩尤,部分尸骨弃于涿地,为避蚩尤之孽,修筑古城时,西门凹入,形成了东北内折,西南凸出的样子,当地俗称“凹”字城。

因形似卧牛,故又称之为“卧牛城”。

城西百余步,桃水由南向北流过,至城北三里处折而向东。桃水是巨马水的支流,在涿县转向东流,汇合垣水,继续向东在阳乡那里汇入圣水,东流入海。

涿县西北二十余里处,还有一座西乡小城,是侯国封地,与涿县成掎角之势,互为依托。

刘襄心中发愁,这座城池不好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