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天禧盛世> 第八章 本是同根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本是同根生(1 / 2)

天禧盛世 夜半鬼读书 更新时间 2022-10-10

 建隆二年,赵匡胤命上将军陈承昭率水工凿渠百里,引荥阳水过中牟,名金水河,抵开封西,架其水横绝于汴,设斗门,入浚沟,通城濠,东汇于五丈河。

乾德三年,又引金水河贯穿皇城,内廷后苑就此化作梦里江南。

崇政殿这才前后有池,周边有廊,水心有阁,三十丈廊桥蜿蜒其中。

刘纬感觉到又一种莫名其妙的善意,内侍浅笑、提醒均在无声佐证。

“夷陵童子刘纬觐见。”阁门祇候在殿门两侧郎声传宣。

刘纬收敛心神,于槛前深揖,低头迈入瞬间,确认御座下香炉位置,又是触及脚踝的深深一揖,借身体前倾弯腰急趋。像是一盏流星自天而降,令人眼前一亮。又像是一芽娇蕊傲雪绽放,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蕊亦有谢时。

不知是地面太光滑,还是礼部所制袍衫偏紧,左脚绊右脚,“啪”的一声,飞扑向前,在惯性的作用下,直冲香炉。

丹墀下的几双黑靴骚动不已,若不是眼前童子太过柔弱,金吾卫早就扑上去争“护驾”之功。

“天妒英才!”在地上摩擦的一瞬间,刘纬大脑分外清明,甚至忆起两世父母的样子,听力也较往日敏锐,纳数声惊叹于耳。

“呀!”宫女所叹,担忧居多。

“咳!”内侍班位整体无声。

“噗……”没敢笑出声,似乎来自丹墀左右。

“哈……”能笑出声的绝不出倚老卖老者。

最让人难为情的是,东西两侧的乐班竟然乱了曲调,想要自欺欺人的蒙混过关,根本不可能。

“万德隆今年又得挨挂落。”

刘纬觉得自己天生一副悲天悯人心,这个时候还在替别人担忧,又于电光火石之间,合双手于胸前,托颌起身,左脚后拉,再回右脚,膝关节猛然触地,“啪”的一声,重复跌倒动作,上身匍匐,以头贴地,用力叩击三下。

“砰!砰!砰!”

扣人心弦,完全不按套路来。

礼赞官目瞪口呆,不知是否应该继续唱赞。

时光如梭,从不待人。

“砰!砰!砰!”刘纬起身回退,再度一拜三叩。

赵恒半张着嘴,脸上并无不悦,只有不忍和关切。

“砰!砰!砰!”

刘纬每次起身都会回退,再加上跪拜时小腿后拉,待三叩九拜毕,已玉立在香炉六尺之外,朗声唱赞:“天虽不言,事以象见,保佑圣德,其祉无疆。夷陵童子伏惟尊号皇帝陛下,膺时纳祐,与天地同休。”

赵恒嘴角露出几许欣慰,微微点头,位于左下的礼赞官代为宣抚:“童子一路辛苦。”

刘纬稚嫩的声音仿佛空谷钟鸣:“山河壮丽,国泰民安,童子一路心旷神怡,辛苦的是转运使、地方、船工、役夫。”

礼赞官问:“童子可服京师水土?”

刘纬道:“首善之都,童子生而有幸。”

礼赞官例行慰问:“京师风物可曾习惯?”

刘纬语出惊人:“差强人意!”

殿内沉闷一扫而空,众人纷纷竖起耳朵,在心里猜测到底是哪个地方出了纰漏,才让祥瑞嫌弃恩主。

礼赞官暗暗叫苦,台词不对啊,这童子怎么不按规矩来?自己摔倒……怪地滑?

“有二。”刘纬也不想为难人,但殿前失仪一事太过匪夷所思,若不拼命搏一把,会有一大群人失望,语不惊人死不休,“其一,年初既有青州王曾连中三元的盛事,亦有新科进士因妻受辱、无处伸冤而投汴水的恶事。童子今年九岁,舍妹今年五岁,若遇醉汉行凶,又当如何?”

礼赞官硬着头皮道:“陛下明察秋毫,新科进士已沉冤昭雪。”

“差强人意!”刘纬反问,“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什么都要陛下明察秋毫,臣子何用?此事因新科进士起,却不会因新科进士终。进士夫妇遭遇绝非个例,黎庶无名,无人问津。”

“言之有理。”赵恒忽开金口,“抬头让朕看看,是何等童子担朕之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