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吾皇万岁万万岁> 章三十九 册妃(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三十九 册妃(下)(2 / 2)

吾皇万岁万万岁 行烟烟 更新时间 2019-09-15

一旁又有人凑过来,诡笑道:“亏你还是谏院平日里最知事的人,这都想不出来?今日早朝上最惹群臣涌议的事是什么?早朝一毕,皇上诏了老臣们入阁又是要议什么?”

“自然是太子册妃一事。”

曹京还未开口,孟廷辉的声音便自后面传来,轻轻软软的。

几人回头,就见她眼神明亮,脸上笑意盈盈,显是已听他们说话许久,忍不住要插一句嘴。

那人笑了笑,“孟大人果然聪明,人在翰林院都能对内朝的事知道得这么仔细。”

孟廷辉上前两步,抿了抿唇,又道:“我也是听你们议论的有趣,以前在翰林院的时候可听不到这么多事。”

几人脸上均是微露得意之色,曹京也笑,对那人道:“如此说来,平王是不乐意那些老臣们所奏欲请太子尚北戬公主为太子妃之议?”

“定是如此,”旁边一人接口道:“不然怎会皇上那边才议完没多久,平王便闻风而来来内都堂威示一干老臣?本是听说古相最为推促此事,平王人至内都堂时正见中书省的人拟撰应请文书,一下子便恼了……可眼下看来,二省之内怕是再也无人敢奏议应允北戬国书之请了。”

曹京脸色变得有些古怪,嘴唇动了好几下,才低声道:“……二国修好,连皇上都未示反对之意,平王为何极不愿太子尚北戬公主?莫不是从前听到的那些传言是真的……”

他这话一出,几人均是面色不自在起来,半晌才有人小声道:“那些传言谁知真伪,只不过平王从前在位时便与北戬有过不少过节,想来不愿让北戬的人将来坐上后位也在常理之中。”

孟廷辉在旁细细地听他们说的话,心中虽不知他们所谓传言是什么,可也多少明白了,这太子将册北戬公主为太子妃一事定是要无果了。

心头好似有一块巨石瞬间被人挪去,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她对几人扬唇浅笑,一脸不明就里的模样,转了身子回案去收拾她从翰林院带来的东西。

方一俯身低头,厅门处蓦然传来一声凉凉的低唤——

“孟廷辉。”

·

·

·

简单说几句关于万岁一文中的官制。

我在写文时对于有关文章的事情总是很自闭,若是无人提醒,我可能不知万岁里面所写到的种种官职名称会让大家不解,此责在我,抱歉。

虽说我一直写的都是架空文,可是我却不愿真的“架”了“空”了这中国古代的内涵,所以文里多多少少能看出一些某朝代的痕迹。由于个人喜好的原因,我一直受宋代的官制影响很大,其中尤以宋初暨元丰改制之前的官制为甚,于是万岁一文里面所用的官体制度大部分是依宋初来的。

但是也有特例,翰林院及后文中会涉及到的一些少数官职是参考了明代的体制来的,但是这部分所占为数不多,所以暂且搁在一旁不提。

但凡对宋朝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宋代以冗官制最为出名,在朝诸官常常位不在其职,各种官职名目繁琐冗累,可谓一言难尽。我拿宋初的官制体系来写万岁,实是习惯性和下意识的举动,因为人总是会挑自己最熟悉和最理解的来写,但是我现在却觉得,这样子也许对于读万岁的读者们来说过于艰涩了点,毕竟宋初的那些官名和制度不如明清之类的近朝让大家觉得耳熟能祥。

但,正因万岁是架空文,所以为了不使剧情那么涩,我并没有完全遵循某一个特定时点的官制,而是把宋初和元丰改制之后的、我个人认为较合理的官制综合在一起拿来用了。当然,后文写到一些特别需要注明的地方的时候,我会再次说明自己的想法。

总的说来,万岁是用三省六部-枢密院这套中枢官制的系统,文中的左司谏是门下省的属官,与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正言同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可能很多人都熟悉御史台,但是这个职位与御史台的侍御史监察御史的职能是不同的,御史主要是纠劾百官谬误、弹举诸曹司不法之举。另外,左司谏与左正言还掌登闻鼓院的各种进状,且遇大事可廷诤,而御史则多为奏劾。当然,宋代历经几次官制改革,建中靖国元年后也将谏官案许以御史台察,但这尚不在万岁的范围内,所以不详表。

基本上要解释的就是这么多,往后若有新官职出现的时候,我会再做注释。

最后想说的是,我不是学文史出身的,所读之物也多是兴趣使然,宋史的职官志——相信略知一二之人都明白——是二十四史里最冗长的职官志,因而我必不能够处处皆准,所以如果文中哪里有误,还望各位原宥海涵,秉持着看小说的心态来看万岁,当然,我必当竭尽全力来将万岁的官职写得合情合理。

谢谢大家的支持,鞠躬。<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