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八百九十四章 大会战(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八百九十四章 大会战(六)(1 / 2)

 () 王韶不会是胡来的,郑朗未来西北之前,也就是王韶刚刚击败鬼章之后,章楶到了西北,四月份时,俩人就开始商议大体上的方案。不可能全部猜对,例如郭成的一路狂奔。可是大方向几乎能把握住。整个战役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湟州地区,一是熙河地区。

但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章王郑三人,不论那一个人都无法预料到每一个细节,任何细节的变动,都要及时做调整。

这是一份新的作战方案,郑朗看后,批注了几个字,董氏勿念,兵伐溪歌城。

只是九个字,王韶的作战方案就要推翻一大半。

前面郑朗未干预,只说了五个字,歼灭鬼章部。正好王韶也看到粮道了,他进攻河州,吐蕃人劫香子城粮草,不得不退出河州城,然后建设诸堡,拱卫粮道安全,但从河州到宗歌城的距离是从河州到熙州城距离的两倍!想建堡都不大可能,就是有这个人力建堡,最少也要十五个堡砦才能拱卫粮道安全。然而十五个堡砦要分去多少兵力?..

其实到了王韶这里,范仲淹的堡砦战术几乎全部推翻。

堡砦要建的,只是在战略要地建,否则兵力根本不够。到了章楶这里,更是忽视了范氏堡砦战术,章楶的战术是重视情报,有了特务营,他还构建了一道严密的情报网,然后主动发起进攻,但非是王韶那种大开大合式的进攻,幅度不大,纵深不长,也就是元昊战术的加强版,逼迫西夏也于边境上建役诸堡砦。分兵留守。一旦导致西夏也象宋朝这样。以西夏人的国力。最后不用战也很危险了。

郑朗又不同,他的堡砦不仅是战略要地,还准备将它们当成未来的商业城镇,各地区的经济中心。

三人无论那一人。对原先范氏密密麻麻的堡砦战术,皆不是很赞同。

因此想到了裴行俭的粮车伏兵战术。

原先未必是针对鬼章,不过连鬼章也未想到,宋朝这次对情报的重视程度。

得到一些历jīng城情。章楶推演后,估计九成以上鬼章会亲自出兵,不过他也未想到鬼章会借出兵之即,将溪巴温踢出溪歌城。

于是一系列计划出来了,甚至湟州城用壕沟战术破宋朝的火药炸城墙,王韶不忧反喜,其实这种壕沟战术当真起作用?然后于宗哥城下两军僵持,这是故意的,王韶根本就不想兵进宗哥城与青唐城,这里乃是湟州吐蕃的核心地区。即便破了宗哥城与青唐城,依然可能陷入人民海洋战争之中。做出这个假象。就是让鬼章上当,打巴金堡与粮队主意。

能对鬼章部产生多少杀伤,王韶不是很在意,他要的是一个结果,一次击败鬼章,二次击败鬼章,并且让鬼章惨败,鬼章就失去了威信,没有鬼章的号召力,再加上溪巴温与鬼章之间的恩怨,鬼章就没有号召力聚集河南地区诸蕃羌,宋军就可以轻松的进攻河南地区。

这一战略目标成功实现。

鬼章让其子阿苏踢出溪巴温,更是无意中配合了宋军的计划。

王韶再次做出战术调整,抽出部分兵力扫荡拶族,这一部族十分讨厌,屡屡sāo扰宋军,也必须将他们拿下来。然后主力部队自巴金堡攻向西南方向,剑指瓦吹寨、虬当城、当标城、达南城、米川城、叶公城,然后将活动在河州西南地区的董氏族彻底拿下来。若是董毡救援最好不过,在这里没有地势要城之险,诸州又不象湟州诸蕃那样齐心,董毡必败。

拿下董氏,溪巴温的溪族处在鬼章与宋军包围之中,而且他退居札曲,与当地的大族木波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冲突,只要宋朝给适当的好处,就能与溪巴温联手,进攻整个河南。

然而郑朗有郑朗的顾虑,溪巴温带领着整个溪族,rì益强大,虽不及鬼章,也能算是一个枭雄,未必会出多少力,相反的,会以最小代价得到最大的利益,壮大自己,其部又在大积石山地区,以后宋朝鞭长莫及,对这一地区控制力会很弱。

郑朗选择了一个冒险的计划,让董毡放弃董氏,也不要顾溪巴温有什么反应,直接出兵河南,这一战术会有一个冒险的后果,宋军会遭到以董氏为中心的河州西南诸族,以鬼章为中心的河南诸族,以及以董毡为中心的湟州诸族的三面夹攻。这是不利的地方,但有利的地方就是不会让溪族人壮大,甚至逼迫溪族人配合宋军出兵董氏,让他们两败俱伤。

那么宋军一旦得到河南,以后管理起来就会很轻松。

王韶不会多畏惧,但可能是王韶也害怕熙河压力大,想以最小代价取得河南,抽出部分兵力支援熙河。

九个字,差异是如此的巨大。

差异巨大的不仅是战术,也就意味着王韶不能分出任何一兵一卒对熙河进行支援……

郑朗让兵士将九字带回瓦吹寨,不过王韶军队若是进军速度快,可能信带到前线时,宋军已到了虬当城。

然后看着诸位将士,说道:“西路进展顺利,现在就到了我们东路。”

说完,让人将李楶与韩存宝押上来。

郑朗来到西北将二人关押,然后就没有再提了,先是有人要求斩杀李韩,也有人替李韩求情,郑朗不置是否,渐渐声音小了下去。

看到郑朗派人将他们押上来,大家面面相觑。

郑朗喝道:“传我军令,凡临阵脱逃者斩!”

最恨的就是这些人,不但有刘平之平,景思立之败,在宋朝整个历史上多次有胜机,皆因为军中出现许多胆小懦弱之徒,带着手下临阵脱逃,最终让宋军大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