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驸马快跑,公主要跟你拼命> 第四百二十七章 亡国之君悲大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七章 亡国之君悲大昌(1 / 2)

 <ins></ins>

飞速中文.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p>

眼前的一幕,彻底的惊呆了众人。谁能想的到,坤宁宫的这几个太监,竟然是在案发的同一时间服毒自尽。</p>

这里是皇宫,且不说这些太监身上的毒药是如何携带进宫的。这种见血封喉闻之既死的毒药,中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p>

从史书里看,一部分毒药是真实存在的。但在历史记载中,毒被用于政治斗争中的记载远多于在战争中的记载。</p>

有据可查的是,汉代之时,似乎已经出现了一些烈性毒药,并被用于政治斗争中。如汉宣帝的许皇后便是遭到霍光之妻的毒杀,其时宣帝的宠臣张彭祖也遭到其小妾毒害。</p>

《汉书·王莽传》:到了两汉之交,这种事例便越来越多。西汉末年,王莽毒害大司空王崇,其后甚至被指控“毒杀平帝”而遭讨伐。</p>

据统计,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毒药常常被用于政治谋杀中,仅史书有载的便达数十起,其中甚至包括董卓毒害何太后、刘裕毒害晋安帝与晋恭帝以及冯太后毒害献文帝等影响较大的事件。毒药似乎也早早应用于战争之中了。</p>

大致来说,古代的毒药可以分成三种,动物性毒药、植物性毒药以及矿物性毒药。</p>

其实许多东西都是以讹传讹,比若说《两宋博闻》记载“鸩鸟,黑身赤目,食蝮蛇野葛,以其羽画酒中,饮之立死。”</p>

后来我们所说的饮鸩止渴,便是因此而起。可是从科学角度来解释,压根这世上就没有鸩鸟这类的物种。</p>

即便是着墨最多的鹤顶红,也不过是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粉末。而动物性毒药用得较多的还是蛇毒与蝎毒。但由于毒液获取困难,一般来说动物性毒药很少用于战争之中。</p>

大多数毒药都是来自于砒霜,这类道家炼丹所萃取出来的毒药。</p>

非工业化时代,很难获得大量的矿物毒药去大规模应用于战争,起码污染水源这事很难实现。但在古代战争结束以后,人们往往会清理战场,以避免疫病爆发。因此,总有人试图通过人为引发疫病来达到其目的。 </p>

比如曾有人通过在上游投入动物尸体的方式来污染水源。由于毒药的炼制、提纯相对困难,通过腐烂的动物尸体来污染水源反而更有可能。从侯景谋建康的事例来看,建康城中“疫死者太半”,更可能采取的是这种方式。</p>

这种事,龙小凡也干过。在讨伐北凉的时候,双方都曾使用污染对方水源地的方法,打到战争的目的。</p>

其实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想造成瘟疫的流行,从而减弱士兵的战斗力。</p>

毕竟,在一个小小的感冒都有可能要人命的时代,瘟疫是最好的削弱对方战斗力的方法。</p>

此外,还有就是双方会在箭矢上涂抹粪便,来导致敌方中箭士兵患破伤风或者感染细菌而死的方法。这一点,真的屡试不爽。</p>

即便是龙小凡军中,伤病员的死亡率,也是出奇的高。疾病还有伤兵造成的减员,往往要远远大过于一场战役厮杀带来的阵亡。</p>

即便是有着高明的医术,在这方面往往也是无济于事。当面对成千上万的伤兵的时候,军医和草药的匮乏,只能看着一个个士兵在那等死。</p>

而毒药的萃取极为不易,除非是对方主动想求死。否则,想在对方饭菜中下毒进而毒死对方的方法,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p>

难就难在,没有一种毒药无色无味,且真正能够做到见血封喉的秒杀对方。</p>

实际上,还真有。据说,在南越小国中有一种从丛林毒娃以及箭毒木之类的毒物身上,萃取出来的一种毒药。</p>

这种毒药药效猛烈,几乎能达到闻者必死的地步。居然,当人服下此类毒药,短时间内就会停止呼吸。</p>

当然,这仅限于是一种传说。真正见过这种毒药的人,并没有几个。</p>

谁知,在这戒备森严的深宫之中,居然在这几个小太监身上,见到了这类毒药。</p>

几个东窗事发的太监,事先在口中含服了某种蜡丸。一旦阴谋败露,他们就会咬碎蜡丸。紧接着,毒药就会迅速蔓延全身。</p>

难怪,之前赵小金与他们对话的时候。这几人说话含糊其辞,似乎有些口齿不清的样子。原来,是因为他们口中含有蜡丸的原因。</p>

毒药居然都能流入到皇宫之中,若是有人在皇帝饭菜中下毒,后果不堪设想。</p>

昌帝雷霆震怒,幸亏一旁的千户王千元见多识广,他慌忙拱手说道:“陛下,此几人所中之毒,似乎是来自于江湖中的毒药门所炼制的一种毒药。微臣罪该万死,竟让此毒流入宫中。”</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