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强宋崛起> 第374章 讨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4章 讨伐(1 / 1)

强宋崛起 过海青虫 更新时间 2022-10-07

 秦桧说道:“这件事你自己去处理,不要把事情闹大,我只想要新政落下去,谁要是敢把事情闹大,闹到京师去,让我不痛快,我就让消失,懂吗?”王鹤吓得全身冒冷汗:“是!秦相公放心,这件事下官会处理好的。”李光的信快马加鞭往京师送去。此时的东京城,可以说千头万绪搅在一起。老百姓们过着太平日子,说着家长里短,吃着五谷杂粮,或出门秋游,或泛舟湖上。可是那些亭台楼阁的深处,大宋京师衙门重地,各个核心衙门的高级官员们天天都在吵架。世界上大部分吵架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钱。钱可以解决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剩下的问题,需要更多的钱。然而,吵架的双方,总是喜欢将“这不是钱的问题”这句话挂在嘴边,提着板凳,拿着茶杯,顺便找找周围的陶瓷。撸起袖子来,一副老子今天是来跟你讲道理的。以理服人!可是吵着吵着,吵到最后,双方都脸色难看地回到了怎么分钱这个问题上。国库的钱就只有这么多,目前花钱的速度,比赚钱的速度快了一大截。主要花钱的几个地方:一、北方各个边镇。二、西南战役。三、改稻为桑。四、官员的俸禄。五、其他行政费用。至于张九成在河东修官道,都是银行贷款给私人商社贷款,走的是银行印钱的路子,与国库无关。这里面官员的俸禄是肯定不能随意缩减的。北方各个边镇嘛,岳飞接手了河北两路的军政,现在正在真定府、中山府和河间府都在重建。军政院把西北、河东、河北、辽东的军费拉满,拉到恨不得不给官员们发俸禄了,这让东府那边的某些人直接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尤其是吏部和户部。部分官员干脆跑到张叔夜的府邸门口去围堵张叔夜。后来张叔夜干脆也告病在家,于是这群人又跑到张府门口叫骂。骂完后,自然是还没有结束的,他们又跑到梅执礼府上。梅执礼也是告病在家,谁都不见。于是这群人又在梅执礼的府邸门口哭天喊地。一个个就像是被恶婆婆欺负后哭得梨花带雨的小媳妇儿一样。至于赵官家听到这些事后,不仅不生气,还狠狠地表扬了一番这些人。这才是做事的态度嘛!如果满朝都是整天躲在角落里就等着别人出头的老油条,大家和和气气,还玩个锤子?等这群人哭完天喊完地后,又一起在政事堂吃吃茶,聊聊天,顺便砸几个椅子助助兴。例如礼部侍郎罗汝辑是这样说的:“西南是一个无底洞,现在必须减少开支!”太府寺卿王宗濋则毫不客气说道:“江东改稻为桑拨了一百万贯,明年要拨的钱现在也在筹备了,本官就想问问,改了多少了!依我看,先暂停江东的拨款!”“西南呢?梓州路、夔州路、成都府路,三路今年一半的税收扔到了范宗尹那里,请问他拿到了什么结果!”王宗濋耍赖道:“这个问题你得去问张叔夜张相公!”“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了,马上年底,若是第四季的官员俸禄发不下来,地方上的官吏闹脾气,影响了新政推行,这个责任你们谁承担!”刑部侍郎王次翁大声喊道,“谁!谁来承担!”“咳咳……”赵鼎咳嗽了两声。王次翁连忙说道:“大相公,不好意思,下官刚才激动了一些,下官也是深感担忧啊!”“这个问题,明日再说。”赵鼎站起来,“今日天色已经不早,诸位便回去好好休息吧。”赵鼎现在就一个字:拖!有人要借着财政紧张的事搞事情,那就先拖着。众人今日又悻悻然散去。关于大理的捷报,先是从吴璘那里发到了范宗尹手中,范宗尹连夜发回京师。从西南抵达京师,有三千多里的距离。按照大宋朝急脚递的速度,十天可以走完。但西南偏远的一些地方急脚递体系并不完善,好在因为西南与大理国商贸,建立了大量的驿站。不停换马,快马从西南边境到开封,送了十五天。大概是进入到京西南路的时候,因驿站变得更加密集,速度陡然提升。到了八月十四日早上,赵桓正在临朝听政的时候,吴璘的捷报到了东京城,直接送到了垂拱殿。原本热闹的朝堂,立刻安静下来。安静了好一会儿,王宗濋立刻跳出来,他大声说道:“恭贺陛下,天威远播,蛮夷惊惧,此乃前唐未有之功!”“陛下,既然王师已经击败了大理,问罪童氏后,便可以撤兵了,以免劳民伤财!”罗汝辑说道。“陛下,大理军被我军击败,正好可以乘胜追击!”“陛下,若是继续对大理动武,引起大理国内全民抵抗,我朝只能投入更多兵力,那将使我朝陷入战争的泥潭,想想前唐吧!”“陛下,北边军事繁重,若是国库用度扔在了西南,金人趁机大军南下,我朝危矣!”“陛下……”赵桓看着这些人,一个个神情激动。你不能说继续打大理是错,也不能说收兵就不对。客观来说,想要灭大理,现在的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否则大唐早就干掉南诏了。做皇帝,不能被那些连刀都没有拿过的书生一吹牛逼,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某些书生,认为大理弹丸小国,一巴掌过去,数千里的山岳顷刻间灰飞烟灭。可现实就是,大理国内部一旦全力反抗,大宋必须增兵,一旦持续增兵,风险就会无限扩大。赵桓仔仔细细看完了吴璘的捷报,以及范宗尹目前对局势的分析。他说道:“讨伐一个大理,需要诸位如此兴师动众地讨论这么久么?”众人不说话了。“他大理童氏无视天朝礼制,难道不该被讨伐?”面对赵官家平静的问话,大家立刻变成了哑巴。“你们一个个啊,就是沉不住气,这偌大的朝堂,朕的治国良才们,难道连半年的时间都等不起?”“朝廷现在花钱是有点多了,你们心里急,朕也理解,但总得等等再说吧?”这时,众人才说道:“陛下息怒,臣等有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