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万春街> 第465章 第四百六十五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5章 第四百六十五章(1 / 2)

万春街 小麦s 更新时间 2022-06-07

 第四百六十五章

最后一天, 四个小组分别命名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将要面对导师组扮演的客户提出自己公司的完整提案。

这次集训大比稿的模拟客户是北京三元牛奶,斯江对其几乎一无所知, 各组所获得的资料是简单的品牌历史和产品照片,以及比稿要求。比稿提案需要包括策略、创意、主视觉系统,TVC脚本的分镜头稿, 还有上市活动和媒介策略等。这时每组都有的北京人就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北京大妞盛丽和斯南同岁,盘腿坐在床上跟大家绘声绘色地描述:“我打小就会天天提着小奶筐去大院儿的传达室拿牛奶, 咱家家都有一张奶卡, 传达室的大爷会在上头盖一红戳, 得, 完成任务, 开开心心回家去,风雨无阻一天不落。不是我吹,斯江, 我们三元的奶真比你们光明好喝。”

上海的同事们嘘声四起。广州女孩许涵站了起来:“我们广州的风行才好喝,从细饮到大,你们看我是不是不算高?但一米六二的我已经是我家最高的人了, 全靠我妈一句咒语‘饮奶喇,会生高?’在我耳边念了二十五年,别笑啊你们, 我妈148,我爸160, 实际我估计他只有158,欸——算了,随便你们怎么笑啦。所以这次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喝好牛奶会长得更高这个角度出发?”

“这个角度会不会更合适儿童牛奶?”斯江想了想,“我听你们这么描述, 第一感觉就是牛奶和家庭记忆以及未来期许相关联——”

“哇!”许涵两眼放光,“对对对,我看见牛奶就会想起我妈!”

“这个创意好,以家庭为出发点更合适。”盛丽一巴掌拍在大腿上。

北京的另一位男同事疑惑地问:“这个月北京牛奶公司整合了奶业资源和麦当劳的百分之五十股份成立了三元食品,计划引入德国瑞典等先进国家的进口全自动设备生产利乐包装的牛奶——什么叫利乐包装?”

“上海东方商厦的超市有卖利乐包装的饮料,这个包装材料是由纸、铝和塑料组成的复合纸,能阻隔空气与光线,让饮料的保质期更长。”斯江解释道。

广州公司一位寡言少语的男同事点头:“香港六十年代就很流行利乐包了,方便。这说明北京三元有野心,不只是要深耕北京和周边省市的市场,还想要面对全国更广阔的市场。”

大家一致同意斯江的创意灵感,计划把小组提案的核心定位在家庭主题上,牛奶作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接纽带出现,接着讨论的是广告中该出现那些家庭成员,反映哪种家庭关系。最能打动潜在顾客的是父母子女还是兄弟姐妹?又或者是隔代情?

半小时后,斯江提出的创意脚本是祖孙情,将三十年的历史变迁融入广告,七十年代初,牙牙学语的女婴饿急了大哭,大风大雨中伶仃小脚的外婆从胡同外买回一瓶鲜奶,炉子上牛奶在蒸汽中翻滚,女婴大口大口地吞咽着小勺子里的牛奶。七十年代中期,女婴变成了三四岁的小女孩,她提着小奶篮跟在胡同里的哥哥姐姐们身后,从大爷手里接过鲜奶,踮起脚尖请大爷给自己的奶卡上盖上小红花,笑着说谢谢。外婆在家中拆开支边儿女的信件,一边抹泪,一边把她们在北大荒开垦的照片拿出来给女孩认:“这是你妈妈,这是你爸爸,总有一天她们会回来的,你们一家人永远不分开。”女孩不小心打碎了桌上的奶瓶,牛奶浸湿了照片,外婆急忙把照片在自己衣服上擦干,又拿调羹把桌上的牛奶往杯子里舀,顺口责怪了小女孩一句。小女孩不开心地跑了。八十年代中期,少女轻盈的裙摆从胡同门口闪过,阳光下她的笑容闪闪发亮,骑着自行车的少年们故意贴着她飞驰而过,吹起了口哨。少女手里的几瓶鲜奶瓶砸在了青石板上,她急得蹲下身,学外婆那样捡起一片圆弧形的玻璃就把牛奶往残余的半截奶瓶里装,手指被划破,一抹血色溶入地上的牛奶中,变成淡淡的粉色。少女情急之下,沾着牛奶在自己唇上画了了一道奶胡子,推开家门,外婆眯着眼笑着伸手替她抹去奶胡子,少女也笑了,墙上的全家福在阳光下展露着幸福,但这间老房子里依然只有祖孙俩。九十年代,三轮车载着一箱箱鲜奶在朝阳中被送入胡同,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一身职业打扮,在厨房认真地热牛奶,她端着玻璃杯,逼着年迈的外婆一口口喝完鲜奶,外婆唇上留下了奶胡子,外孙女拿镜子给她照,伸手替外婆抹去了奶沫,祖孙俩笑得前俯后仰。终于,又一个春节到了,全家团聚,从东北归来的父母欣慰地看着女儿和外婆,一家人共同举起手里的牛奶杯。最后以品牌标识和广告词“深爱滋味,一生品味。”

C组的成员们在大加赞赏后毫不客气地提出了一堆意见。

“必须有男性主角出现,譬如祖母和孙子,只有女性肯定不行。”

“是不是可以考虑改成父亲与儿子?或者母亲与儿子?先是父母呵护子女,省下牛奶给孩子吃,这个我觉得更有共鸣,儿子进入青春期后叛逆,角色之间产生冲突,通过毁坏牛奶来象征亲情的破裂,最后儿子在成年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体会到了父母之心,与父母和解。这样的设置你们觉得怎么样?”

“父子肯定不行,那就只有男性角色了,而母亲和儿子这样的情感演变过程没有母女之间更具代表性。”斯江表示反对。

“三元的市场主要在北京,我说句实话你们女同胞们不要生气,没有儿子的家总给人感觉不完整。而且七十年代不太可能只有一个孩子?这也是一个事实。”北京的男同事举起手。

“兄妹我觉得可以。哥哥把牛奶让给妹妹喝,妹妹不爱喝。少年时期兄妹之间有了矛盾,牛奶瓶杯摔破。成年后兄妹互相关怀。无论怎么搭配家庭成员,我都认为不能背离斯江脚本里的三段式波浪情感推进,这个太棒了,绝对轻松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