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我与蓝星息息相关> 第一章 比天方夜谭还天方夜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比天方夜谭还天方夜谭(2 / 2)

姜昊看了看眼前这车水马龙的道路,朝着自己租住的房子方向走去。

他沿着这还算熟悉的街道走着,思绪不受控制般回忆起了这段说出去让所有人都觉得是天方夜谭的经历。

他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普通的本科院校,普通的市场营销专业。

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好,就业形势更是严峻,姜昊在人才市场上碰壁了许久,才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自己较为满意的工作。

虽然只是一个处于刚走上正规的小公司的销售岗位,但是底薪还可以,也给全员缴纳五险一金,离租住的地方稍微有些距离,但是却通地铁,路上的通勤时间只需要四十分钟左右。

这样的工作也许在有些人眼中很是一般,但对于目前的姜昊来说,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面试到拿到录用通知都挺顺利的,可就在入职的前一天,在体检机构做完入职体检的那个晚上,自己满怀憧憬和喜悦进入到梦乡后,却在醒来时莫名其妙地来到一个类似于科幻电影一般的巨大实验室当中。

他刚醒来的时候,甚至都怀疑自己仍然处在梦境之中,即便是掐了自己好久,他也仍不信自己是在现实世界。

即便是后来,他确定了自己不是在做梦,但是他却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外星人给绑架了,因为他所身处的这个实验室,也太先进、太科幻了,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

可当那个享誉全球、知名海内外,即便是他这个从不关心科学的人都十分熟知的徐敏平教授站在他面前,跟他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讲给他听后,他觉着的眼前的这教授可能是疯了,因为这种大科学家是不可能也没有闲工夫跟自己开玩笑和恶作剧的。

这简直比天方夜谭还天方夜谭,网文小说都不会这么写,科幻电影都不会这么拍。

1970年,在欧罗大陆的科拉半岛的摩尔曼斯克,e国科学家为了掌握地底蕴含的丰富资源,以及探索人类从未接触过的未知世界,在这里动用重型钻探机械设备,秘密的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挖掘。

他们挖出了世界上最深的洞,12262米。

后来钻井队遇到两大困难,钻井被迫停止。

首先是钻杆重量太大,虽然采用轻铝合金材料,10公里长的钻杆加上钻头还是重达200吨。钻杆本身很细,想象一下一根十公里长的筷子的模样,可以说弱不禁风。钻杆在与周围岩石的摩擦下不堪重负,多次被拧断。第二个困难是温度,钻头每往下挖100米,温度大约会上升3c,在-10公里处的温度高达300c,钻头和靠近钻头的钻杆部分经受不住高温,会变形或断落。

因此在此后的整整十年里,工程组想尽办法,提出新的制冷技术,最后也只能勉强将科拉超深钻孔往下再钻了200多米的深度,和前十几年一万多深度的工作量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在此之后研究仍然持续了数年,直到后来因经费不足科拉超深钻孔的勘探工作就此停止,而科拉超深钻孔的最深度也就截止在12263米这个数字。

1992年,关于这个项目的最后一项工作结束,工作人员离开了钻井平台。

17年后,在2009年夏天,又有一支科研队伍进驻到了摩尔曼斯克,这是由多国组成的顶尖科研团队,携带着用最尖端的设备,继续向下挖掘。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经过十二年的挖掘,达到3万米的深度,这是以往人类不曾有过的挖掘深度。

随着挖掘深度的不断加深,各种科学实验和探索都随之不停的开展。

而其中有一支科研小组,却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有规律的波动,而这种波动好似来自地底更深处,至于有多深,现阶段是无法确定的。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支科研小组发现,地底深处传来的波动好像跟人类的心跳频率有些相似。

于是,就有人提出一种大胆的假设,这会不会是蓝星的心跳频率,蓝星会不会是一个有机生命体。

就在这种假设被大胆提出后,另外一种更大胆的假设,一种玄之又玄的假设也被提了出来。

经过观测后发现,地心深处传来的波动,是每分钟60-100次,而人类的正常心率跳动也是是每分钟60-100次,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联系?

会不会在蓝星上有一个人的心跳频率跟地心深处传来的频率一模一样,如果真的有,那这个人跟蓝星有没有什么关联?

虽然这种假设很大胆也很玄幻,但在这一群科学家眼中,科学和神学不是对立的关系,神学只不过是科学暂时无法解释的一种现象。

于是,寻找心跳频率和蓝星地底深处跳动频率一致之人就此开始。

感谢物联网和大数据,让这种大海捞针的行为变的具有可操作性。

经过三年时间的不间断寻找,经过海量数据的搜寻和检索,终于找到了这个心跳频率和蓝星地底深处跳动频率一致之人。

没错,这个人正是姜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