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强宋崛起> 第396章 不能再轻易杀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6章 不能再轻易杀人(1 / 1)

强宋崛起 过海青虫 更新时间 2022-10-07

 一路上,还听到人们在议论着刚才的一些事。“官人,打听清楚了,那个与陈壁清辩论的人叫李孟博,是江东布政使李光之子。”“哦,原来是李光的儿子。”赵桓有些惊讶,李光倒是够低调的,儿子放到东京城来读书,也不吭一声。李光的做派,的确够得上“南宋四名臣之一”的称号。不多时,赵桓走到门口,门口那几个之前收了钱的见到赵桓,立刻恭恭敬敬。“官人这就要回去了吗?”赵桓抱了抱拳,说道:“回去了,今日有劳几位。”“官人太客气,官人一路好走,欢迎下次再来。”有钱就是爽。人一旦有钱,那周围的人都是好人,都对你客客气气的。这时,童贯带着人跑了过来:“官人,我回来了。”“走吧。”“官人,我跟您说,这园林极其奢华,修建这么一座园子,不知道要多少钱呢,想想吧,他到底哪里来的那么多钱,真的是……”“回头你去问问他?”“好嘞!”离开了这里后,赵桓又在周围溜达了一转。回宫的时候,已经是下午。“童贯。”“臣在。”“这个复社你没听过?”“臣当然知道。”“你知道?”“臣知道,复社是一群读书人组建的,平日里写写文章,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倒也没什么。”“复社里是不是有个叫陈壁清的?”“啊,确实有,他爹在河西做参议官,他大父在江南西路做转运使,咱皇城司都有记录在册。”“这个人平时活动如何?”“这人是东京大学学生,各科优异,被许多人看好,平日里结交甚广,听闻品德端正。”“对朝廷可有非议?”“倒是没有,听闻曾经还写过文章称赞过朝廷对金国的强硬态度。”童贯问道,“官家为何突然问及此人。”“没什么,你派人好好看着他,他说过什么话,见过哪些人,都要记录下来。”“是!”“不要被人发现了。”“官家放心,我们办事很牢靠的。”童贯顿时眼中闪过星星一样。他忽然想起什么事,说道:“对了,官家,最近朝中有一些人在讨论江东案那些贪污官员,争论得倒是颇有些激烈。”“哦,如何讨论?”“臣听闻,一些官员认为对于这批官员应当从轻发落。”“如何个从轻发落?”“按照以往的规矩,应该是砍脑袋,大理寺最近有官员向刑部提出申请,最好慎杀,刑部关于这件事出现了意见分歧。”“什么分歧?”“有人认为该杀,严格执法,以儆效尤,有人则认为不应该再杀,可以判坐牢,或者发配边境做官。”“以前也有这么多分歧?”赵桓继续问道。“以前也有,不过很快就化解了,但这一次不知道为何如此大,而且其他衙门也参与进来。”赵桓若有所思道:“说说看,他们都怎么说?”“也是关于江东这个案子,有人说应该处死,有人说不应该处死。”看来今日的辩论,不是巧合啊!赵桓脑瓜子飞快转动起来。大理寺和刑部都是经过秦桧的清理的。秦桧当年做刑部尚书的时候,权柄极重。他的权柄自然是赵桓赋予他,他清洗刑部和大理寺,自然也是赵桓默认的。为什么赵桓要默认?因为当年的情况,他赵官家就是打算启用一批酷吏来打击朝堂上下的旧派和投降派。秦桧很好地执行着这些。数次大清洗,秦桧都完成地非常漂亮。大清洗之后,各方都在填补着自己的人,整体对新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这也使得大宋朝新政推行阻力减弱了许多。为什么以往贪官查出来,该杀的杀,该抄家流放的流放,这一次就出现这么大的争议呢?赵桓问童贯:“你觉得为何这一次会出现争议?”“这江东的官员,都是秦相公的人,刑部也是,自然就……”童贯倒是胆子大,人家可能还会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他直接就把最根本的原因说了出来。“你是说,刑部的人想要对江东贪腐案的官员法外开恩?”“这只是臣的猜测。”赵桓想了想,事情可能还没有这么简单。刑部的人想要慎杀,那陈壁清那样的人,为何在公共场合拿仁德来宣传不杀呢?赵桓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第五次宋金之战结束后,大宋内部的利益集团不约而同出现了一批主张恢复过去理念的人。前些年,他赵桓杀了太多人,还有一些人表面上不反对,内心却无时无刻都是心惊胆颤。他们大多数人都有把柄,他们也担心自己被抓后,脑袋不保。所以,开始从律法上着手,推动从轻发落,企图回到过去那个不杀士大夫的时代。并且,不是一两个人有这种想法,更不是只有刑部,而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这种封建利益集团定的律法,是为谁服务的呢?自然是为了维护封建腐朽官僚的利益。但是,毕竟治国得讲大义,所以这群儒家的信徒们,在办事的时候,总希望给自己披上一层光伟正的外衣。例如这次陈壁清在辩论的时候,张口闭口就是仁政,一副为了天下苍生的嘴脸。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就很吃他那一套。甚至一听到那些宏观概念的词汇,立刻就能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当他赵桓出现后,屠刀毫不留情地挥向官僚,官僚们在颤颤惊惊中隐忍了八年。现在宋金局势眼看终于平静下来,有些人就开始搞事情。他们搞事情的手段不可谓不高明,朝堂上挑起争论的同时,民间也开始以春秋笔法来影响许多的年轻人。最后越来越多人认为,不该杀,就达到了舆论造势的目的,用舆论来裹挟百姓,对抗朝廷。赵桓在大殿内来回走动:看来有些人终于察觉到,朕的基本盘是民意,并且开始着手影响民意,来给朕施压。当民意出现大规模反对“滥杀”的时候,赵桓也不能再轻易杀人了。因为基本盘已经表态。“官家,要不要把那些反对杀人的官员都查一遍。”“以什么名义查?”赵桓冷声道,“大臣们就表个态,发表发表自己的意见,你就要查他们?以后谁还敢论政?”“是,官家说的是。”“继续观察,不要乱来。”“是!”“去!去找罗从彦,还有胡寅,让他们来见朕。”“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