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天禧盛世> 第二十六章 劫富济贫正当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六章 劫富济贫正当时(1 / 2)

天禧盛世 夜半鬼读书 更新时间 2022-10-10

 宋初,吏部郎中掌文官告身,司封郎中掌皇亲、内外命妇告身,兵部郎中掌武官、赠官、同官告身,司勋郎中掌加封等告身。

官告院并非权力机构,而是类似作坊的执行机构,掌告身文书所需的绫纸、褾轴、朱胶、锦袋、青带,涉及书写、用印、装裱、出给等等。

这些材料制作工艺繁琐,官职越高花费越多,最低也得七贯左右,仅中书除授幕职州县官可免,余皆实入左藏库。

凡官告成文,先送政事堂署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衔,再送官告院用印。

也就是说,京朝官告身必须花钱买,十年苦读只为一张绫纸,而这张绫纸如今掌握在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手中,是不是过于儿戏?而且这个少年身上还挂着崇政殿说书、监进奏院事两实职,身兼四职,甘罗都得甘拜下风。

百官纷纷上疏劝谏,还有人口口声声宁可不要告身。

赵恒拿钱易做挡箭牌,知制诰本就肩负撰作诏敕之责,提举官告院天经地义。

刘纬火速上任,第一日就在官告院外榜而告之:凡拒告身者、请投书为证。

舆论哗然,却也只是哗然,万一弄巧成拙呢?

刘纬心无旁骛,一头扎进官告院唯一的下属机构绫纸院,挑选玉牒、族谱用纸,未果,又赴文思院另行制作。

文思院始置于太平兴国三年,掌金、银、犀、玉工巧之制,彩绘装钿之饰,舆辇法物、器物之用,擅丹青者、能工巧匠众多,仅用半日便按刘纬要求制作出两份华丽样版。

玉牒金黄,族谱青白,左下角均绣有《大宋官告院监、文思院制》等字样,并于当日黄昏呈奏崇政殿。

赵恒大吃一惊:“绣字?”

刘纬道:“是铜丝,非金银。”

赵恒问:“两千份?工艺是不是过于繁琐?会不会耽误祭祀法物制造?”

刘纬道:“以铜丝绣,易于保存,制作工艺并无难度,也无耗时之忧。族谱五百,一式两份,一入泰山封土,一入出资百姓家,玉牒倍之,西王母、弥勒佛之牒,请陛下赐于御笔。”

赵恒犹豫不决:“过否?”

刘纬道:“若有多余,不影响埋入泰山封土的玉牒、族谱,出资百姓所持可先留白。我中国自古皆以人死为大,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不至于无人问津,李、王、刘这些大姓很可能意气用事。”

赵恒轻轻叹道:“尽量委婉,不得利诱、强迫。”

……

六月十二日,《皇宋日报》、《皇宋晨报》破天荒的版印五十万份,另有特刊五十万份。

正午,进奏院进奏官奔赴十八路采风。

百官一窝蜂的上奏痛斥刘纬胡作非为,半日即将通进银台司淹没。

王旦则请将玉牒、族谱修撰钱改入天子内藏库,而非国库左藏库,以此表达不满。

面对各种各样的质问,刘纬一律答以:“国家向来不禁族谱修撰,无此花费用度,有异议者可自行修谱,后世自有公论。”

晁迥当廷咆哮:“三个月怎能修缮五百族谱?价高者得?伦常颠倒?长幼无序?商贾趋利行之,如何是好?此非国家之福。”

刘纬道:“晁学士怎知百家之言孰真孰假?五代以来又有哪一家独善其身?谁嫡谁庶谁能说清?后世只知我皇宋自大中祥符元年起、再无饿殍冻馁,而不知无所事事之言。下官重申一遍,百家姓仅录一家为鳌头谱之,不涉民间修谱,悉听尊便。”

国史、野史不可能相提并论,族谱自然也是国家所修更具权威性,百官再度哗然,纷纷出班声讨。

刘纬抢先一步,请废天下未登记在册的庙、寺、观、庵,根据所在地实际情况改作义庄或是福田院。凡在册庙、寺、观、庵,中国神祇必居正殿正中,而胡神居左右,年内不改者,一律废为衙司,由所在地官府因地制宜。

百官这才醒悟,原来不只是势家挨刀,出家人也跑不掉。

群情激奋,吐沫横飞。

赵恒扔下一句“再议”,匆匆退朝。

黄昏,即将出治陕西的周文质行文相国、开宝、天清、太平兴国等寺,改正殿神位台基为半圆,正中两位暂时空置。

诸寺僧众连夜勾结,相约叩阙。

是夜,皇城司、僧录司锁相国、开宝、天清、太平兴国等寺破解僧三百七十二人,老者夺牒、罚铜、还俗,壮者或是罚铜、流岭外,或是不罚铜、流西域。

次日,《皇宋晨报》、《皇宋日报》同时刊登一则讣告,秦国长公主薨,并将秦国长公主、王世隆母子受天寿寺蒙蔽一事娓娓道来。

于是,赵恒责令僧录司、祠部道释案严查京师庙、寺、观、庵,必须在十月之前正本清源。

六月十五日。

刘纬到访班荆馆,请萧知可、萧札剌一观封神玉牒。

金边玉角,一纸两折,一折为神像,一折为神位,背面空白。

刘纬借用贺知章应付李隆基之语展示诚意:“玉牒本通神明之意,前代帝王所求各异,或祷年算,或求神仙,其事微密,故外人不知,请贵国皇帝陛下、太后殿下亲笔录之以告。”

不请自到的耶律谐里腆着脸问:“能用契丹文字?”

刘纬不假颜色:“当然可以,但贵国皇帝陛下、太后殿下祖辈正得神位时,并无契丹字,传至后世,恐令人费解……”

萧知可问:“南朝重修历代明君贤臣事迹,可有地域限制?”

刘纬摇头:“但其流传事迹不能是新编,也不能犯上,更不能与三位圣人并肩,两位北朝国舅若是有意,可在九月中旬以前将神位、所告、画像递至我大宋京师,由不才酌情更改。”

萧知可又问:“神像呢?”

刘纬道:“我京师各大寺庙正殿改造能在九月以前完成,地方可能会晚上一年半载。”

萧知可就是一惊:“这么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