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锦衣卫之无极之证> 狸猫换太子 第六十三章 龙头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狸猫换太子 第六十三章 龙头庙(1 / 2)

 慕容的目光死死地那梁柱上的暗箭,双儿凑过去一瞧,这才发现这暗箭之上却扎着一张信条!

双儿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心中满是担忧。

慕容却忽闪一下,将那信条抓在手里。

双儿白了一眼慕容,觉得他在故意戏弄自己,心中又爱又恨。

打开信条,就见一行隽秀的小楷:

天津卫,龙头庙。

这短短五个字只是道明了地点,却未曾说明是何人所留。

“这到底是谁留下的!”双儿看后心中颇为迷惑。

“除了你的师妹,谁还会如此做法!”提到了陈可儿,慕容的眼神似乎温和了许多,少了以往的冰冷。

双儿一想也是点头:也就只有陈可儿这般的性格才会留个信这般鬼灵精怪,做成如此的机扩捉弄人。

“万没想到你还挺了解我师妹的!”双儿朝着慕容打趣道。

慕容没作理会,冷冷地走开了。双儿的这玩笑却让慕容一张冷冰冰的臭脸登时尴尬下来,双儿真是心中爱恨难明。

“可儿知道我定会带你回来,所以才留下了这张字条!不知这龙头庙是何去处!”

双儿想到这里看了一眼慕容。

“她既然留下了如此隐晦的信条,那这龙头庙定然有着极大的秘密!”

“难道是端妃的下落……”

慕容望着远处的林子,听着阵阵夜莺鸣叫,临着丝丝凉风,心中却感不到丝毫的夜晚风轻的惬意。

唯有对于那远处黑暗的恐惧与迷茫……

慕容也不多作停留,回府骑上一匹马就直奔天津卫龙头庙。

这天津卫和大明朝有着莫大的关系,当年“靖难之役”之时,永乐皇帝朱棣便从这渡过大运河南下直取南京应天府。

朱棣在此发兵,由此这里唤作“天津”!取得便是天子的渡口之意。

在当地有这么一句俗语:“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

这“九河”说的只是约数,并非是九条河,乃是多条河流汇到一处再一同注入渤海,而天津卫就在这一处的尽头,所以叫做“九河下梢”!

至于后半句中所说的“三道浮桥”和“两道关”一是清朝的事儿了,一也与这无关。在此也不再多加赘述。

再说回这海河边龙头庙,这龙头庙可是建在海河边儿上,远隔民居,傍水而立。要说这龙头庙不得不提这海河,这是天津人的“母河”!

慕容这时飞马来到天津卫,刚到了海河边就四下打听龙头庙所在,问了这海边的渔民才知道了这龙头庙的具体方位。

话不多说,慕容飞马奔至这龙头庙。

这龙头庙建的奇特,庙门并不是普普通通的大门,而是一架动物的头骨造就的大门,慕容见了也是惊异不已。

看这骨骼,似乎真的像是一个龙头一般,张开血盆大口,最为引人注意的就是这头骨之上真的长着头角似的骨骼。

“难道这世上真的有龙?”慕容不禁问道,心中想起了那个关于龙头庙的传说……

其实当地流传着一个关于龙头庙的传说:传闻在唐玄宗天宝年间,那时的天津卫还唤作芦台。天宝年间,天降大雨,三天三夜不止……

地里的庄稼尽受涝灾,更有甚者,房屋被毁,百姓流离失所。

大雨又是接连三天,这雨下得邪门,天津卫的百姓便请来法师做法,看看这到底是招了什么邪祟。

这法师做了法事完毕,神神叨叨说道:“这连夜的大雨是因为芦台周围……盘伏着一条百尺之高的巨龙!这是龙困浅滩!”

“什么是龙困浅滩……”百姓不解,轰轰然问道。

“巨龙盘伏在地上,何时雨水漫过巨龙身子,何时才离开!”法师解释道。

“啊!百尺之高的巨龙,那便是百尺之高的雨水啊!这人如何活得!”众百姓暗暗叫苦。

那时百姓迷信,任凭这法师道士胡说八道地给说服了,纷纷跪地祈求法师解难。

“要解难不难,需要探知这巨龙的目的!”法师故作神秘,“只因它的龙子被困在了芦台,救得龙子灾难自解!”

“龙子?”百姓之中哗声一片,议论纷纷。

只见那法师踱步到厅外,走到院中深井旁站定道:“龙子就在这里!”

众多百姓纷纷聚到井口边观望,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清楚。

“不好……”那法师纵身一跃下了深井,众人拦也拦不住。

半晌,那法师浑身湿透,满是井水的冒出来道:“龙子已经死在了井中,这巨龙定然不会善罢甘休!”

“啊!这可如何是好?”

那法师吃力地爬出深井就道:“众百姓听我说,现下只有除去了这巨龙方可解得危难!”

“还请法师示下!”众村民深深地鞠了一躬拜道。

“一会我与这巨龙厮斗之时,众位躲进房屋,不可出门!任何动静声音不可离开,切记!”

法师一本正经地交代给众人,众人点头答应。

众人在房屋之中躲藏好之后,就听得外面雨水噼啪的声音,声音之大什么也听不见。

忽然,天空中猛起几道闪电,将天空擦亮。有好奇者隔着窗子观望,就见天空中电光闪闪,雷电交加,又听得海上波涛翻涌,潮浪奔腾。

那真是天昏地暗,山川失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