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强宋崛起> 第345章 不愉快的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5章 不愉快的事(1 / 1)

强宋崛起 过海青虫 更新时间 2022-10-07

 周围的人赶紧将钱喻清搀扶起来。赵桓笑道:“可还行?”钱喻清狼狈站起来,苦笑道:“让官家见笑了。”“走,我们过去看看。”赵桓带着钱喻清,在一群人的簇拥下,走到几百米之外。那雪地留下一些断断续续的长条,地面还有几个浅坑。随着越往前,坑越不明显。最后在距离青铜炮三百九十二米的地方发现了那颗铁球。钱喻清好奇地凑过去,想要用手触摸一下。“别碰!”陈规立刻制止了他。这铁球周围的雪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化。“这是何物,竟如此厉害?”钱喻清不由得问道。“这是格物院研制的一种新型的青铜火炮。”陈规说道。钱喻清顿时更加好奇:“它为何能发射如此远?”“那青铜铸造的炮管,非常坚固,不易变形,火药在底座被燃烧、爆炸,产生一股向前的推力,将火炮推出去,与突火枪的原理类似。”陈规言简意赅地解释道,“火药的爆炸威力越大,铁球发射得越远。”钱喻清更震撼:“这铁球少说有八斤以上,到底是威力多大的火药,才能将之发射如此之远?”陈规神秘一笑,说道:“经过格物院长达三年的不断测试,我们配制出了一些威力极大的火药,更多的请钱尚书见谅,不能再说下去。”“哦,是是,是我孟浪了,陈侍郎果然是我大宋的栋梁之才,有陈侍郎,真是陛下的福气。”“不不,这些都是格物院年轻一辈的人研制出来,这两位,丁朋,陈数,卒业于东京大学物理学院,他们在研制火药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丁朋和陈数连忙说道:“都是先生教诲得好。”他们说的先生,自然是指陈规。赵桓说道:“你们都是大宋的栋梁,说吧,朕如何奖赏你们,有要求尽管提,朕从来不吝啬对人才的爱惜和赏赐。”“万万不敢。”赵桓一边朝前面那青铜炮走去,一边说道:“陈规,你觉得朕该如何赏赐你们格物院?”“陛下言重了,臣等对钱财和官职皆无甚兴趣。”“你没兴趣,他们也没兴趣?”赵桓问道,“他们没兴趣,他们的家人不想过好一点的日子?”这下把陈规说得哑口无言了。“要学会跟他们争取一些赏赐。”赵桓语重心长地说道,“若是国家真正的栋梁之材,过着清贫的日子,那就是朝廷的过失,是国家的不幸。”“陛下教诲得是。”“你提报名单上来,朕安排宋淑媛来处理这件事。”“谢陛下。”赵桓又对钱喻清说道:“这东西装备到你的海军战船上,你觉得如何?”钱喻清愣了一下,显然,他这才恍然赵官家带他这里真实的目的。“若是如此,自然是极好!”“哈哈哈,好,此物若是到海军的战船上,你就必须得给朕把室利佛逝的威胁尽快打掉。”赵桓似乎突然来了豪情,“朕要在海上,打下一片无垠的海域,朕要南海往来船只皆挂着我大宋的旗帜。”“陛下放心,臣绝对不会辜负陛下对臣的厚望!”“当然,要在各个地方占据据点,做商船的停靠点,一是便于远海航行的停歇,二是便于给朕多收点钱上来。”钱喻清愣了一下,连忙说道:“是!”说着说着,又走到了之前那青铜炮附近。这青铜炮长首尾两尺长,周身加了七道铁箍,炮头由两只铁爪架起,另有铁绊,全重三十六斤。这就是后世明朝发明的虎蹲炮。虎蹲炮和回回炮的射程差不多,但却比回回炮要轻便太多了,更容易运输。不过,它的炮弹比回回炮的炮弹要轻,所以杀伤力自然要小一些。“此物保密,暂且不要对任何人说,这还是测试品,尚未真正量产。”赵桓又强调道。他话音刚落,第二次准备发射的青铜炮突然发出一声巨响。只见青铜炮管当场被炸飞起来,砸在一个人身上,当场将那人砸倒在雪地中。“陛下小心!”众人立刻将赵官家层层围住。那青铜炮管在雪地里滚动几下。另外几个人被火药爆发出来的气浪推翻在地上。被砸中的人死了,鲜血染红了雪地。陈规当场神色陡变,他带着丁朋和陈数快步走过去。“炸膛了!”丁朋皱着眉头。好在上面有七根铁箍,要不然可能炮管都会炸裂,碎片爆发出来后果不堪设想。钱喻清震惊地盯着那边,神色也有些难看。“陛下,有一个人死了,四个人受伤。”“先妥善安置吧,派人好好安抚亡者家庭。”“是。”不多时,天色慢慢暗下来,陈规走过来:“陛下,是臣的疏忽,臣有罪……”“无妨,这研制新武器,哪有一帆风顺的,不要害怕失败,要正面它,接受它,再一步步完善。”“陛下教诲得是。”“你们要批量做一些出来,多测试一些,统计出一个炸膛的比例,此物是以后不仅仅是要装备到海军军船上的,朕看它打山地战也不错。”“是。”离开格物院后,钱喻清想起刚才那一幕,心中依然骇然。“火药武器的研制,还任重道远。”赵桓叹了口气,“不是那么轻易能做好的,但总算是在一步步往前推动,朕心甚慰。”“陛下真是英明的君主,在陛下的励精图治下,大宋蒸蒸日上,民间现在许多民众,对新鲜事物也产生极大的兴趣。”钱喻清说道。转眼已经到了靖康九年,正是正月初一。不仅仅大宋的东京城,满朝官员、诸国使者要去大庆殿陛见赵官家。在遥远的大理国,大理国的臣子们以及一些外使,也来拜见大理国国王。于是,一件不愉快的事上演了。在觥筹交错之间,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段正严之子段正兴,也就是大理国的太子。“陛下,臣今日有一事要说。”众人见太子突然站出来,有些疑惑。段正严说道:“你有何事,但说无妨。”段正兴说道:“臣听说,上个月,城内有两个商人关于茶品和粮食的交易,打了起来,这事还脑袋了官府,影响甚大,官府并未给出合理的解决。”周围的大臣们都感到疑惑,怎么今日太子在如此重要的场合,提这样一件如此不重要的事?段正严心里也有些疑惑,他问道:“可有人受伤?”“双方都有人受伤,而且受伤人数高达八人。”段正兴不但不停下来,还继续说。今日是大年初一。大理国虽然不是汉人建立的国家,但是也颇遵照天朝礼仪,就像高丽和日本也都过春节一样。在初一这一天,说这些话,确实是破坏了气氛。而且段正严是个爱民如子的人,他听到这样的事,之前的好心情立刻就没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