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地狱之城> 104 心碎无痕(3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4 心碎无痕(35)(1 / 2)

地狱之城 听风吹雨夜无眠 更新时间 2021-10-06

 2016年11月15日,德国首都柏林。</p>

当博洛宁根与贝特利希一道出现在各国记者面前时,两人顿时变成了闪光灯的焦点——为了展示对于和平的诚意,本次新闻发布会在博洛宁根的坚持下没有设置任何障碍,包括一些被迫流亡海外的媒体也被邀请参加,而来到现场的每一位记者都迫不及待的高高举起手臂,想要第一时间破解困扰他们已久的问题——战与和?世界将走向何方?</p>

“先生们,我很荣幸的告诉大家,在接到中俄两国元首愿意参加由我国倡导举行的多边首脑级磋商的回复后,我国元首克劳柏森先生立即做出了回应,第三帝国政府将很乐意在柏林欢迎中俄两国领导人的到来。”</p>

博洛宁根话音刚落,一位法国记者便率先提出了问题:“博洛宁根将军,我想知道贵国何时会从法国撤军?”</p>

“这个问题我想在多边会谈结束后应该会有一个实质性的答案,而我现在唯一能表达的心声便是第三帝国政府根本无意剥夺法国人民的自由和独立,一旦交战各方达成协议,我相信撤军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博洛宁根说。</p>

“将军先生,请问中国国家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抵达柏林后人身安全能否有保障?”一位乌克兰记者提出了问题。</p>

“这一点我愿意用自己的人格来担保,他们的安全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凡是对和平有利的事情,第三帝国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博洛宁根说。</p>

“将军先生,贵国军队近来在北非及中东地区不断地进行军事演习,请问这是否意味着贵国下一个进攻目标将会是以色列?”一位以色列记者问。</p>

“我想这完全是误会,因为据我了解,我国军队目前根本没有进攻以色列的计划。”博洛宁根说。</p>

“将军先生,如果中俄两国坚持要求将贵国必须撤出所有被占领土列为签署和平协议的前提条件,请问贵国政府是否还会继续为实现和平做出努力?”一位日本记者问。</p>

“达成和平协议不是随便说说那么容易,因为这牵涉到各方的利益,所以这会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但是我相信只要各方都怀有诚意,那么最终我们一定可以达成一个能够让各方都接受的协议。”博洛宁根说。</p>

“将军先生,我在来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路上接到了一条最新信息,驻扎在肯特郡的德军部队昨天夜里使用武力镇压了当地居民的示威游行,并且造成多人死伤,我想知道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一位英国记者问。</p>

博洛宁根微微一怔,因为他根本没有接到这样的报告,但是贝特利希却迅速抢过了话筒:“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昨天发生在肯特郡的骚乱是由于少数极端分子故意煽动当地居民向我驻军营地投掷*引起的,在这一过程中我军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只是为了迅速恢复当地的社会秩序,所以才动用了最低限度的武力。”</p>

“据我的同事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贵国驻肯特郡的部队不仅使用了*和重机枪,还动用了装甲车和坦克等重型装备,截至目前为止已经造成了超过一百多人死伤,近千人被捕,如果这就是您所谓的动用了最低限度的武力,那么我真想象不到贵国的最高限度武力会是什么模样?而且导致发生这场灾难的原因也不是您所说少数极端分子煽动当地居民攻击驻军营地,而是贵国的驻军在搜捕所谓的抵抗组织成员时开枪打死了数名无辜的孩子,这才引发了当地居民的反抗!”</p>

“这是无中生有的造谣,德国军队绝不会向手无寸铁的孩子们开枪!”贝特利希加重了语气。</p>

“我这里有最新的视频资料和现场图片,不知道您是否有兴趣观赏!”英国记者显然是有备而来,而贝特利希却显得有些尴尬。</p>

现场的焦点立刻聚集到了肯特郡发生的事情上,英国记者不断地向围过来的人们发放准备好的资料,而现场的德国卫兵们由于受到了博洛宁根的限制,谁也不敢动手去抢夺,当贝特利希回过神来时,已经有很多记者拿着到手的资料开始迅速传播。</p>

“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点去把那些东西都抢回来!”贝特利希冲着卫兵们恼怒的吼道。</p>

“慢着!”博洛宁根将手一抬:“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想瞒是瞒不住了,所以我们倒不如将事件的经过公诸于众,这反倒会让国际舆论看到我们并没有故意隐瞒事件真相。”</p>

</p>

“您疯了吗?”贝特利希喊道:“这会引发国际舆论对我们的声讨,要是不及时制止,帝国的信誉就会彻底完蛋!”</p>

“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没有什么人可以阻止消息的传播,所以保持帝国信誉的唯一途径就是别去犯错误!”博洛宁根丢下这句话,便对着台下的记者们大声说:“先生们,关于发生在肯特郡的事情我们一定会积极调查,并且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事件的真相公诸于众,但是在此之前我希望诸位能够保持冷静,因为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复杂,而任何一个意外事件都有可能导致局势恶化,所以我希望诸位能够保持冷静,用中立的观点来还原事情的真相。”</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