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穿越架空>命运的抉择> 第四十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节(1 / 2)

命运的抉择 黑色柳丁 更新时间 2019-09-24

 三月的春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已经暖洋洋的了。此刻灵璧城外孙露的心情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襄樊的二军在重创了清军之后已经迅速向河南和安徽挺进了。特别是张家玉的三师不日便能抵达淮南了。而从扬州传来消息多铎的大军也已经开始向北撤退了。以目前的速度完全能在多铎退至淮河前截住他。不过这次的扬州之战也让义勇军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多铎在离开扬州前偷袭了运河上的第三舰队。致使第三舰队有六艘战舰沉没,另有五艘战舰被重创。沉没的战舰还堵塞了义勇军从淮河到大运河的航道。如此大的损失在义勇军海军历史上是从没有过的。据说这次的袭击是清军的“水鬼”干的。孙露没想到对方会搞自杀性袭击。看来义勇军在应对敌人的“恐怖袭击”方面还是要多下工夫的。

不过第三舰队的损失孙露还算能接受。徐州大捷使得义勇军完全控制了整个淮北地区。原本左右摇摆的各个官府及驻军也已经陆续接受了义勇军的节制。大批的义军和明军的残余部队要求加入义勇军。光是人数上一下子就翻了几翻。让孙露忧的是这些接纳这些军队所带来的问题。显然这些歌义军和明军良莠不齐。有些甚至烧杀掳掠无所不为。例如站在孙露身旁的李本深就是个绝佳的例子。李本深是高杰的外甥。高杰被许定国谋杀后他便和李成栋等人进入雎州屠城为高杰报仇。看着李本深一脸理直气壮的样子。孙露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到了淮北之后她才明白原来屠城在这个时代的军队看来就象例行公事一样。唯一让孙露感到庆幸的是李本深没和李成栋一起降清。虽然对于他们的做法孙露不能接受。但现在的她还是要收拢这些部队的。让他们投靠自己总比把他们推给满清来的好。于是孙露回头向李本深问道:“听说这次李将军将人马都带到灵璧了?”

“回大人,末将的兵马如今都在灵璧城外安营扎寨。没有大人的命令我等不敢入城。”李本深小心翼翼的回道。在高杰死后李本深拉了其中一票人马自己单干了起来。后来清军南下他倒没有象李成栋那样投靠靼子。一方面这是受高杰的影响。另一方面他认为还是土匪来得逍遥自在。但很快的义勇军便在淮北连破清军两路大军。一跃成为了两淮最强劲的势力。李本深原本还想观望一段时间。谁知却撞上了王兴的主力被“请”到了灵璧。此刻的李本深不敢有任何的轻举妄动生怕就此被人吃掉。

“李将军的部队很久没发军饷了吧。若是在粮饷上有什么困难将军尽管向我们提吧。如今国难当头,我等更应团结一致啊。”孙露故意问道。

“是,是,大人说的是。我们目前还凑合吧。”李本深尴尬的说道。自己的人马到处抢掠的事对方应该也清楚。他也听说过义勇军对于扰民的军队深恶痛觉。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女人会不会翻他的旧帐。

“这样吧,李将军就和其他的兄弟部队一起随第三舰队到上海接受整编。在那里李将军会得到相应的补给和补发的粮饷。李将军放心,孙露绝没有其他的意思。整编之后李将军的人马还是由李将军来指挥的。”孙露一脸诚恳的说道。对于李本深部的战斗力她还是持肯定态度的。相对应的他们纪律也很差。象这样的老式军队一定要经过改造才行。

“是,是。多谢,孙大人抬爱。”李本深苦着脸点头道。原本还想趁人不注意带着自己的人马溜掉。如今上了船那还能蹦达到那儿去?对于惨淡的前景李本深痛苦不已。

就在此时王兴和阎尔梅也跑了过来。眼见孙露正和李本深谈论着什么。王兴爽朗的大笑道:“李将军,我们又见面了。”

“啊,是王将军啊。”李本深连忙行礼道。

“李将军不要这么愁眉苦脸的嘛。我们司令一向说话算数。我王兴也不会骗你的。李将军到了上海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嘻嘻,都是好兄弟嘛。”王兴使劲儿的拍着李本深的背大笑道。

“是,是。”李本深尴尬的回应着。对于这个把自己“请”过来的大胡子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看着两人的样子强忍着笑意的孙露向王兴问道:“王师长,你的部队都赶上来了吗?”

“司令放心,除了押送俘虏的一个团。其他的部队都到了。就等司令一声令下教训多铎那小子呢。”王兴自信的说道。

“哦?司令,要押送那些俘虏去南方吗?”阎尔梅听到孙露这么处理俘虏不禁皱了下眉头。在他看来这些人就该杀无赦。这样即可以震慑敌人也可以一劳永易。干嘛白给他们饭吃还养着。

“恩,阎先生关于俘虏的问题我是这么想的。这次的俘虏中约有一万多人是汉军。也就是汉人。他们中不少人在一个多月前还是我们的友军。这批人再教育一下还是有用的嘛。至于那七千多的满兵。我会让第一舰队直接把他们运到广东或台湾去付帐。”孙露微微一笑道。

“付帐?”阎尔梅楞了一下问道。他不知道这七千多靼子同付帐有什么关系。

“是的,付帐。阎先生,要知道打仗是要花钱的。如今义勇军的军费都是两广及福建的商人和乡绅们出的。怎么说我们都该给他们些回报吧。再说这次义勇军北上征用了岭南地区大量的青壮来参军或为军队服务。两广的现在劳动力奇缺。还有香江商会在台湾的盐场、农场也缺人。这七千多靼子对我们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了些。”孙露扳着手指解释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