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天禧盛世> 第二十九章 掏心掏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 掏心掏肺(1 / 2)

天禧盛世 夜半鬼读书 更新时间 2022-10-10

 世人奔波不止,只图三餐温饱,传世和尚渐渐为人遗忘,直到腊月二十八日,泉州一商贾登门询问,刘纬才想起还有这么一号人。

林宪杰管事一职名副其实,直言早已为传世和尚送去两套冬衣,并盛情邀请其入城过节,对方以未曾参悟为由严拒。

刘纬恨那泉州商贾给自己招来一个大麻烦,强行收其公验,送去石墨村陪传世和尚过正旦。

咸平四年的团年夜,还是有点冷清,刘纬、刘娇大孝未除,有欢庆气氛,却无欢庆心情,守岁至天明,城门一开便回石磨村祭祖。

宋太初一行,这日正午赶到夷陵,峡州知州回乡过年,只有夷陵知县一人撑场面,借遍大半个夷陵城,才让舟车劳顿的两百号人喜笑颜开。

按照惯例,成都返京,应该经剑门入汉中,地方上根本没做迎来送往的准备,又是新年期间,水陆两路罕有行人,大小驿站已停了步递,还在运行的马递也因蜀地初安而无所事事。

宋太初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抵达夷陵,没打算再走,也不敢再走。

两百来人怨声载道,再走下去说不定会生事,休整半旬的决定一出,怨气一扫而空,平乱归来,私囊饱满,满城喜庆。

宋太初确实是因为刘纬才绕至夷陵,哪怕因此多出五日路程。

刘纬傍晚方归,在县衙寒暄片刻,迎宋太初入住刘宅。

知县恍然大悟,一边腹诽宋太初因私废公,一边召来衙役守在刘宅周围。

素娘携刘慈、刘娇见礼告退,刘纬随即搀扶宋太初至书房长谈。

师徒独对,清茶素点,碳火大明,温暖如春。

宋太初翻了翻几箱满满当当的纸稿,频频点头:“你这孩子,懂事的让人心痛,欲速则不达,需戒急用忍,日子还长。”

刘纬扶宋太初坐下,轻捶其肩背:“老师教训的是,一路辛苦,无人前站,幕属失职。”

宋太初笑道:“正值枯水期,又是正旦,纤夫都找不齐,他们还要时不时的下船帮衬,能这么快赶到夷陵,已出乎老夫意料。”

刘纬锲而不舍道:“老师待下过宽,并非好事,特别是这次进京。”

宋太初眉头微微一皱,问:“丁谓之说的?”

刘纬自案桌抽出一沓信:“丁公怎会同学生说这些?是学生自己猜的。”

宋太初把信推了回去,眉间又现一尺宽,和颜悦色道:“信,封于私,乃君子之器。你的心意,老夫明白。”

“老师误会了。”刘纬又把信抽了回来,“上面是丁公来信,下面是学生回信,落笔似乎遇上桎梏,想请老师指点迷经。”

“近代以来,习字以永为本,讲究侧、勒、努、趯、策、掠、啄、磔,有棱有角。可这些跟你的字体格格不入,你一味追求方正,似乎要擦尽这些棱角才甘心,咦?”宋太初看到刘纬在给丁谓的去信中暗示杨怀忠骄横,四路转运使应同仇敌忾,尽可能的延长宋太初任期,增其依资序迁基数,确保下一任必是升转。

“老师勿怪,学生所言,在情在理,想必四位转运使感同身受,一言一行,俱是为巴蜀百姓着想。”刘纬欲盖弥彰。

“你啊你,小小年纪不该动这么多心思。”宋太初没了讨论书法的心情,转续前问,“因为什么觉得老夫待下过宽?”

“老师同杨钤辖发生争执以后,学生把老师历年奏疏底稿又翻看一遍,发现一件很蹊跷的事,老师所拟方针大多切实可行,付诸于实践,往往差强人意,很明显,这是执行层面出了问题。”刘纬微微一顿又道,“就拿这次蜀地争端来说,老师身为主官,与杨钤辖发生争执,无论谁对谁错,都是老师理亏,御下无方这顶帽子万万不能戴。可事情偏偏越闹越大,坊间议论纷纷。学生在想,以老师的身份,绝不可能亲自出面同武夫争长短,问题只能在幕属身上。”

“过于片面。”宋太初似乎在安慰自己,“只是心证。”

“待下过宽并非好事,老师还记得淳化二年旧事?”刘纬小心翼翼的注视着宋太初脸色。

“记得,若不是老夫御下无方,卢之翰怎敢违旨输粮灵州?连累无数军民惨死!老夫会把这件事带进棺材里。”宋太初动情道,“有愧先帝,死不足惜!”

刘纬为了自己将来,不愿宋太初稀里糊涂的过下去,火上浇油:“老师这些年默默耕耘,已无愧于先帝。但学生觉得,老师既然能严于利己,也当待下以严,宽厚应留给百姓。譬如这次下夷陵,幕属竟然未能安排好前站,难道不是尸位素餐?老师拖着病体千里奔波,固然是为报君恩,为子孙谋荫庇,最先、最直接受益的却是幕属,他们劳心劳力是应该的。”

宋太初沉吟许久,看着眼前半大少年感慨万千:“你觉得如何处置?”

刘纬唾面自干:“学生现在只有分析能力,并无决断能力,请老师明断。”

“老夫一直想着好聚好散,没能给他们谋一份功名,至少要衣食无忧吧?”宋太初使劲揉了揉脸颊,话锋猛然一转,“差点忘了正事,三字经呢?”

刘纬自书架取下一本线装书,深揖高举:“请老师斧正!”

宋太初起身郑重接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