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玄幻魔法>魇宫> 第三十七章 青青子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青青子衿(1 / 2)

魇宫 路朝天 更新时间 2019-09-18

 时至元朝末年,某日天降暴雨,这个村子遇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山洪爆发。

这次的洪水非常巨大,一直淹没到了明德山接近顶峰的地方。在暴雨洪水袭来之前,村里百姓由于提前从“天坑”中喷出的无比浓厚巨大的雾气中感知到了危险即将到来,便爬到山顶互相拥挤在险要高处避难。数日退水之后,百姓下山开始重新建村,有人竟在“雾云洞”的洞口中发现了一条像“龙”一样的生物骨骼化石。这骨骼化石长达数丈,鳞爪分明甚是恐怖惊人,遂通报官府上缴地方,后来这条“龙”被官军押运进京不知所踪。

所以,从元朝末年重新建村开始,这个村子就正式更名为“蛟龙”了。”

“您说的是“蛟龙”村?!”我跟超哥不约而同的惊呼道。

“嗯,就是现在的“蛟龙”村”梅教授点头应道。

我现在才知道了自己对于本土民间知识的匮乏程度。生于斯、长于斯,这么些年怎么就从没想到去仔细探究一下自己家乡这些地名的来历?我禁不住一阵脸红,没有说话。

“我在想,距离如此之近,那这明德山雾云洞“天坑”所喷吐之雾气,会不会与这魇宫迷雾同出一源?”梅教授说完自己的疑点之后便不做声了。

且不说这些传说是真是假,单从纯科学角度上来分析:如果在明德山雾云洞发现的“龙”型骨骼是一种远古两栖动物化石的话,那再加上“禹王山巨环”与“海眼”的两个传说中都与大禹治水的行为有关这个佐证,确实足以证明远古时期我们的家乡曾经是一片汪洋的民间说法了。前些年,我在城区西北方的一座山顶上拍摄风景照时,曾经在一块石头上发现过一个极其漂亮精致的海螺化石,当时还曾经郁闷过一阵子,不知道这海螺化石为何会出现在高山的顶端。那这样一来,很多山脊断面的沉积岩层就完全不用去解释了。

沿着玉阶向下行进了十几分钟,甬道中台阶变成了平地,看来我们已经走到了底端。甬道渐渐地越走越窄,现在我们的前方是一个“阁子”状的门洞,门洞外仿佛撒着些许绿莹莹的光辉。我在队伍的前方首先走了出去,然后感觉周围豁然开朗。

我正身处在另外的一个空旷的空间之中。

我没有出声,首先平静地环顾四周观察有没有危险。

在这里之所以用“平静”二字,是因为实在是“见怪不怪”了。这一趟走进魇宫,怪异的事情遇到的实在是太多了,我自我感觉目前的心理素质已经变的前所未有的强大,任何场面都震撼不了我。

小雨、梅教授和超哥也从门洞中挤了出来。

我们现在站在一条类似“栈桥”般的石质码头之上。这码头从洞口延伸出来直插水中,周边全部都是水,没有别路可走。

码头的尽头、我们的眼前,横亘着一条华丽精美的宫廷画舫。

走出门洞,看到有绿色的微光。

这场景就像是回到了刚进魇宫的第一道宫门时那一刻。

那绿莹莹的光芒,也同样是来自我们的头顶的天空。不过,这次不是为我们指引方向的“北斗七星”,而是犹如“珍珠落玉盘”的漫天繁星。

但这依然不是真实的天空,那闪烁着光芒的也不是真正的繁星。我们能够断定:这些星星与此前我们遇到的巨型“北斗七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这次看到的星星数量较多、体积很小,它们应该都是由众多的小型夜明珠所排列组合而成。这群繁星闪烁出的绿色光芒看上去虽然有些微弱,但是在无边水面的反衬照射下却显得煞是好看,让人感觉天空与水中到处都是星光点点、交相辉映,犹如置身在烟波浩渺的银河之中。

这些赫然陈列在天空中的,是中国古代星相学中的二十八颗星宿。

汉代纬书《尚书考灵曜》云:“二十八宿,天元气,万物之精也。故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龙,曰‘左青龙’。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鸟,曰‘前朱雀’。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后玄武’。

这东、西、南、北四宫每宫各七颗的二十八宿,完美的组成了“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太极四象。倘若此时手中有一张古星图,就可以对比出这些星宿在这里的天幕上组合排列的分毫不差。

只是这次,我们怎么也无法猜透这“二十八宿”高挂天幕究竟是何含义。

但是,我们至少知道了不仅仅是在秦始皇陵的地宫中才有人工建造的日月星辰、百川大海,今日这魇宫中所见与之相比丝毫不逊半分。而且,魇宫的历史比始皇陵还要早了好多年。看来,秦王嬴政在修建皇陵为自己准备后事的时候,很有可能集思广益的汇集了天下各国的神奇智慧。

但是,这魇宫毕竟不是古墓,它应该是一座极尽奢华的宫殿呀!它的主人费尽心机搞出这么些“幺蛾子”到底是有什么用处?

至少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谜底。

周围,是看不见边际的黑暗水面,我们无法从这目光所及的一小部分水面来判断铺展在我们面前的到底是河流还是湖泊,也只好慢慢地向栈桥尽头的那只画舫走去。

第一个上船的是我,船有些摇晃。

小雨、梅教授和超哥陆续的跟着上来后,都在船舷两侧的木长凳上倚着雕花的木阑干坐了下来。说真的,从下车开始我们一路上都没有来得及坐下休息一下,大家都很疲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