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天禧盛世> 第十三章 北地兴风(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北地兴风(八)(1 / 2)

天禧盛世 夜半鬼读书 更新时间 2022-10-10

 刘纬错在小心谨慎。

若将“当然有”一气说完,半点破绽都不会有,略一迟疑,反而证明心中已有预见性。

耶律隆绪做了二十七年的儿皇帝,不仅得看萧绰脸色行事,还得给予韩德让一定尊重。

仅是表面上荣辱不惊远远不够,心思缜密才能步步为营。

“陛下何出此言?”刘纬坚决不认诛心之疑。

“啜不、匹敌这两个孩子,二十年之后,应能独挡一面。”耶律隆绪自说自话。

“如果是外臣亲近两位上将军惹陛下不快……”刘纬一脑门儿的冷汗。

“没有的事。”耶律隆绪唾面自干,“前后两次相聚都出丑,嘉瑞见笑。”

“外臣不敢,陛下气度远胜北朝前代,秦晋国王殿下一心于有道之处生财,而非强买强卖、仗势欺人,可见其心中已有尊卑秩序,此乃北朝之福,亦是中国之福。”刘纬语出惊人,试图扭转耶律隆绪注意力。

“朕这兄长也没亏待他,再添个那什么……银行?”耶律隆绪直来直去。

“求财而已,最少十年功,陛下坐拥疆域万里,容不下手足为富家翁?”刘纬中肯作答。

“嘉瑞立场似乎与南朝皇帝有出入。”耶律隆绪意味深长。

“我大宋皇帝陛下行的是国事,所以容不下北朝秦晋国王殿下私心。外臣不敢置喙南北国信往来,却有幸得陛下青睐,所以劝陛下为后世子孙立个榜样。为人父母,谁不希望子女兄友弟恭?”刘纬诚惶诚恐。

“兄友弟恭?”耶律隆绪笑了,“宗愿有吗?”

“圣躬万福,子孙昌盛。”刘纬额头上的汗一直没干过。

“嘉瑞既献吉言,就应该具体点,泯然于众……不是辜负朕的青睐吗?”耶律隆绪步步紧逼。

“十全十美。”刘纬汗如雨下。

“朕当真了。”耶律隆绪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刘纬湿漉漉的退出牙帐,夜风一吹,像是刚从辽河里捞起来。

牙帐内。

萧菩萨哥自寝帐出,一边伺候耶律隆绪梳洗,一边道:“是陛下多心了吧?妾身不觉得南朝嘉瑞能未卜先知,换作刘晟、萧孝穆、耶律世良也会这般作答。”

耶律隆绪轻笑:“娘娘越是这样想,朕越担心,嘉瑞成天和啜不、匹敌打成一片,就是在赌娘娘心思宽广,可欺之以方,为人所趁。”

萧菩萨哥笑道:“不是有陛下吗?反正南朝嘉瑞留不住,陛下又担心他影响啜不、匹敌,朝臣心中可能也有怨言,不如放他回去?”

耶律隆绪摇头:“剑,双刃。他的心思能用在啜不、匹敌身上,朕也可以把心思用在他身上。朕待他越厚,南朝上下越会视他为燕哥一党。南朝皇后刘氏出身低贱,名下皇子想继皇帝位,不会一帆风顺。燕哥所出若为皇子,他再多的谋划,都只是为朕那外孙做嫁衣。”

耶律隆庆突然意兴阑珊:“他授啜不、匹敌以忠,也没什么不对,让宗愿也跟着吧。我契丹臣子若能像他这样明辨忠孝是非,朕用得着同隆庆斗气?”

萧菩萨哥安慰道:“隆庆只是一时糊涂,恐陛下究擅退之责,方不敢来朝。”

耶律隆绪拥萧菩萨哥入怀,九分情动,一分清明:“隆庆的心思,嘉瑞的心思,南北朝臣的心思,都不抵娘娘为朕添一子来的实在,届时谁还敢以国舅帐无所出骑墙观望?”

一帐春色,如云漫卷。

史上,耶律隆庆之所以能在耶律隆绪亲政初期割据幽蓟,并让南北两面官为之投鼠忌器、骑墙观望,绝不是因为兵强马壮,而且其妃始终有二:一为拔里部萧氏出身,一为乙室已部萧氏出生,另有玉田韩氏女为侧室,三者皆已产子。

在拔里部萧氏、乙室已部萧氏、玉田韩氏和横帐三房、两院皇族等宗室眼中,耶律隆绪若被耶律隆庆取而代之,大部分人的利益均能得以保留,不仅不用担心帝室承继引发混乱,还能因新皇登基而受封赏。

……

刘纬出了一身冷汗,又被夜风一吹,次日浑身酸痛,咳嗽个不停,又是鼻涕又是眼泪的,不得不卧床养疾。

其间,萧菩萨哥亲手煎药,耶律隆绪先尝之,另置一车帐供刘纬修养,并遣蕃汉婢女各一人贴身服侍。

刘纬报病一旬,才又至牙帐应直。

耶律隆绪交待的第一件事就是草拟国信,并晓于口吻:李余懿先病、刘纬再病,而且病情反复,一再拖延归期……

刘纬呕心沥血,书就第一稿。

耶律隆绪恬不知耻的否决:“朕和皇后的关爱为何不见?嘉瑞是不打算回去了?”

刘纬输人不输阵,改用左手再书一封。

耶律隆绪遂以国信示左右:“尔等只见嘉瑞天才横溢,不见其背后刻苦,功成名就,从无侥幸。”

而后又以字迹南朝不识为由,命北面林牙点检忌讳、直封以递。

刘纬不得不捏着鼻子再修一封,又将字体改了回来。

……

国信递至赵恒案头已是四月初。

东京城上空正酝酿着一场疾风骤雨,新成立的中央银行位于风暴正中。

早在正月,中央银行就在王旦、向敏中的大力支持之下成立,由权三司使林特牵头,以年利率两厘自内藏库贷出三百万贯,作为启动资金。

业务范围、业务流程、营业网点全盘照抄四海银行,柜员、掌柜的培训也在四海银行的指导下进行,所设金库同样接受客户监督,并以年利率六厘吸储、九厘放贷。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权贵、商贾、百姓不约而同的排斥中央银行,无论借贷,均对多出来的那一厘年利率嗤之以鼻。

中央银行各个网点门可罗雀,更像是棺材铺。

中书户房、三司度支碰了下头,颇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

中央银行金库的半数铜钱换作金银展示,并允许储户不具名、无须户贴为凭。

王旦、向敏中带头在中央银行开户储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