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武侠修真>中国道士> 第044章 老年道士 询问天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44章 老年道士 询问天道(2 / 2)

中国道士 张洞玄 更新时间 2022-10-11

老道士问道:“你学什么道啊?”</p>

张继承回道:“天道。”</p>

老道士问道:“什么是天道呢?”</p>

张继承沉默一会,微微一笑,接回道:“天道是天地运行之道,万物生长之道,包括长生之道,生死之道,自然之道。天道运行而不停带,故而万物得以生成,帝王之道运行而不停带,故而天下之民都来归服,圣人之道运行而不停带,故而海内之民都来敬服。明以天道,通以圣道,则明天道。</p>

自然规律的运行从不曾有过停留和积滞,所以万物得以生成;帝王统治的规律也从不曾有过停留和积滞,所以天下百姓归顺;思想修养臻于圣明的人对宇宙万物的看法和主张也不曾中断和停留,所以四海之内人人倾心折服。</p>

明白于自然,通晓于圣哲,对于了解帝王之德的人来说,上下四方相通和四季的畅达,全都是自身的运动,晦迹韬光不露形迹,从不损伤静寂的心境。圣明的人内心宁寂,不是说宁寂美好,所以才去追求宁寂;各种事物都不能动摇和扰乱他的内心,因而心神才虚空宁寂犹如死灰。”</p>

这时看着他,说到这里,接着又道:“水在静止时便能清晰地照见人的须眉,水的平面合乎水平测定的标准,高明的工匠也会取之作为水准。水平静下来尚且清澄明澈,又何况是人的精神!圣明的人心境是多么虚空宁静啊!可以作为天地的明镜,可以作为万物的明镜。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天地的基准,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所以古代帝王和圣明的人都停留在这一境界上。停留在这一境界上便心境空明虚淡,空灵虚淡也就会显得充实,心境充实就能合于自然之理。</p>

心境虚空才会平静宁寂,平静宁寂才能自我运动,没有干扰地自我运动也就能够无不有所得。虚静便能无为,无为使任事的人各尽其责。无为也就从容自得,从容自得的人便不会身藏忧愁与祸患,年寿也就长久。”</p>

说到这里,他稍一停,接着说道:“虚静、恬淡、寂寞、无为,乃是万物的根本。明白这个道理而居于帝王之位,就象唐尧作为国君;明白这个道理而居于臣下之位,就象虞舜一样作为臣属。凭借这个道理而处于尊上的地位,就算是帝王治世的盛德;凭借这个道理而处于庶民百姓的地位,就算是通晓玄圣素王的看法和主张。凭借这个道理退居闲游于江海,山林的隐士就推心折服;凭借这个道理进身仕林而安抚世间百姓,就能功业卓著名扬四海,从而使天下大同。</p>

清静而成为玄圣,行动而成为帝王,无为方才能取得尊尚的地位,保持淳厚素朴的天性天下,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跟他媲美的。明白天地以无为为本的规律,这就叫做把握其根本和宗原问题,而成为跟自然谐和的人;用此来均平万物、顺应民情,便是跟众人谐和的人。跟人谐和的,称作人乐;跟自然谐和的,就称作天乐,这便是天道。”</p>

这一回答,让那老道士大是一惊,好久都没反应过来,等他反应过来,这才问他:“你这些是谁告诉你的?”</p>

张继承回道:“是我在书上看到的。”</p>

老道士又问:“那你是选择入天道吗?”</p>

张继承回道:“是的。”</p>

老道士也没在问,张继续承也没在停留,拿着册子,带着别人的议论,指指点点,向北京道学院,所属城门走去。他刚走进去,这时谭学良,韩小文,李学善,傅立青,李五五,王平安他们也来到了这里,真是巧的很。</p>

他们选的学院和张继承一样,也是北京道学院,同样选的是天道,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在那里都能遇到,这下会有好戏瞧了。</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