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天禧盛世> 第十章 节同时异梦不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节同时异梦不成(1 / 2)

天禧盛世 夜半鬼读书 更新时间 2022-10-10

 刘纬歪歪嘴,再为众矢之的。

这回,流言蜚语多出几分新意。

年初,刘娇、刘慈诣崇政殿贺天子夫妇新春。

外命妇无不暗暗诧异,刘慈虎头虎脑的也就算了,刘娇那娇俏模样与宫中刘美人竟有八分相似,再一算年龄,刚好在赵光义去世前后出生。

如今,刘纬再犯众怒。

巧合衍生出一段匪夷所思的传奇:刘娇是刘美人遭赵光义驱逐之后与外人苟合所生……

全然不顾刘纬、刘娇这对兄妹也是九分相似的事实。

刘纬熟知历史进程,反其道而行之,让刘娇代为出面应酬,奔走于官宦之家,他则潜心守制,四点一线的工作生活之外,每日必去戴国贞宅问王氏安。

距离戴国贞遇难已经四个月,戴朝宗、石贻孙、杨信威仍在扶棺归来途中。

袁州戴国坚至今毫无音讯,不仅未遣人奔丧,信也不见一封。

戴宅人心散乱,戴国贞三妾、两庶子、一庶女惶惶不可终日。

戴国贞身后可荫一子,肯定得落在戴朝宗头上,可戴朝宗近年沉迷女色,会是依靠?若是手头窘迫,逼庶母改嫁不是不可能!

好在刘纬每日黄昏必然出现,戴宅才没出现树倒猢狲散的闹剧。

七月十五,中元节。

刘纬携刘娇、刘慈登门致祭。

林宪杰、王媛这对新晋进士夫妇正忙里忙外的接人待物。

王氏先关心林宪杰夫妇:“宪杰耗在这也不是个事,今年选官很难?”

“不难,可他在榜尾,想要个好去处着实不易,能有个借口延迟,不是坏事。”刘纬问,“陈守业今日来过了?”

“一大早就来了,叔母眼皮子太浅,以前还看不上人家。”王氏红着眼道。

陈守业是京师粮商,当初为与戴国贞结亲费了不少心思,戴国贞因此常遭同僚讥诮,王氏从头到尾都是不情不愿,之所以纵容戴朝宗寻欢,也存了退婚心事。

“叔母无须自责,患难见真情,待嫂嫂嫁过来,少立些规矩便是。”刘纬道。

“朝宗那个纨绔样,哪有脸再立规矩?”王氏颓然轻叹。

“兄长主动去接叔叔归来,就是长大了。侄儿前些日子把西邻后宅盘了下来,已重新隔断,请叔母搬过去住,小是小了点,但比这里多出两间厢房、两间耳房,挤挤也够。”刘纬道。

“你看轻你那叔父了,宅子钱有,哪轮到你操心?”王氏泪目。

“侄儿早就和兄长说过,这是贺礼。”刘纬微微一顿又道,“侄儿在东郊为叔父寻了块墓地,叔母最好在附近置座田庄,三位姨娘有了盼头,兄长入仕才不会被人嚼舌根。”

“袁州还有些田地,不用你操心。”王氏坚决摇头。

“摇光、璀璨的陪嫁呢?三位姨娘所出呢?叔母把手头的钱换成田地吧,不论朝宗将来怎么折腾,这个家不会散,子不愁娶,女不愁嫁。”刘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侄儿这三年都得守制,不会外出应酬,抓着兄长用功再合适不过,在叔母眼皮子底下不是更让人放心?”

王氏无言以对,因为赵恒将念念乳娘之女当成公主养在宫中,帝女养在嘉善坊刘宅对别人来说只是传闻,但对她来说却是事实。

刘纬现在根本脱不开身,半日入宫,半日闭门不出,痛并快乐着。念念的到来,弥补了素娘等女无所出的遗憾,个个奉为珍宝。

但随着念念成长,与众不同之处也渐渐显现,各种反应均慢人一拍。

刘纬和卢守勋取得共识之后,断了医官问诊,每报赵恒必是平安无忧,强行隐瞒不妥之处,张景宗来探视,也被瞒的密不透风,并在慈恩院搜治类似病例。

照顾念念的宫人干起了校对,姜氏负责《皇宋日报》的编辑、审核,换来念念熟睡时探视。

乳母也在限制之内,哺乳时间之外,由素娘、关婉轮流贴身照料。

姜氏有心反对,可刘娇以下同样遭限制。

也就刘慈不受约束,虎头虎脑,没心没肺,一有空就呆在摇篮边,一口一个妹妹、一口一个爹爹的傻乐。

刘纬见念念的症状暂时一筹莫展,便试着帮她锻炼身体,定做了一只九尺长的木盆,小心翼翼的抬着圆滚滚的小肚皮在水里扑腾。

两个都是新手,一个敢试,一个无知,呛水时常发生。

但刘纬很快就发现,念念呛水抬头反应与常人无异,甚至快人一步。

他大喜过望,决定将西院浅池改造成底部加热的泳池,京师数百浴堂都可为借鉴。

七月的风,格外温柔。

二十二日,戴朝宗护丧归葬东郊,并让王氏上疏改以庶弟戴朝先承荫,誓要以科举入仕,撑起门户。

王氏喜极而泣,喜为戴朝宗的成长,泣为戴国贞死前新纳妾室白氏,时年十五,比戴朝宗小两岁,还是熟蛮……

是夜,杨信威、石贻孙以白氏族人证言为凭,指戴国贞跌落山涧并非单纯失足,实为越界劫掠党项贼兵所惊,却被向敏中等延边大员以“国事为重”强行按下,若非白氏,拿不到熟蛮证言。

刘纬连夜向李继和请教,欲凭李继隆余威纳官方知情人为证。

李继和先道“不可”,却又变相承诺:官方证言应在上疏弹劾之后,而不是之前,否则不仅钉不死向敏中,还会激起边镇同仇敌忾……

刘纬遂以钉死向敏中为最终目的,找来向敏中履任延州以来奏疏,凡涉及党项段落,一律逐字逐句驳斥,凡涉及军国大事,一律以李继隆所言为凭。

言之有物、毋庸置疑的奏疏不可能一撮而就,更不可能一夜成形。

刘纬一头钻进李继隆那几箱文稿,在历年表奏贴黄草稿中、每战总结中、界外地理描述中、争端埋怨之语中、不甘中、悔恨中寻找答案,并将杂乱无章的文书分类建档。

“某来!”满子路细声细语,担心吵醒在书廊尽头熟睡的念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