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飞越唐朝> 第七十五章三寸不烂之舌(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五章三寸不烂之舌(下)(2 / 2)

飞越唐朝 新空 更新时间 2019-09-10

唐朝心中满意,知道这莽撞的汉子已经一步一步的进入自己彀中,于是,第三阶段的谈话开始。同时间,他伸出了他的手,轻轻的按住哥舒瀚的手背。

“大将军!现在的形势,已经很明显。李亨不久在灵武即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您既不受他重用,说不定到时候还会派别的将领来替代你的帅位。当然,不用紧张,这只是最坏的打算。就算他不替换你,可您知道吗,据我手下的内应的消息,史思明领了安禄山的吩咐,这一次,务必攻下潼关,在一个月之内。若是攻打不下,就斩首。您想想看,史思明这次还敢顾惜自己的手下伤亡而不全力攻打潼关吗?我想他不会。据说,七日之前史思明曾经带人不要命的打上潼关城楼,要不是大将军您防守高明,说不定潼关已经被攻破了。他要是死命进攻,再加上蔡希德从河北带来的十万军队一起进攻潼关,将军您守住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个,陛下,我觉得机会是有的,不过也说不准。”

他心中雪亮。以前的时候,他还敢说潼关天险,百万大军来了都不在话下的话,但是自从上次和史思明亲自面对面的交手之后,他早已经收起了狂傲之心。史思明的武功,显然还在他之上,兵力更是数倍于他,士兵的精锐程度,也在他之上。一旦被史思明不要命的打破一个口子,潼关就真的失守了。有了上一次的教训,相信史思明这样的角色,是会想到法子攻城的。到了那个时候,不仅潼关守不住,就是自己的性命,也八成保不住。一个史思明就已经这样厉害,再来一个武功和他差不多的蔡希德,而且唐朝的情报显然还不完善,据他自己的探子回报,田承嗣也得到安禄山的命令,领兵十万会合史、蔡合击潼关。

看来,安禄山是对潼关志在必得。

也难怪。区区一座潼关,就牵制了安禄山的三十万兵马,使洛阳随时感受到威胁。而且安禄山手下的这些兵将,打的胜仗太多了,却窝在这里三四个月之久,心中也是憋闷,极想打下潼关给自己长脸。

“对了。守住的机会是有的,但是被攻破的机会也是有的。依我看来,五五之数吧。这一次,安禄山没有杀史思明,就是给他下了死命令。一个拼命的史思明就已经很可怕了,何况还有蔡希德。将军的危险已经迫在眉睫,我作为新唐皇帝,本不该降低身份、亲冒危险来到潼关,可是我素闻将军乃是一个忠心之士,因此不远千里,费尽心机而来,所为的,就是为了能够和将军结成知交。您放心吧,今天的事情,包括我手下的这些随从,都是我最信得过的人,史思明纵然奸猾似鬼,他也必定想不到将军投靠他是假的。到时候,你只需要写一封信给他,说是您愿意投降,他肯定会乐坏的。这几个月下来,他难道还不知道将军您是个大将之才吗?”

“可……可一旦我投降,李隆基是不会放过我的。还有,我……我要怎样才能相信你。”

“相信我的事情,将军不必担心,稍后自会见示。李隆基下旨让你出战,他明明知道你这里的情况,却还是让你出战,这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皇上说啦,淘河大捷。而且,高仙芝将军回带兵支援我。”

“这就是关键。如今高仙芝的部队是指望不上了,只剩下你孤军作战。你想想看,你该怎么做呢?”

“我当然是紧闭潼关,何必出去受史思明的围攻。”

“将军。那么你的死期就到了。”唐朝很郑重的说道,脸色有点发青。

然而此时哥舒瀚的脸色,比他青了十倍:“这话什么意思?”

“这还不简单!你紧闭关门,即使守住了潼关,但是违抗圣旨,死罪!如果你出战,以你现在的兵力,肯定是陷入包围,也是送死!你想想吧,违抗圣旨是死,不违抗圣旨也是死。当然,我不是说李隆基害你,而是李亨和高仙芝在害你。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你拼死坚守。真的守住了潼关。李隆基赦免了你,但是李亨会怎么看你?你以后毕竟是他的臣子,他怎么看你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如果我是他,我一定认为你这样的人不可靠,因为连皇上的圣旨也敢违抗。当然,你我也都清楚的,李亨对你,只是一般的信任而已。既然前进是死,退后也是死,你何不给自己留一条路?”

“好!陛下,微臣受教了,从此愿意追随左右!”

普通一声,真的就跪了下去。

真的可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哥舒瀚到现在明白了,除了投降之外,没有活路。

唐朝很殷勤的将他拉了起来:“大将军,您不会看错的。跟着我,有的是荣华富贵!平身吧!”

“谢皇上。”

“大将军。我想您一定在奇怪,觉得投降就投降,为什么不直接来到我的帐下呢,是吧?”

“是的,陛下,微臣确有疑惑。”

“那你听好。因为我,唐朝,新唐的太祖,想要统一天下。而我统一道路上最大的敌人,不是李亨,而是安禄山,现在你知道我的意思了吧。”

“明白。陛下是要我去做内应。”

“好。谢谢大将军。我知道您是个明白人,当今天下三分,在李家呆不下去,就只有选择安禄山和我。而您显然不相信这些胡人,因为他们性情难测,滥杀无辜,所以,投靠我,是最明智的选择。现在我告诉你,我,新唐朝的皇帝,怎么取信于大将军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