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秋之呓语> 第47章 黄秋丛语(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章 黄秋丛语(一)(1 / 2)

秋之呓语 苗衣 更新时间 2022-05-08

 第四篇

钢铁是怎么没炼成的

第十七章黄秋丛语

一九八四年“五一”劳动节快要到了,党委书记把我和科长叫进了他宽大敞亮的办公室,指示宣传科尽快在厂里找个先进典型,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宣传一下,号召全厂学习。

“宣传工作要好好抓一抓,不能没事干呀!工作要主动,整天闲着怎么行啊!”党委书记这样同我们说。

“厂里这几百个人谁不了解谁呀!有什么好宣传的。”出了书记的办公室,科长这样对我说。

尽管有意见,可书记布置的工作还得做。

“是得找点活干,不然人家更看不上咱们政工部门了。”我对科长说。

我和科长一商量,还是采取老办法,让各支部把本部门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报上来,我们再从中筛选出一个突出一点的人。

过两天,我看报上来的材料也太不严肃了,仓库支部把一个弱智工人报了上来。我打电话问那支书怎么回事,他坦然地告诉我“按你们提的要求,就他合适,这人能干活,还不计报酬”。

是呀!这是个提倡按劳取酬的时代,还大张旗鼓地倡导奉献精神,有悖时代发展要求,我也觉得不太合适。我只是个执行者,没有资格提问题,提了也没用,还有副作用,我只能一笑置之,寻找下一个。

酿酒支部报上来的先进人物是管卖酒糟的老马头。这人早年当过兵,说是让大炮把耳朵震聋了,厂里的人都叫他马聋子,其实他不完全聋。这家伙做事一根筋,把酒糟当成粮食卖,谁想多要一点也不行。

啤酒糟同白酒糟不一样,啤酒糟是半液态的,不容易储存,必须尽快卖掉,不然就会溢出糟池,不好收拾。原则是给点钱,随意装,没有人在意卖了多少钱。来买酒糟的人都是附近乡下养猪的农民,他们开着拖拉机来买一吨、半吨的,总想占点小便宜多装一点。马聋子不开窍,农民给他送大米、白面什么的他不要,硬是把人家多装的那一铁锹给撮了下来。

酒糟多少钱一吨,我不知道,只知道不值钱。

有一天,我看到厂长带个农民来找马聋子,想多要点酒糟。我站在一边看,心里想看这老家伙给不给面子。真没想到,这聋子竟板着面孔,坚定地摇摇头,“不行。”

厂长有些无奈地笑着走了,我们在一边看的人也都笑了。

我们都知道宣传这个人没有意义,谁也不会学习他,也学习不了。他在厂里连个在一起说话的人也没有,整天坐在酒糟池边的石头上,双手扶着铁锹把,下巴颏顶在铁锹的横木把儿上,一双几乎不转动的双眼,不知都看到了什么,只有看到来买酒糟的农民时,他才有精神。

厂里有比他更适于宣传的有点威望的人,可那人不同意宣传自己。也有愿意被宣传的人,书记又不同意。只有宣传马聋子,上下才能达成一致。宣传马聋子根本不用征求他本人的意见,我甚至怀疑他是否懂得“意见”二字的意思。

原打算以厂党委的名义下个文件,再弄个彩色横幅,挂在厂里醒目的地方,号召全厂职工向马师傅学习,无非是吃苦耐劳、不徇私情什么的。

我把写好的稿子与口号送给党委书记审阅。

党委书记左胳膊弯曲着,肘支在宽大的写字台上,一边看,一边用左手在左脸上上下戳了几下,长出一口气说:“别下文了,写个黑板报就行了。”

黑板报我参加工作之前就有了,什么时候有的我不知道。就是把厂房的山墙抹上水泥灰(也有独立带玻璃罩的),刷上墨汁,上面用彩色粉笔写上政治口号或本单位的好人好事。改革开放以后,黑板报不时兴了,厂里的黑板报也多年未用了,上面落满了尘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