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天禧盛世> 第二十三章 不作相如封禅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章 不作相如封禅稿(1 / 2)

天禧盛世 夜半鬼读书 更新时间 2022-10-10

 赵恒怒目:“休得胡言。”

刘纬深揖:“臣凭空臆测,有失偏颇,请陛下责罚。”

咳!咳!

好几个使臣都没能忍住笑,装作弱不禁风。

张崇贵老脸一红,“某所言,有实证,相信秦翰、曹玮不敢否认越境一事。”

刘纬冷笑:“越境?”

张崇贵老脸再红:“国无不信不立,赵德明已纳誓表,朝廷亦已降诏。”

刘纬问:“灵州疆土何在?赵德明子弟何在?”

张崇贵汗颜:“某未尽全功,便蒙陛下相召。”

刘纬步步紧逼:“三年不够?三百年?”

张崇贵支支吾吾:“五年……足矣。”

“五年?”刘纬嗤之以鼻,“不用五年,他赵德明如今已经站稳了,不敢再劳张都知费心。”

张崇贵道:“赵德明纳款之心甚诚。”

刘纬道:“也就张都知、向尚书认为赵德明真心纳款,不过向尚书不久前改口称赵德明终未推诚……”

张崇贵汗如雨下。

刘纬又道:“灵武失于血战,又怎能寄希望于唇枪舌剑?张都知在此事上并无过错,错在给了赵德明三年时间苟延残喘,错在听不进秦翰、曹玮的逆耳之言。”

张崇贵慢慢冷静下来:“与民休养生息,何错之有?”

刘纬冷眼相看:“休养生息?下官以为张都知是在姑息养奸,敢问张都知,党项今日是何身份?”

张崇贵道:“守国藩篱……”

刘纬冷嘲热讽:“难道张都知还赋予赵德明外清戎落之责?”

张崇贵反守为攻:“刘书记是因戴通判失足跌落山涧而对党项存有偏见吧?以私心度国事,辜负陛下信任,误人误己,不可取!”

刘纬半点亏都不愿吃,明着讥讽张崇贵先前装腔作势:“承蒙张都知挂怀,下官不胜荣幸。”

张崇贵再陷被动,冷冷一哼。

刘纬锋芒毕露:“但张都知在陕西缘边作为,却令下官这纸上谈兵之徒失望透顶,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却不敢直视已过,一味遮遮掩掩。”

刘纬无视赵恒愠色,不管不顾道:“不是下官对党项有偏见,而是今日党项已非吐蕃、回纥那种一盘散沙。我大宋下南唐、后蜀、南平、南汉、吴越、北汉,才又北伐。再看看契丹诸部一统之后做了什么?灭渤海、平女真、纳幽云十六州,与我大宋分庭抗礼!”

“今日你张崇贵、向敏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全赵德明平息内患,以其为守国之藩,赋予其外清戎落之责,愚蠢至极!”

“他赵德明若是真将一盘散沙的西州回纥、甘州回纥、吐蕃诸部一一击破,下一个是谁?”

“契丹苦寒人稀,而我大宋地大物博,很难抉择?”

“下官不相信两位故意资敌养奸,自古以来,华夏、夷狄之间,一直有两种选项,战和、剿抚,眼界不同,见解自然不同,很难说谁对谁错。”

“但两位不要忘了!幽云十六州、定难五州、乃至灵武,自始皇帝起,就已是我中国固有疆土,在长城之内,不在夷狄之列。”

“先帝在位,一直以北取幽云、西平党项为己任,你张崇贵、向敏中一再辜负先帝期望、违背陛下本意,造一时之平安,为纳款之假象,以姑息养奸之巧佞,为晋身之资本,贻害无穷,荼毒后世……”

赵恒喝道:“下去!”

刘纬不敢再劳烦杜镐领人,倒趋出殿。

张崇贵微微泪目:“陛下可是有心用兵党项?”

赵恒摇头:“朕无意毁诺,但也不会放任党项继续坐大。”

黄昏。

卢守勋到访刘宅,一边逗赵念念,一边好言相劝:“不该招惹张崇贵,他已五十过半,太祖时就已任殿头高品,资历比秦翰还要深厚,官家本准备让他知永兴军,今日这么一闹,改加昭宣使,留京管勾皇城司。”

刘纬道:“张齐贤那张破嘴不知道有多招人恨,若不遏制住张崇贵的心思,后面可就真招架不住了,届时张齐贤再灰头土脸的回朝,两边都不是人。”

卢守勋还是想劝:“哎,现在蹦的越高,将来摔的越狠。”

刘纬摇头:“搁在以前,我肯定也担心,现在无所谓。朝堂上说不了话,不是还有江湖吗?”

卢守勋问:“报馆若是遭禁呢?”

刘纬洋洋自得:“王旦还是赵安仁?这可是言路?他们就不怕子孙遭报应?看来我欠冯拯一个很大的人情,人家都已经是执政了,也不知能不能还上。”

卢守勋微微一惊:“你是说冯拯……”

刘纬意味深长的笑道:“我什么也没说,寇准估计还得再吃一次亏,可一可二不可三……”

崔兰珠匆匆来报:“郎君,李公继和病重。”

……

李继和逝于大中祥符元年二月二十日,盛极一时的上党李家就此跌下神坛,因其子早卒、诸侄皆幼,遗奏请以刘纬暂掌三家事(李继隆、李继和、李继恂)。

但李昭亮比刘纬年长。

赵恒一度以为刘纬有意毁婚,李继和才会出此下策。

刘纬不得不道出李家秘辛:李昭亮特有爱心,很可能宠妾灭妻,阎氏仅为其继母,管不住、也不敢管。

刘纬悲伤之余,再开历史先河,在晨报、日报刊登两则讣告:殿前都虞候、端州防御使、镇国军节度使李公继和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