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天禧盛世> 第三十六章 国之要务为己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 国之要务为己任(1 / 2)

天禧盛世 夜半鬼读书 更新时间 2022-10-10

 大中祥符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辇驾还京师。

中书、枢密院休假一日,百官休假三日。

崇政殿西庑,温暖如春,纸墨沙沙作响。

赵恒伏案疾书,太多奏疏需要批答。

咯吱一声,殿门一开一关。

也就随侍近臣无须传宣,赵恒并未抬头,有心拿捏一二。

刘纬放下怀里的赵念念深深一揖,在其耳边轻声细语:“那是爹爹,快去。”

赵恒愕然抬头。

一个憨态可掬的小肉球正在殿内摇摇晃晃、东张西望,似乎对陌生环境充满了好奇。

刘纬伸出双手虚扶,温温柔柔道:“那是爹爹,让爹爹抱抱,我们就可以回家玩水。”

赵念念奶声奶气的“哦”了一声,伸出两只肉乎乎的小手平衡身姿,小心翼翼的抬脚向前,一步一歪,踉踉跄跄的走了十来步,抱着廊柱气喘吁吁,探头探脑的朝赵恒看去,声若幽谷精灵:“爹爹……”

赵恒的心都要化了,噌的一下起身上前,拥赵念念入怀,兀自嘴硬:“佞臣!”

刘纬揖道:“臣一定洗心革面。”

赵恒又斥:“女着男装!成何体统?”

刘纬谄媚笑道:“坊间习俗如此,三岁以前不做男女之分更易成人,算是讨个彩头吧。臣也想让殿下多见见世面,有益身心。”

赵恒不假颜色:“歪理一堆,不务正业!”

刘纬道:“臣一定不负陛下期望,今《皇宋晨报》已步入正轨,玉牒、族谱修撰也已圆满,臣再假少卿、兼着都进奏院、官告院的差事就有些不伦不类,请陛下免臣差遣,与臣方便,专心用功。”

赵恒略一沉吟,问:“卿可知凡试锁厅试,至礼部程文纰缪者、停官,不及格者、赎铜,且不得再应举?”

刘纬道:“不限官身应试,贫寒、微末难有出头之日,国家取士,以公正、告天下,无人可以例外。”

……

大中祥符元年,转瞬即逝。

百官、黎庶无不扼腕叹息,不知国库大门何时再开。

从幸泰山的禁军、役夫同样欢天喜地,因为丁谓在三司名下新设随驾使钱头子司,专出凭证供禁军、役夫回驻地兑现赏赐(月俸、徭役另算),绝非后世那种白条。

尝到甜头的官民不愿罢手,各地纷纷请幸、请祭。

又以汾阴为首,最是迫切。

还有老子故里,也不愿意放过揩油的机会。

赵恒不许,凡地方进献方物,一律以市价和买。

但各种神迹、祥瑞有如雨后春笋,一夜出土,节节升高。

……

天寿寺易主,很多人都看在眼里。

虽然改成了光教医院,内里乾坤却瞒不住。

三分之一被刘纬改成了疗养院,建筑依旧,引活水、植草木,供妇孺休闲,俨然私家园林。

仅是念念名头,经不起有心人揣摩。

十二月初一,万寿长公主改隋国长公主,出降右龙武将军、驸马都尉李勖,又是什么赏赐?

赵恒赐“遵”字于李勖,改名李遵勖,并抬其辈分,与其父李继昌互为兄弟,嫁妆还算丰厚,但不及天寿寺十分之一。

念念至今无封,名不正言不顺,即便有封号,不到两岁……赏赐又能高到哪去?

多数人都认为是刘纬圣眷正隆,毕竟玉牒、族谱修撰一事近在眼前,那可是四百万贯的真金白银,逼得契丹势家大族去抢女真、高丽还账,谁有底气指摘?

也有人不这样想,孙奭就是其中之一,刘纬年年登门贺新春,大中祥符二年依然不改。

孙奭第一次留客,饭菜没吃几口,火药味倒是十足。

“嘉瑞不赞成陛下东封?所献诗赋何在?”

刘纬没胆子同孙奭这样的当世大儒讲道理,只能引自经典和稀泥:“雩而雨,何也?

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

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

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

故顺人之情,以为文饰。”

简而言之:读书人和黎民百姓都赞成封禅,何乐而不为?

孙奭不为所动:“嘉瑞以诗词赋名动天下,惟独冷对陛下东封,何故?不平?心虚?始作俑者?”

刘纬汗流浃背,既不敢承认,也不敢否认,引用赵恒所作《泰阴亭碑铭》片段作答:

“一区宇而恢德教,安品物而致升平,此邦家之大业也。

考茂典而荐至诚,登乔岳而答纯锡,此王者之昭事也。

结绳已往,茫茫而莫知。

方册所存,章章而可考。

罔不开先流福,累洽储休,长发其祥,永锡尔类。

故能禋祀上帝,肆觐群后,追八九之遐躅,徇亿兆之欢心。

是以武王剿独夫、集大统,而成王以之东巡,高帝平三猾、启天禄,而武帝以之上封。

曩以五代陵夷,四方分裂。

嗷嗷九域,顾影而求存。

颙颙万民,龥天而仰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