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天禧盛世> 第五十八章 各显神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八章 各显神通(1 / 2)

天禧盛世 夜半鬼读书 更新时间 2022-10-10

 黄昏,禁中。

宣佑门内,来去匆匆。

蓝继宗心痒难耐,赶在宫门落锁前,再赴皇城司。

平素暖炉不离手的卫绍钦盘坐在炭炉边,一手执筷,一手执杯,正和炉顶铜盘里的鲜嫩鱼片较劲,微醺之际,怒发冲冠,“浚仪石家,国贼是也。”

蓝继宗摸了摸酒壶,见仍然温热,便替卫绍钦满上,“都知好雅兴。”

卫绍钦怒目圆瞪,似乎很不满意蓝继宗的明哲保身,仅仅一瞬间又像是泄了气的皮球,意兴阑珊道:“炭七泥三,点石成金。”

蓝继忠宽慰:“京东、陕西、河北、河东石炭产量远胜京畿。”

卫绍钦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石保兴正午拜访寇准,河南、陕西两地豪商午后齐聚洛阳人家。”

先前劝导苍白无力,蓝继宗皱眉沉思。

天下矿藏俱归盐铁,正是初为三司使的寇准自留地。

“放心吧,老夫没想过去盯寇准。”卫绍钦瞪了蓝继宗一眼。

皇城司监视勋贵天经地义,但像寇准这样有拥立之功、且资格够老的重臣,至少要得到赵恒默许。

“都知做事有分寸,轮不到小的们担心。”蓝继宗回过神,“我是在想,寇侍郎素有抱负,吃相不会太难看。”

卫绍钦酸味十足:“没钱……能以北方士子魁首自居?怎么着也得接济一二吧。”

蓝继宗再次无言以对,石保兴搁在这个节骨眼上稳定石炭价格,绝对是有的放矢。

宋初,三司杂买务的购销是市场手段,而非强制措施,交易依据则是开封府(或州军县镇)每旬旬末上缴的物价表状,表状内还有对未来十天的物价预测,以便决策。

就拿石炭来说,如果价格上涨超出预期,影响百姓生计,三司便会出面调节,应对措施很多,置炭场、撤栅免税、设常平仓、甚至可以效仿盐铁官营。

但石保兴不惜血本的稳定石炭价格,如今又拉上陕西、河南豪商陪绑,让这些应对措施毫无用武之地。

“把价格抬起来?”蓝继宗并不看好自己的提议,这样肯定会惹来朝野责难。

“已经把这事捅给柴宗庆了,给他一个血耻之机,能不能把握就不是皇城司的事了。”卫绍钦脸热道,“你我合计合计,把在籍乐工纳入声乐歌舞从业者协会监管,是否可行。”

蓝继宗心底涌起一个荒谬绝伦的念头:那童子竟然打动了卫绍钦,靠什么?空手套白狼?

……

夜色落幕,嘉善坊灯火大盛。

“怎么样?”

马翰心急火燎的自刘宅出迎。

“到底是谁家啊……”刘纬扫了一眼户牌,杜镐和钱惟演又拉着他在待漏院嘀咕了一个黄昏,就怕将来闹出笑话。

“你家,当然是你家,关心你不算错吧?”马翰搂着刘纬肩膀挤进门槛,“赵自化耍手段?”

“算是阳谋,把话挑明,反而心安。”刘纬没好气道,“说正经事,你家炭炉呢?”

“卫绍钦揪着我不放,炭炉和慈恩寺总得交待一样。”马翰振振有辞,“放心吧,送去之前,已经和石保兴打过招呼了。”

刘纬颇感无奈,怪只怪马翰沉不住气。

不过话说回来,若只能二选一,炭炉确实比慈恩寺更合适。

郑守均吃了个哑巴亏,一心找人陪绑,好几个出宫办差内侍都来了趟慈恩寺半日游。

有人喜,有人惊。

对内心口相传,对外默默无闻。

机灵点的,创造路过机会,顺便去慈恩寺逛逛,将来面对百官弹劾或天子诘难时,进退自如,有理有据。

于是,路过成为共识。

卫绍钦很快就发现不妥之处。

因内侍出宫、出城办差,必须由皇城司出具公验,目的地明确。

京师四通八达,东南西北水陆城门四季畅通,各有各道。

明明是北上,偏偏要背道而驰,走南面的朱雀门、南薰门,东、西门更不用说。

卫绍钦惊恐不已,又查了查皇城司各指挥动向,结果雷同,是闹鬼?还是有阴谋?随即怒不可遏:“南薰门是金子做的?都去蹭身金粉?”

本来是心照不宣的事,卫绍钦这么一吼,小黄门就兜不住了。

“佞臣!”卫绍钦同样束手无策,骂完石保兴,骂郑守均,继而揪着马翰不放。

马翰也不愿当这个出头鸟,先不说帝心难测,慈恩寺半数主体建筑都未封顶,谁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让石家巨大花费停摆,绝对是不死不休之仇。

好在石保兴应变能力不错,口风一漏,立刻跑去裹挟寇准。

……

“吃了饭再说。”刘纬饥肠辘辘。

“不说清楚,哪吃得下?”马翰担心因此与石家交恶。

“清清肠胃也好。”刘纬直入东厨,蒸笼里的三样小炒、一碗蒸蛋热气腾腾。

“劳烦素娘加副碗筷。”马翰凑到刘纬跟前坐下,“你这户主可不称职,哪有主家未用,仆人先行的?”

“灯油又不是大风吹来的,早晚都得吃,早吃早休息,处处挑灯,还得担心火患。”刘纬含糊不清道,“也就今天这样,杜待制、钱直秘比我还紧张,交代一遍又一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