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戏弄(1 / 2)

 皎皎待在马场的时间越来越长。

在别人眼里, 她从一个不通骑马的人,到如今骑着马已经能够小跑马场一圈,这已经是惊人的进步, 更何况还没有师傅来教导她, 所有的一切都是全靠她自己观察和摸索。

逐渐熟悉骑马这件事的确让皎皎高兴,可每次进步产生的满足感后,更大的空虚与紧张感却会立刻袭来。

太慢了。

皎皎学骑马的速度,远远慢于她的预期。

仅仅是从上马到骑着马在马场小跑一圈, 就花了她十七天。

而她还能有几个十七天?荆南枝能等她几个十七天, 而她如果注定死在这一年这一岁,她又还能活几个十七天。

皎皎晚上睡不着觉, 就坐在床上掰着指头算日子。越算越清醒, 有时候发着呆一晚上就过去, 天亮便再次起身去马场。

想这么多有什么用, 做点什么总比等死要好。

枣红马待皎皎越来越亲热。

马师喂它吃干草秸秆,它半搭不理, 吃得慢吞吞的, 转头见皎皎来顿时草都不吃了,兴奋地对着皎皎叫了声,耳朵竖起来,不待皎皎伸手,它已经把脑袋贴过来。

皎皎一晚上的失落被枣红马表现出来的亲昵驱散。

她弯起眼睛笑, 从马师手中接过干草秸秆, 一边喂它,一边去摸它的头, 温柔夸它:“乖孩子。”

枣红马从鼻子里喷出一道气, 蹭了蹭皎皎的手。皎皎被它的动作痒得笑出声。

喂马后, 皎皎又牵着枣红马在马车走了两圈。

早上的马场没什么人,除了几个马师,剩下的就是马棚里的马。骑兵们在另一处更宽敞的地方训练,因此这一处小马场反倒成了皎皎独享的好地方,没人会管她在里面做什么。

清晨的空气清新,每一次呼吸仿佛都是一次新生。

皎皎踩在软软的青草地上,能感受到露水的潮湿。她一步一步走着,嘴里絮絮叨叨地对着枣红马说着话,走着走着,原本浮躁的心情渐渐沉淀下来。

走完两圈,她停下脚步,注视着枣红马温顺包容的眼神,摸了摸它的脸,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要麻烦你陪我练习了。”

枣红马叫了一声,再度去蹭她的手。

皎皎翻身上马。

她如今上马的姿势已经比之前纯熟许多,坐在马背上的样子渐渐有模有样,不像刚开始那么慌张狼狈,马儿一动就吓得趴在马背上一动不动。

皎皎把缰绳绕了两圈牢牢固定在手中,这才开始骑着枣红马在马场里跑了起来。

她一心一意关注着自己和身下的马,因此并没有发现不知何时马师们已经在马场外跪倒,马棚外来了一个她完全不想见到的人。

殷鞅挥手让马师们离开。

他站在马场外,抬眼去看马场中的皎皎。

只一眼就让他皱了眉。

她消瘦得实在太明显。殷鞅隐约记得山洞里初见她的那个晚上,她脸颊还是有些肉的,神色虽仓皇,但看得出平日被养得极好。

可她现在两颊却没了肉,轮廓渐渐显露出一种少女的清丽流畅来。在这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上,那一双眼睛最动人,清澈如山间泉水,莹莹似夜空明月,明明纯净无暇,却又透着一股子的倔强。

人一瘦,青衣穿在身上也显得比以前宽松。驾马奔跑时,风吹起衣带,种子破土般的勃勃生命力便在她那瘦弱的身躯里一点点显现出来。

听泉衣说得再多,也不如在远处看她的这么一眼。

她的努力、她的挣扎、她从未放弃逃跑的企图,根本就一清二楚。

这燕女……

殷鞅抿唇,心里的感受愈发复杂。

有一瞬间,他觉得他好像囚禁了一只鹰。

可下一刻,他又自己推翻这想法,甚至觉得这想法荒诞可笑:她算哪门子的鹰,细胳膊细腿,一阵风都能吹倒。她瘦弱成那样,真以为有人会心疼不成?

殷鞅压下心里奇怪的情绪,不去看她的人,去看她骑马的姿势和动作。

殷人好武,王室尤甚。殷鞅五岁上马,十余年来在马背上骑射练武,马术便是在殷人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他粗略看了两眼,就看出皎皎自学的水平来了——当然是他看不上眼的。身体还略有些靠后,握着缰绳的手拉得有些紧了,整个身子也过于紧绷。

处处是问题。

殷鞅难得大发善心,打算提点这燕女两句,可没想到皎皎骑马从他面前经过,竟是头也不低一下,把他全然当做空气。

他登时气就又上来,也不想同她说什么了。

殷鞅冷笑:“不过是会骑着马跑两步,她眼里就瞧不下人了。哪一日再给她配一把剑,我看她怕是要当场给我胸口来一下。”

他骂:“燕女目中无人。”

其实哪里是目中无人,不过目中无他罢了。

马师们被他吓得纷纷跪得更深,一个个恨不得都把腰贴到地上,五体投地才好。

有大胆之人试图讨他高兴,颤颤悠悠地提议:“奴……奴去喊那燕女过来给太子行礼?”

给他行礼?

殷鞅想,那燕女何时给他行过礼?他们燕人最是瞧不起殷人,她还骂过他蛮子,她怎会给他行礼?

没见他人站在这里,她骑马经过,眼角都不瞥过来的。

殷鞅嘲讽:“我哪敢请她来给我行礼。”

不见燕女,他想起她就烦,见了她,他心里更烦。

说完这话,殷鞅径直离开,只留下几个马师面面相觑。

皎皎照着往日的节奏来练习。

她先是骑着枣红马慢跑了几圈,慢慢熟悉这种骑马奔跑的感觉,等到第四圈第五圈的时候才开始提了速。

枣红马很乖,仿佛知晓她心意,一直跑得稳稳当当。

风拂过面颊,皎皎在马上久违地感受到了自由的滋味。她露出笑。

跑了一早上,皎皎可以不休息,枣红马还是需要休息的。

皎皎下了马,给枣红马喂了干草秸秆,又给它梳了梳马鬃,这才出了马场。

泉衣等候在马场外,道:“太子不久前来过。”

皎皎敛眸:“我看见了。”

她不是瞎子,他穿得显眼,身形又挺拔,怎么会看不到,不过是不想理睬他罢了。

故意忽视殷鞅是她任性之举,原本以为他会大发雷霆把她从马上揪下来大骂一通,没想到他只是冷冷看她一眼就转身离开。

如此倒是出乎她的意料。

皎皎想,三百金的威力果真够大的,或许她还能更加得寸进尺一点。

想到三百金又不免想到二公子。

皎皎眼神黯然,其实她能在殷鞅手下活得还不错,还是靠的二公子的庇荫。

二公子堂而皇之地昭告天下,是不是料到这种情况发生?乱世人命如草芥,能过得好的人不是有权势就是有价值的。

他找不到她,却给她价值,以这种方式继续保护她。

天底下但凡谁还惧他、敬他雍阳崔二的,总要看在他的面子上,保住她一条命。

皎皎回到帐篷里,洗净了手,又换了一身衣服,没让泉衣注意到她失落的神色。

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了,皎皎总是忍不住要回想过去,可又告诉自己,过去的已经过去,她该抬起头去看未来,好好走脚下的路。

自从来了军营后,皎皎每日的吃食都是跟着其他将士一样的。

军营里的伙夫做饭口味没那么好,但胜在量大。皎皎吃得倒也满足,总归是比在幽平郡吃的那些要好上许多。

吃完饭,皎皎带了泉衣去看殷人的将士训练。

骑兵有骑兵的训练方法,步兵也有步兵的训练方法。皎皎看骑兵看得比较多,主要是看他们怎么骑马。

殷鞅只让马师给她一匹马,皎皎虽然急着想要学习骑马,但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匹马从早到晚跑,也是会被累死的。

于是她多是上午去练几圈,下午去看骑兵训练,傍晚的时候再回马场继续练习。

训练场里的殷人起初见到皎皎还会多看两眼——她的青衫的确很不“殷人”。等到她去的日子多了,大多时候都是静静看着,乖巧不烦人,大家也渐渐习惯,不再看她。

这一日皎皎依旧来看骑兵,没想到却撞上了殷鞅。

奇怪,皎皎想,大半个月没看到过的人,今天却是一天见到了两回。

真是晦气。

两人相看两相厌,看对方都没好脸色。

皎皎是看到他,想起这个扫把星会害自己死,因此摆不出好脸色。

殷鞅则是看到皎皎就想起了自己的伤口。他身子骨一向强健,长这么大没生过什么病,现如今左胸口的伤却两个多月都没彻底愈合。旧伤变新伤,新伤继续疗养,养到现在也没好全。

左胸口是盛放心脏的地方,在遇到这个燕女后,却始终是带着伤的。

想到这,殷鞅嗤笑一声:果然是凶星,还是大凶中的大凶,专克他来的。

得亏得他命硬,禁得住她克,换个人来怕不是早被她克死了。

或许是因为知晓殷鞅到来,台下原本就训练有素的将士们表现得愈发虎虎生威,个个神色肃杀,刀光剑影间杀意通天。

殷鞅看着训练场中的将士们,面上无可抑制地浮现出骄傲的神色。

他的确该骄傲。上一任越王倒下后,殷人再无桎梏,所到之处横扫一片,其余国家提起殷人无不色变。

眼角瞥到皎皎看骑兵训练看得入神,殷鞅轻哼一声,偏要去惹她生气:“燕女,听说你是偷师我的骑兵们来学骑马的?”

他啧了一声:“我今早一看,也就那样。要不你低声下气求我两句,或许我就找人教你了呢?”

皎皎看他:“那我求你两句,你会送我离开么?”

竟被她反将了!

殷鞅噎住:“当然不可能。”他又开始不说人话:“你可是三百金,我怎么会放你离开。”

想起国师的龟卜,殷鞅想,其实不止三百金了。若她真的是国师口中的“大凶大吉”,怎么着看在他一国太子的身份上,他也要给她再加码三百金。

这不就六百金了?

殷鞅转而想,知道自己值三百金,这燕女就对他一点不客气了,若再告诉她,她在他这里也值三百金,她岂不是要蹬鼻子上脸?

唔,可千万要让墨老别说漏嘴。

皎皎早就猜出他会这么回答,懒得理睬他。

天天喊她不是“燕女”就是“三百金”,仿佛在他眼里她就是个物件摆设似的,殷鞅这个人当真是讨厌得很。

有殷鞅在的地方,皎皎不想久待,她很快起身离开。在她眼里,去马场陪她的枣红马一起玩,都比和殷鞅说话要来得有意思。

她对殷鞅这般不客气,也不怕殷鞅杀了她——他自己不天天念着三百金么?这么值钱,他舍不得杀的。

皎皎离开,徒留下殷鞅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目瞪口呆。

他咬牙,恨恨地想:瞧瞧!瞧瞧!知道自己才三百金就猖狂到这地步了,他怎么能告诉她,她或许还是国师口中的吉星!

殷鞅胸口又开始疼。

他生生被气得捂唇咳嗽两声,阻挡了旁边要来拍他背的随从,起身冷着脸道:“把将军们找来我帐篷里,我要和他们商讨伐越的计策。”

忙的是他,怎的她谱摆得比他还大,到底谁才是太子。

将军们商讨了几个时辰,商讨出来的计策是把伐越的事情往后拖两个月。

他们给的理由是:夏季快到了,多有暴雨烈日,天气不利于作战;其次国君已经答应将他地的五万殷人调来度山郡援引作战,这五万殷人到度山郡的时间、粮草兵器的运送时间都需要考虑在内。

越王害他如此,他却不能即刻将他从王座上拖下斩杀,殷鞅想得心梗。

但将军们有理有据,他做不来越王那样的昏庸无能之人,只能点头算是同意。

送走将军们,殷鞅用了晚膳,沐浴后,随从请大夫过来给他换药。

大夫替他拆除绷带,换了新药,绑上新的绷带,嘱咐道:“太子一定要小心谨慎,这伤口已经在结痂,可不能再被人磕了碰了。”

连大夫都知道他的伤是燕女磕的碰的,这是在委婉提醒他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