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我不想当秦桧> 第三章 归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归乡(1 / 1)

我不想当秦桧 木大官人 更新时间 2022-03-30

 秦敏学和李氏夫妇俩好好合计了一番,最后决定再留一天便返乡,一来桧儿生病刚刚好些,二来得再准备一些路上所用的物资,毕竟乘舟返乡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还得再雇船,又是一笔不小的花销,想到这里秦敏学就不由的有些苦闷。眼瞅积蓄无几,却还未回去呢,李氏见状不由的安慰了他几句。

第二日,秦敏学便带着秦桧上街置办一些路上所需,毕竟秦敏学在玉山县做了三载县令呢,对这一方水土也有着深厚的情感。而对秦桧来说,这次上街则对他充满了诱惑,一想到亲身经历宋朝的街头市井,黎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便不由的激动。一圈下来,秦桧不由的大开眼界,不愧是史书上所说的那样,商品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之朝代啊。一个小地方便是如此,更不用提大宋的那些大城市了。曾经见识过的那些现代大都市,和这些比起来真是各有风采啊,幸好自己穿越来的是宋朝,文人最喜欢生活的时期。

歇息了一日后,秦敏学一家三口便踏上了归乡的回程,一路上,秦桧难掩内心的喜悦,尽管走的是水路,白天他总是呆在船舱外饱览沿途的风光,秦敏学夫妇俩对此也是微微一笑,毕竟是孩子气啊。这倒也给原本枯燥的旅途增添了不少乐趣。偶尔靠岸歇息或是补给,秦桧便急忙拽着母亲的手在附近好生游荡一圈,在秦敏学的呼唤下才回到小船上。李氏看着坐在船头将两只脚丫子伸进水里戏水的秦桧,满脸温柔的笑意,“桧儿从小就喜欢水,他当年出生的时候就是在船上,那正是你赴京城赶考的那一年,我当时在船上生下桧儿,才那么大点,这转眼都已经十一年了,冬天一过,桧儿就要十二了”。秦敏学轻轻的为妻子抚顺耳畔的发丝,”是啊,时间过的真快,还记得你生桧儿的那会儿,我刚从考场出来,整个人都浑浑噩噩的,在得到同乡传来的口信之后,便急忙带着当时家里仅有的那名老仆赶到渡口,从产婆那里抱过桧儿,再看着你当时苍白的面色的时候,我当时就清醒了,等咱又一路颠簸回到江宁,有在路上足足用去半年,你这身子骨还是回江宁后很长时间才补起来的,最后在家里闲赋好几年才补了个玉山县令的缺,也不过是个芝麻大小的官,说起来,这些年来你们娘两跟我吃了不少苦呢,如今又没官可做,唉!”。李氏急忙劝慰自己的丈夫,“敏学,你不必这样忧愁,在你做玉山县令之前那几年,你在私塾做先生,我在家织布纺丝,虽说贫苦点,日子不也照样过来了吗,更何况你这几年一有空暇时间便托宗亲在江宁购置几亩水田,三年下来,用薪俸所置办水田不也有二十来亩了吗,咱这次回江宁,日子肯定比之前好过,这就够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这倒也是,夫人教育的对,是我太贪心了。桧儿也长大了,也越来越调皮了,以后还得指望夫人好好的相夫教子啊”李氏满脸笑意的看着丈夫,嗔斥道:”油嘴滑舌“。李氏的愿望很简单,平平淡淡的生活,安安静静的相夫教子即可。

这一日,舟过扬州,在秦桧的强烈要求下,秦敏学答应在扬州暂泊一日。

秦敏学和李氏带着小秦桧来到了扬州城中,只见扬州城内行人摩肩接踵,商铺鳞次栉比,各种茶楼酒肆,客栈饭馆沿街而立,琳琅满目的货物商品,好不热闹。商贩的吆喝声,茶楼的评弹说书声,街头围观卖艺者的的喝彩声,儿童的嬉闹声,车行马走的动静儿,青楼女郎的娇笑声,,,此起彼伏,车水马龙,好不热闹。秦桧一路走,一路看,不禁呆了。这还比曾经那些商业步行街,夜市啥的还热闹呢。很难想象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秦桧不由的喃喃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啊,果真是我朝繁华之所啊,做人该当如此啊,以后我一定要成为人上人。”秦敏学闻言,顿时双目放彩,没想到桧儿还有这等的成熟心智和想法,惊为奇童,日后必然大有作为,李氏倒是没有想这么多,听见儿子那样说,只是柔和的道:“痴儿,繁华难得,时光易逝”秦敏学闻言道:“非也,桧儿这么小的年纪便有如此心智,说出这等话来,将来成就未必就不能不可限量”。秦桧这时也意气风发,听父亲这么说,便自豪的说道:“母亲,你放心,孩儿将来一定好好努力,做大官,挣大钱,将来给你和父亲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秦敏学闻言不禁畅怀大笑,李氏则是拉着秦桧的小手,眼眸中可以看出满怀欣慰。

中午,秦敏学带着秦桧母子两来到扬州城中一家酒楼,叫了一桌十几两银子的席面。”桧儿,你可知方才你所说的骑鹤下扬州的典故出自何处吗?“秦敏学为自己斟了一杯酒,边喝边问秦桧。”孩儿不知,父亲你就给我和母亲讲讲吧”。“好好好,来为父给你讲讲。话说这当年有四个书生,进京赶考的时候,救了一个落难的老头,后来发现那老头原来是个神仙,那位神仙见他们心地善良,于是便答应满足他们每人一个愿望。第一个书生说:愿为富翁,腰缠万贯。第二个书生说:愿为扬州刺史,众人仰慕。第三个书生说:愿为神仙,习得法术。到了第四个书生的时候,他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其他三个书生听他这么说,觉得非常愤怒,纷纷谴责他太贪婪。连神仙也觉得他有些过分,于是便跟他说:你有两个选择,要么我给你弄只鹤,再给你身上绑上十万贯,然后在扬州上空把你丢下去;要么你先去赶考,考上大官后挣十万贯,挣到十万贯后再跟我进山修行,等有所成之后再自己找只鹤骑着下扬州。这个书生觉得第一个方法太危险了,便选择了后者。结果光阴荏苒,白驹过隙,第一个书生当了富翁后不懂得节制,胡乱挥霍,最后竟混成了一名乞丐,沿街乞讨。第二位书生当了扬州刺史后只知滥用权力横征暴敛,最后树敌太多被人揭发,被罢免了官职并没收了财产。第三位书生在得到仙法神力之后,投机取巧,不知修行,结果走火入魔,神力尽失,逃进山里成了个怪物。而最后一位书生听从了老神仙的建议,自己努力考上了进士做了大官,后来又经商赚钱,赚得了十万贯,而后又和那个老头进山修仙,几番磨难之后终于修成正果。最后当他带着十万贯骑着一只仙鹤降落在扬州城时,万人空巷,观者如潮。”秦桧正听的津津有味、啧啧称奇的时候,突然从旁边桌上传来一阵声音,“好典故啊,老弟一看就是文化人,这故事连我都听的直出奇啊,若是老弟不介意的话,我过来和兄弟你共饮一杯”。秦桧一众回头看去的时候才发现,声音正是从邻桌发出的,那里正坐着一位大约四十来岁的虬髯大汉,旁边坐着的是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少年,身材魁梧。秦敏学闻言便道:“旁边的哥哥若不嫌弃的话,不妨坐过来一起喝些淡酒“。”好,够爽快,我老晁就喜欢交这样的朋友“。说罢,便带着那名少年来到了这边。秦桧见状起身站到了父亲身后,将凳子给那对父子让了出来,那名少年并未坐下,只是和秦桧一样站在父亲的身边。

”听老兄口音并非南方之人啊”。“老弟好见识,我父子二人乃山东郓城人士,来扬州贩卖马匹,扬州的有钱老爷们就爱骏马,所以我们经常往返其间,贩马赚些钱财。这是我儿晁盖”。说完指着身后站着的那名少年介绍道。秦敏学闻言拉过秦桧道:“在下秦敏学,曾任玉山县令,这是犬子秦桧,原来晁兄是山东过来的,我说呢,幸会幸会,难得与哥哥如此投缘,今日你我就好好喝上几杯,权当是交个朋友了”。“哈哈,好,爽快,就喜欢你这性格,就冲这一点,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这是弟妹吧,见过弟妹”。”正是拙荆李氏“,李氏见丈夫今日难得如此高兴,便起身施了一礼,转向柜台给两人要酒去了。

秦桧在听说那位少年是山东来的,名叫晁盖之后,顿时眼前一亮,好家伙,没想到竟然在这里遇上了梁山晁当家的,一时间只觉得幸福来的太突然了,便赶忙走上去,对着晁盖拱了拱手,道:“见过晁盖哥哥,小弟随家父回江宁,不曾想在扬州遇见了晁盖哥哥,实在是幸甚之至”。晁盖本来就打小豪情仗义,喜交朋友,此时见家父和秦父想谈甚欢,又见秦桧如此知书达理,不由豪情大发,豪爽的道:“兄弟不必客气,我见你们这些知书达理又豪爽的人就觉得亲切万分,不如你我二人就结为异姓兄弟如何?”。“晁哥哥既然如此说,那小弟当真是求之不得。晁大哥年长于我,便是大哥。晁大哥在上,受小弟一拜“说完便拱手鞠了一躬。晁盖见状,亦是鞠了一躬,”兄弟重于泰山,以后我就是你大哥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这样,两个素不相识的少年就这样结拜为异姓兄弟了。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言欢酒罢,晁盖拒绝了秦敏学的邀请,带着晁盖回山东了,临走之前晁盖再三邀请秦桧以后来山东作客,秦桧也满口答应。目送着晁盖父子两骑大马离开后,秦敏学道了声后会有期,便带着李氏和秦桧继续乘舟归乡。告别了繁华的扬州,路上秦桧想起了唐人的一首诗:闻说到扬州,吹箫有旧游。人来多不见,莫非上迷楼?不知何时才会再来扬州,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晁盖大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