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秋之呓语> 第16章 黄秋丛语(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 黄秋丛语(三)(1 / 2)

秋之呓语 苗衣 更新时间 2022-05-08

 为什么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回答:善与恶各占人心的一半,隐藏在人的意念之中,哪一方面被挖掘得早,挖掘得深,哪一方面就偏重,偏重一方的彰显,就成了好人与坏人的鉴别标准。文学的作用就是把人引向善的一方。热情的鼓励与真诚的赞美,是抑恶扬善最好的挖掘机。一个人长期受人赞美,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向美的方向走,美的一方就会愈加鲜明。恶的一方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激发,就永远也得不到彰显。

**********就是极大地激活了人性中的恶。人类的精神家园几千年来,经无数的先贤大哲苦心营职,殚精竭虑,小心翼翼,培养出来的为人类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观被人一脚踢开了。道德水准的提升很慢,犹如鲜花需要精心培养,野草不用撒种就能迅速蔓延。《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较《论语》更深入人心。****时,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同事间相互揭发、诬告,成为时尚。**********对中华民族固有秩序的破坏难以估量,岂止是耽误了一代人!

这儿老师和学生一样土气,多数人穿家织布做的衣服,自家做的布鞋。做上衣的土布都是白色,一看就知道没经过漂染,上面规则地织进几道绿色的横线,稍加点缀,上有很多不规则的小疙瘩,像似断线再接上的。我在同学家看到过纺车,很简单。这以前,我在历史书上看到过黄道婆使用的纺车绘画,好像比这里的纺车复杂一点。织布机很大,很笨,以前没见过。在东北的时候,从未听说过自家还能织布。我的班主任从未穿过用自家织的布做的衣服。他穿的衣服和鞋一看就是从商店里买来的,明显比其它老师整洁一些。听姑姑说,他是民办教师,每月工资二十多元。我姑姑是公办教师,每月工资六十多元。王老师穿的那双塑料底的布鞋要两元六角钱,我就穿那种布鞋。

我那胖子同桌不久就不念了,换上了一个叫赵运庚的男生,他的手和脸也不整洁,可他穿着长衣裤。他学习非常刻苦,除语文外,其它学科都比我好。这学校的毕业生,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升学率,多数人初中毕业后,就回家务农。

姑姑所在的高中,前一年有一百多名毕业生,只有一人考上了本科。两个人考上了专科。一个原因是乡下学校学生成绩差,第二个原因是河南省生源多,高校少,再就是刚恢复高考,招生也少。

我这个东北城里来的学生,在这学校里很惹眼。虽然没有什么好衣服,我带去的都是旧衣服,可总比家织布要好。我穿着整洁,每天洗脸、洗脚、擦身子。

我的语文成绩遥遥领先,别的学科成绩也渐次提高,只有英语,浪费了我大量时间也跟不上。教英语的李曼华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几乎每次讲完课,都走到我的座位前,关切地询问我有什么问题,哪个地方没听懂。有几天,她没来上课,有个同学说她结婚了。那一天下午,她来了,焕然一新地来了,她的上衣有些鲜艳,这以前她从来没有鲜艳过。下身是一条军人穿的草绿色的的确良裤子,脚穿一双黑绒布面的从商店里买来的鞋,头发烫着小卷。我知道这就是新娘子的新装了。她笑吟吟地站在教室门口,有一点羞涩。她不漂亮,但很亲切,从不训人。我们都笑吟吟地看着她,不知道是谁拍了两下手,我们都跟着使劲地拍了起来。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因为感到亲切,给老师鼓掌。

李老师待我很好,是因为有一天上英语课的时候,我忽然又想到了家,竟有种凄凉的感觉,在本子上随手写下了几个字“远离家乡,语言不通,举目无亲”。我忘了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这几句话。我正在琢磨这“举目无亲”四个字,是不是有点问题。李老师经过我的座位看到了,她拿起来看了看,放下了,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微笑着走出了教室。她读懂了这几个字,我的心思被她看到了。我猜想她一定会去告诉王老师,我不想让他们看到,就把那几个字从本子上撕了下来。

一会儿王老师真的来了,来看我本子上的字儿,没有看到,和气地问我:“你刚才写什么了?李老师说你想家了。”

我摇摇头说:“没写什么。”我知道这不是想家的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