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天禧盛世> 第四十六章 误打误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六章 误打误撞(1 / 2)

天禧盛世 夜半鬼读书 更新时间 2022-10-10

 同为降臣,钱俶不战而降,李煜力战而降,两人遭遇也就有着天壤之别。

钱俶生前获得赵光义完全信任,吴越钱家得以融入赵宋官场。

李煜惊惧而亡,南唐李家则饱受欺凌,始终战战兢兢,出家为僧是少有能保全的方式之一。

二十年白云苍狗,懵懂少年先落发、后从蕃,如今已为译经高僧,半官半释,总算有了立足之地,且能独当一面,专证梵文。

与生俱来的血脉却挥之不去,一再惹来有心人注意,或猎奇,或另有所图。

赵元俨也是其中之一,先是送来几本经书,又经非官方渠道传话,想为近日微恙的李太后祈福。

每三年一次的冬至南郊大祀在即,按惯例会大赦天下、大封宗亲、犒赏诸军、加恩文武百官及黎庶。

郑守均、施护有理由相信,赵元俨另有用心,避而不见为上,最起码也得拖到郊祀以后。

赵元俨却不按常理出牌,遭拒次日便遣人来告,近来脾胃失调,想试试传法院厨子斋饭。逼得郑守均和施护不仅客居开宝寺,还要加上闭关参悟这种拙劣借口。

恰恰此时,刘纬一头撞了上来。童子进士,当红祥瑞,诗、词、策、论样样出彩,弄的宰臣、枢密灰头土脸,硬逼种放自辞归隐,背后是宋太初、石保兴这样的庞然大物,和南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跟皇城司第三指挥马翰纠缠不清。

赵元俨最怕什么?

当然最怕成为焦点。

大名鼎鼎的“二十八太保”同新科童子进士相遇,必是人间一段佳话。

可这祥瑞十年之后,方能登堂入室。百官会做何想?二十八太保未雨绸缪?预建班底?再演兄终弟及旧事?

郑守均千算万算,没算到施护能和九岁童子相谈甚欢,还较起了真,拉惟净等僧作陪壮胆。他郑守均原本只是想让赵元俨知难而退,或者是单独撞上刘纬,并不愿传法院显露出哪怕一丁点的恶意,万一……赵元俨真能坐上那个位置呢?

郑守均担心赵元俨不告而来,时刻关注院外,这才发现两皇城司逻卒在附近徘徊。他不敢让赵元俨误会,一弄清原委,便软硬兼施的逼迫逻卒离开,还是没能逃过有心人视线。

赵元俨刚进开宝寺就得知皇城司逻卒守在译经僧借住的院落外,还是那个从来不嫌事大的马翰麾下。

赵元俨心惊不已,敢于构陷宰臣向敏中(虽然马翰不断重申只是巧合),也不差一个天家骨肉,那位刚登基五年,谁知道所谓的仁厚是真是假?又或者……郑守均和马翰勾搭上了?

赵元俨没敢掉头就走,思来想去,决定去福胜木塔转转,总得给出宫找个由头。

胜禅院偏偏临时关闭。

石康孙的地道官话、戴朝宗的江南软语、杨信威的荆湖方言、素娘的西南蜀音此起彼伏,仿佛置身勾栏瓦肆之中。

赵元俨年轻气盛,容不下南人、蜀人在家庙肆意谈论风月,默许侍卫强行闯入,痛快尽头是石康孙那张稚嫩面孔。

两人每年都能碰面,是那种不说话的一面之交。

赵元俨以天潢贵胄自诩,不大待见纨绔子弟,看见石康孙的那一刻,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好你个邓守均,竟敢构陷本公!”

天可怜见,邓守均是真不知道胜禅院会临时关闭、更不知道赵元俨想要借登塔撇清,稀里糊涂的成为幕后黑手,而且有苦难言,这才有惟净变相服软之举。

刘纬深有感触,起初可怜惟净一表人才却与青灯古佛为伴,现在则为其身世感叹,怜心一起,怒气自消,遂携惟净再上层楼。

“法师好俊!”刘娇奶声奶气的同胡氏交流,“嫂嫂说是不是?”

“噗通!”

惟净失足,半跪在台阶上,若非双手抓着木栏,定会鼻青脸肿。

“童言无忌,法师担待一二。”刘纬吓了一跳,幸亏走在前面。

第九层知客僧看不上刘纬那几钱,畏于绯色官袍,还是怏怏下楼规避。

“童子失礼,先前不知法师出身。”刘纬郑重致歉。

“奉礼郎言重,贫僧身心俱付我佛,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惟净合十回礼。

“既然如此,何必要来?”刘纬劝僧还俗之心不死。

“奉礼郎字字珠玑,不亚于佛前行走。”惟净无人时更沉着。

“佛前行走?”刘纬失笑,“京师内外大小寺庙二百家,香火钱都去了哪?口惠而不实至……童子不喜。”

惟净无言以对,传法院不是开宝寺,无任何香火可受,支取均有定制,油水根本不存在,偏偏开口就是钱,着实让人为难。

“显教大师在想什么,童子多多少少明白一点。”刘纬大包大揽,“可能是旁观者清吧,童子亦有万全之道,解传法院当前困境,且永无后患。”

惟净眼前一亮,荣光焕发,又多出几分俊秀。

“可是……担这个干系,能得到什么?”刘纬又泼冷水。

“贫僧只会给慈恩寺带去麻烦。”惟净无比落寞。

“那不是法师该考虑的问题。”刘纬微微一顿又道,“法师个人去留也不在讨论之列,童子愿和显教大师互通有无,但有前提,清晨已就禅之道费尽唇舌,显教大师以为禅是何物?”

话题太重,所图甚大。

“那位以太后有恙为由,吾师避无可避。”惟净简单交代一句,黯然离去。

刘惟本想着已在第九层,干脆登顶一观,马翰却在这时到了,赖在第四层,死活不肯再上一步。

下比上更艰难,好一阵叫苦连天之后,一众妇孺在胜禅院借了间房休息。

东京秋冬风沙较大,帷帽是标准装束,达官贵人出行,通常会用黑纱把整个头部遮的严严实实。

马翰就这样鬼鬼祟祟的等在第四层,一大一小已成一根线上的蚂蚱,没什么可避讳的,张口就道:“那位可不是景龙门王家,千万别碰。”

“想长长见识,可惜没碰到。”刘纬简明扼要的叙述同施护之间的瓜葛,连蒙带猜的说了个八九不离十,而后又问,“他为什么想见施护?”

马翰沉吟道:“年底事多,南郊大祀、承天节、正旦大朝,施护至少还要觐见三次,邓守均管勾僧录司,如今这个时间段很有发言权,甚至能影响百官礼秩……”

“那位还说李太后有恙,是来祈福的。”刘纬又道。

“为太后祈福?他?不对!他不是一个人来的!”马翰猛的一个激灵,含糊不清道,“不说这个了,那位清晨出宫,拱宸门的记录却是正午时分补录,掺和不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