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我欲扬明> 第二十六章 顺水推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六章 顺水推舟(2 / 2)

我欲扬明 红尘俗世蒙面人 更新时间 2019-09-24

朱厚熜没有理会他这样的谦虚的套话,径直又问道:“可父子情深,朕又不能命他将儿子逐出家门,又如之奈何?”

“此事本非微臣所能置喙,但皇上既有所问,微臣也不敢不答。”张居正说:“微臣以为,或可将严世蕃置于外省,当可有所遏制。”

“呵呵,朕就猜到你定会这么说。可你想过没有,天下人都知道他有个当首辅的爹,在京城之中,朕的眼皮底下,还要千方百计去走他的门路撞首辅的木钟,放之外省,岂不变本加厉?书信往来,照样关说人情,哪有什么遏制不遏制之可能!还有,”朱厚熜笑着说:“严嵩有子严世蕃,是为严嵩;严世蕃有父严嵩,是为严世蕃。聚则两得,散则两失。这样赔本的买卖,朕可不做!”

这也正是朱厚熜的为难之处,更是他的高明之处。

早在另一个时空,朱厚熜就知道严嵩之子严世蕃虽生性贪婪好货,吃喝嫖赌五毒俱全,却通晓国典时务,才干卓绝,严嵩柄国执政二十年,后期许多政事都委托给儿子去办,别人有事请示内阁,他总是毫不掩饰地说:“此事问小儿东楼即可。”时人多有“大阁老”、“小阁老”之称。朱厚熜原本以为这是严嵩父子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专权乱政,祸国殃民的铁政,回到明朝之后才知道,受明经取士的科举制度的限制,官场上清廉却干不成事的人比比皆是,贪腐却能干成事的人倒是不多。严世蕃既能协助父亲打理国政,大概确实有两把刷子。

受命为大理寺职官以来,追查薛林义、陈以勤逆案,以及查办通州军粮库修缮贪腐案等不少事情,严世蕃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也不论是否从中谋求私利,都干的很漂亮,让朱厚熜见识到了他的过人之能和应变之才。甚至可以说,比起绝大多数科甲正途出身的官员,包括那些已经位居六部九卿的朝廷重臣,严世蕃还要能干的多。

不过,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嘉靖一朝名臣辈出,就以有治国理政之能的内阁辅臣而论,年长的有夏言、严嵩;次之有徐阶;第三梯队中的高拱已崭露头角,正在进一步的锻炼之中,张居正也被罗致到身边进行重点培养,老中青三结合的政府班底让朱厚熜十分满意。毫不夸张的说,多严世蕃一个不多,少严世蕃一个不少,朱厚熜不会是因为朝廷欲用乏人而姑息养奸。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严嵩确实很能干,比如说与鞑靼和谈之事,除了他,别人也不可能解决的那样圆满;此外还有兴农务、开马市、弛海禁、改茶法等一系列的国之大政,严嵩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如今朝廷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行新政之际,正是需要严嵩这样既有才干,又老实听话的人辅佐自己,更为自己抵挡了许多来自朝野内外士林清议的非议和抨击。为此,朱厚熜一时还舍不得反严世蕃的**,把严氏父子一锅烩了。二来是因为比之他那个当首辅的爹,严世蕃更没有原则——据厂卫打入严府的密探奏报,皇上许多有违祖制、令那些封建官僚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满腹怨言的新政举措,严嵩尚且心存顾虑而犹豫不决,但严世蕃却能窥测天心,为了邀宠固荣,总是劝说父亲顺应潮流逢迎圣意,无形之中帮助父亲成为了皇上推行新政的得力助手。这便是朱厚熜方才所说的“严嵩有子严世蕃,是为严嵩;严世蕃有父严嵩,是为严世蕃。聚则两得,散则两失。”的意思。

反正严世蕃索贿受贿之事都已被镇抚司反贪局一一记录在案,等新政大行于天下并取得显著成效;而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都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严嵩的利用价值就完了,到那时候,再一脚把这个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奸臣踢开,那么,严世蕃的贪腐不正是一个绝好的借口吗?

帝心难测,张居正当然听不懂皇上那样含混晦涩且拗口的话,但皇上如此评论当朝首辅、朝廷重臣,他也不敢随意置喙,只得在心里暗自寻思揣摩皇上话语之中的深远用意。

还未想个明白,就听到皇上突然又问道:“太岳,你可曾到过苏州?”

尽管不明白皇上怎会突然有此一问,但侍奉御前这么久,张居正早就习惯了皇上信马由缰的思维方式和乱石铺街的语言风格,老老实实地应道:“回皇上,微臣曾到过苏州。”

“那么,你可曾听说过苏州有个昆山县?”说完之后,朱厚熜突然笑了:“是朕糊涂了,如今南戏大盛于江南,你这样的大才子又怎能没听过昆曲?朕又何必再问你知不知道昆山县。”

张居正突然心里一凛,大着胆子问道:“微臣斗胆敢问皇上一句,可是有意要让微臣任职昆山?”

朱厚熜点点头,问道:“不错。”

猜测得到了印证,张居正心中如同打翻五味瓶一样,一时百感交际,郁闷、懊恼,甚至还有一丝怨恨几许委屈油然自心头升腾而起……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