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天禧盛世> 第十四章 西取党项 (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西取党项 (十)(1 / 2)

天禧盛世 夜半鬼读书 更新时间 2022-10-10

 谁都不清楚,一场动员两百万人的战役失败会有什么后果,涉及四十万禁军、一百五十万役夫、二十万胥吏工匠、十余万陕西缘边蕃汉弓手、另有输粮商贾若干。

但民间给出了某种可能,年中京畿米价一石九十钱,而今一石一百五十钱,运至陕西缘边还得再翻一倍。

米价越涨,恐慌心理越严重,仿佛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往往又有联动效应。

冬衣价格飞涨,带动帛、绵、绢。

开封府、河南府、京西路、东南五路、川峡四路的人工飞涨,驴骡等牲畜全在陕西缘边输粮。

京畿水利几乎停摆,都水监、三司修造案等百司工匠正在阵前干逆向工程。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一石粮食由楚州转般仓运至耀德或是石州,折损七十斤,仅剩五十斤,还得肩负起赈济党项妇孺的重任。

丁谓在京畿计度平夏军物资补给,焦头烂额,苦不堪言,不得不以私信的方式劝刘纬尽快结束战事,阵前损耗远远超越预期,物资储备很可能坚持不到明年六月。

与丁谓水火不容的寇准也有这种捉襟见肘的窒息感,嚷嚷着让刘纬惜粮撒钱,毕竟钱的输边折损只有两成……

其实,文武百官均有所悟:平夏军不是在用兵,而是打后勤。

高达一比五的战勤比,冠绝古今,成效如何,善待检验,但朝野上下已达成共识:夜长梦多。

所以,“编户齐民”、“免税十八年”、“男二十为丁”、“女子无役”等援疆政策的出台水到渠成。

史称“天禧新政”,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

效果立竿见影,宋军坚持施粥三个月赢得一定的党项民心、信心。

龙州、洪州党项壮丁已奔赴灵州,而老弱妇孺在十里井、长城岭受了宋军长达一个月的赈济,日子过得比太平年份还舒适,又闻拓拔德明烹童男童女款待契丹来使,遂杀守军举城投附。

这事还要从萧孝诚等人借道石州、经麒府路回国说起。

契丹使团出夏州境时,拓跋德明突然遣使来告,愿用朔方郡酬契丹来援,以标榜灵州形势危急。

萧孝诚有惊无喜,佯装心动,执意借道石州打探宋军虚实,并获何亮、蓝继宗置宴款待。

推杯换盏之间,何亮为宋军围三阙一辩解:“拓跋德明的小伎俩难登大雅之堂,石州党项守军尚且一日三餐,夏州身为后方怎么可能易子而食?萧使万勿介怀,莫为流言所困。”

“何部署是说……”萧孝诚强作镇定,“不会,不会,某只是听他说……”

“嗷呜!”不是每一个契丹来使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由回想起那日拓跋德明举证时的情景。

“不得失礼!噗嗤……”萧孝诚咽下一腔秽物,却压不住胃中翻涌,还是吐了个昏天黑地,灰头土脸的奔麒府路。

次日一大早,宋军便与党项守军打起了口水战,痛斥拓跋德明蒸童男童女款待契丹来使。

真相如何,不可而知。

石州城内的妇孺蜂拥而出,翻越崇山峻岭,赶赴龙州吃宋军赈济。

党项守军无动于衷,还为省下一笔军粮而沾沾自喜。

带给龙州、洪州的冲击却是无以伦比,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般党项妇孺不明白“编户齐民”的意义所在,但“免税十八年”、“女子无役”、“男二十为丁”人人都懂,她们有足够的时间把子女养育成人。

何亮的反应更积极,凡龙州、洪州妇孺投诚一律以俘敌论,给景德铜钱四百,愿事农耕者,给牛一头、良田三十亩,每亩输米四升,仍以十八年为限。

石州党项守军蠢蠢欲动,隶属于银州的万顷待耕良田就在眼皮子底下晃来晃去。

何亮在急奏中道尽复耕的迫切性,石州、银州、绥州有田不下三万顷,每亩输米四升可安党项诸部民心,国家虽无进项,陕西军粮却不用再从内地转运,两相周济,利大于弊。

……

耀德城竣工。

从外面看,是一座不亚于灵州的雄城。

在里面看,风吹草低见牛羊,六座粮仓之外,再无任何建筑物,全是密密麻麻的毡帐,仅用几道坊墙区分出了官府、军营、居民区,深得契丹中京、上京神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