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武侠修真>仙路在何方> 第二章 功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功成(1 / 2)

仙路在何方 三法敕令 更新时间 2022-10-17

 很明显,陆晟瑞同意了,他也不可能不同意,他怕自己走不出这个比皇城还大三分的李府。

“先生,陆皇帝已经回去有几天了,何时开始?”

“尽快。”

“那就现在吧,我去通知陆皇帝。”

一队甲士从李府鱼贯而出,伴随轰隆隆的行进声踏上前往皇城之旅,一路烟尘一路血光。

皇城之中行人逐渐多起来,看热闹是所有人的习惯,所以当长街上有异常情况时,瞬间就能围成一圈。

而现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一幅榜文之上,

“奉祖宗谕,奉皇帝谕:

今令李家主,李长思为国师,迎为尚父,持天子仪仗。

凡诸国事当同报李师知,可讨一切不臣。”

很简洁,但信息量非常足,这堪称谋反前奏的榜文不光让城中百姓议论纷纷,就连守在城中的其他几大家族也是极其讶异。

“他是打算做什么,整个李家都陪他胡闹吗?”

“找死罢了,以后李家没必要存在,点兵将,伐不臣!!”

这段话并没有在私宅议论,而是在朝堂之上陆晟瑞宣读圣旨之时朝臣的讨论,没避着任何人。

当然也没有征求陆皇帝的意见,他们说的兵将也不是朝廷的兵,和李府的十万甲士一样,都是各自的私兵。

朝廷那些一年吃不上一顿饱饭的兵,并没有资格去掺和他们的事,比如他们开拓的疆土就比朝廷的兵多得多,这当然是他们的属地不是朝廷的。

平时为他们开疆拓土,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自然得先回来平乱,李府的甲士在他们看来是同等的对手,必须慎重。

这些大宗族比任何人都渴望安稳,一切的一切都和一潭死水一样才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局面,任何敢于掀起波纹的都该被扫平,何况是李长思这种直接掀桌子的行为。

没有等候陆皇帝宣布散朝会,说完要去伐不臣后就有大部分的官员自行离去,在他们看起来这事情可比陆皇帝的面子重要的多,必须马上回家族去商议对策。

不过真这么简单?就在他们行至宫门时,一队甲士将他们全部围住,不由分说直接开始杀戮,一群只会叽叽喳喳的文士怎么敌得过倍之于他们的皇帝私兵呢,没等他们冲到大殿去讨说法,就死了个干净。

这些甲士是皇帝保命的手段,数量不过万余,这就是各大家族给他安全感的极限了,再往上大家都不安全。

“启禀圣上,李师使者以至,求见。”

一位甲士向着皇帝躬身汇报,现在宫中只有他自己和这些甲士可以来去自如,其他人无论亲疏通通暂居偏殿后宫,擅出者族。

“见过陆皇帝,草民李修庭奉先生之令,前来嘱托一些事情。”一位文士缓步踏入,并没有顾忌因为他的无礼而愤怒的甲士。

陆晟瑞一笑“你可知道现在这宫廷之中可都是我的人,你就不怕?”

“陆皇帝应该比我怕,毕竟我无所谓生死,一个偌大皇朝陪葬怎么也不亏。”李修庭没多话,看着陆晟瑞微微一礼。

陆晟瑞闻言笑得更加开心“我有堂堂千年世家陪葬也不亏啊。”

“陆皇帝倒是洒脱,还是说正事吧。”

“请讲。”

“先生让我告知陆皇帝,皇帝只管守好宫城,外城由我负责,毕竟这里算不得他们主要方向,守住即可,等着先生剿灭不臣后,其他一切自然明了。”

“你们就不怕失败?”陆晟瑞还是不太明白李长思图什么,权势早就达到了最顶峰,何故多此一举。

哪怕是想当皇帝,只需要和其他人知会一声,他陆晟瑞就只有亲手把皇位送去的份,现在风险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利益交换之下的默契,和这种掀桌子行为是很不一样的,虽然结果可能大差不差。

见李修庭没有回答,陆晟瑞也不再管“算了,由他去。”上了贼船就由不得自己了。

此时的李长思又在做什么呢?自然是攻城拔寨,有这些所谓的常识相助,在凡俗封建王朝自然是如入无人之境,不过月余,已有大半疆域尽归了李。

只是损失也非常大,哪怕是有非人的手段相助,各类丹丸秘药,凡人可用的器械相助,十万甲士现在也只剩下五十万了。

这其中有很多都是后来收服的,李长思不在乎他们是不是真心归顺,只要名义上天下一统,只要在关键时刻没人扯旗造反便足矣,其它的就留给后来人了。

“你们真的不聪明,既然都打算暂时蛰伏,又何故如此?”也不等回答,向边上唤一声,一队甲士便押着几个小贼离去。

虽说现在李长思还没有入道,但比之凡俗,他的感知强了可不止一星半点。

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前炼身,后炼神。

前者现在还是空谈,后者由于李长思本质还是凡人的桎梏也难有突破,可终究还是能尝试一二的,至少现在李长思已经拥有了类似念力感知的东西,不知入道之后能不能升华成神识。

也正是这些给了李长思希望,虽然用可以成仙的法门只练出这么点成果,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眨眼之间又是一月过去,李长思命不久矣的感觉更加清晰,黑雾的翻涌也开始更加剧烈,在李长思第一次到皇城时恍惚之间他甚至看见黑雾马上就要挣脱束缚,从皇城地下冲出。

“时间不多了,需要加快节奏。”

李长思到皇城,这也意味着明面上的战事结束,要大兴土木了。

“国师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