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强宋崛起> 第418章 伪命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8章 伪命题(1 / 1)

强宋崛起 过海青虫 更新时间 2022-10-07

 张邦昌就担心把事情搞砸。“交钞之事呢?”“我不反对交钞了。”童量成说道。“那童氏其他人呢?”“之前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一个人擅作主张,与其他人无关。”童量成说道。方正言说道:“容我们商讨商讨。”“好。”方正言与张邦昌离开大理国朝堂。“上官,现在这仗不能打。”方正言说道。“你也觉得?”“原本大理国朝堂上许多人已经偏向我们,但童量成突然站出来要承担所有,那些偏向我们的人已经开始同情童量成,若是我们再强行带走童氏全族,恐怕要引起大理国众怒,万一把事情搞砸了,我们两人承担不起。”“陛下要童氏全族,我们如何交代?”“这并不难,陛下要的是童氏从大理国朝堂消失,童量成作为这一代的权势人物,他离开了大理国,段氏也不会允许童氏再次强大,届时童氏被削弱,上官您在大理国再一个个除掉也不迟。”张邦昌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吴璘他们呢?”“吴帅是安南都护,是不可能在这里常年驻扎的,关于军队,让范宗尹去决定吧。”“只能如此了。”两人商议了一番后,便又回到了之前议事的地方。张邦昌说道:“童相国,我佩服你的担当,不过我们必须把事情分开来看,你冒犯了天子的威严,也就等于冒犯了天朝,是必须要去京师谢罪的,至于天子如何处理你,我无法干涉,也无权过问。”“有劳了。”到了三月二十日,已经大军推进的范宗尹突然接到了张邦昌的信。“童量成居然主动站出来谢罪了!”范宗尹察觉到事态的变化,“看来西南要重新做部署。”他也给赵官家写了一份奏札,写明了自己对西南目前局势的看法,与方正言的大同小异。大理国多山,就目前的情况,如果大理国内部空前团结,宋军未必有把我歼灭大理。显然还需要想别的办法。不过,大理也算答应了赵官家提出的要求。赵桓本次的政治目的算是达成了。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经到靖康十年的四月份。梅执礼急匆匆到文德殿。“陛下,这是所有抄家的汇总,一共是三百三十万贯。”梅执礼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都忍不住溢出笑容来。梅执礼:我受过严格的训练,保证不会笑,除非……“知道了。”赵桓正在看张俊从明州发来的奏报。张俊现在在明州老老实实跟日本做买卖,把大宋的商品倾销到日本。张俊这个人办事极其浮夸,事情还没有办就开始吹牛逼了。这份奏札里的内容便是他在明州如何如何牛逼,恨不得今天就能赚了个大几百万贯回来。这时,张叔夜急匆匆到了文德殿。“陛下,西南传来最新奏报。”“大理?”赵桓打开一看,思忖起来,片刻后才说道,“童量成倒是一条汉子。”他站起来,走到地图前,用手比划了几下,问张叔夜:“童量成投降这件事你怎么看?”“陛下,我朝之前与大理国关系一直很好,大理国尊奉我朝,童量成既然投降,我们便失去了继续打下去的理由,若是继续强行用兵,难度会增大,但是……”“但是什么?”“但是军队已经到了大理国,哪有随便退出来的。”“朕可不能让吴璘一直待在大理国,他是安南都护。”“那就让吴璘撤回安南,由范宗尹接派,再从西北挑选名将到大理。”赵桓问道:“继续驻军的理由呢?”“就说交钞发展之初,需要有人维护秩序。”这个理由很操蛋,但大理国还真很难拒绝。强者的理由嘛,本身就是用来给大家一个台阶下的,并不是因为合理而存在的。应该说,这种情况下,操蛋的理由就是合理!“那大理国朝堂呢?”张叔夜又说道:“陛下可以让大理国贵族里面的佼佼者来东京读书,读个几年,他们就心向大宋了。”赵桓再次沉思起来,他左想右想,最后说道:“不仅如此,还要以利益诱惑,我听说这次大理国杨家倒是很配合,多印些钱,只要是杨家的茶叶,我们出双倍价格。”张叔夜立刻明白赵官家的意思了:分化拉拢大理国内部的贵族们。所谓的出双倍价格,对于大宋来说就是个伪命题。从大理国接受交钞那一刻开始,大理国在经济方面就已经落入大宋的手掌心里。因为就大宋目前在大理用的交钞,都是印出来的。梅执礼则接过话题,他说道:“高价多与大理交易茶叶,大理国国内大部分人必然都开始种植茶叶,从成都调运粮食卖给大理国,过不了几年,我们就掐断与大理国的商贸,大理国内必然会面临粮食危机以及茶叶过剩。”赵桓不由得看了梅执礼一眼,这家伙平时办事认认真真,给人一种刻板的感觉。但是一旦涉及到算账、买卖这些,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梅尚书说的有道理。”张叔夜说道,“加入以目前的两倍价格买茶叶,以大理国一半价格把粮食卖过去,大理国国内很快将会没有人种粮食,而是都去种茶叶,即便段正严知道这是我们的计策,他也无计可施。”“就这么办。”赵桓提笔,开始给政事堂写东西,也就是对大理国接下来的政策。一旦真的如此,到时候段正严将面临国内饥荒,他不得不跪下来求饶。如果不出意外,现在就可以准备一批交钞往大理国运。今年从大理国弄出来的茶叶,至少是往年的两倍。四月虽然已经进入初夏,但是府州却依然如同南方的三月。虞允文骑着马,带着人,到了榷场一带。这里的榷场,已经有一些商人了。这些商人大多数还是以汉人为主,不过他们可不是将这些商品卖到麟州,而是卖到关外的草原上,卖给蒙兀人。对于宋人来说,草原外是极其神秘且凶险之地。那里的人茹毛饮血,根本算不上人。不过自从去年虞允文开始在府州开辟榷场,就弄来了一群商旅在这一带活跃。人类社会中,即便再凶恶之地,只要有利可图,总会有一些人想着来赚钱的。眼下这些人便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