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穿越架空>命运的抉择> 86 刁民小报逼煞官爷 法治人治女皇明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6 刁民小报逼煞官爷 法治人治女皇明志(1 / 2)

命运的抉择 黑色柳丁 更新时间 2019-09-24

 千百年来中国的老百姓一直都在呼唤天降青天为民做主。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在历史长河中真正的青天大老爷却是凤毛麟角。正如戏文中清官斗倒奸臣的情节永远只能是百姓茶余饭后聊以自慰的谈资。许多时候“青天”亦不过只是老百姓一相情愿的臆想罢了。然而中华朝的不少百姓却十分坚信青天就在自己的身边。不过这个青天既不是老天爷赏赐的,也不是皇帝选拔的,乃是由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民意凝聚而成的舆论。而承载这些民意的正是几张薄薄的报纸。

说起来报纸对于中原大地来说既不是泊来品,也不是稀罕物。早在唐朝时中国便有了“邸报”,但那只是通行于官府内部的参考资料罢了。真正属于民间大众的报纸是起源于北宋的“小报”。小报并非报名,只是人们对区别于官方邸报的民间传播物的称谓。与官方的邸报一样,小报所报道的也不外乎是一些有关皇帝谕旨、大臣奏议、台谏章疏、官吏升迁任免等之类的内容。不同于官报,小报的发行速度上比邸报快;时效性更强;为了迎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其传播信息中往往夹带着许多官方尚未公布或禁止公布的消息。因此小报往往受到士大夫知识分子、在野的官僚的欢迎。然而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小报却是一种大逆不道的刊物。

试想皇帝发出一道命令或大臣奏议一项政策,连相应的官员都还没来得及得到消息,外界的草民却已经人尽皆知了。这对想要掌控一切的君王来说是一桩何等恐怖而又胆战心惊的事情。无怪乎,民报一经出现就立即被历朝的君王定为非法刊物严格查禁。

然而中华朝的弘武女皇却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不信邪、不怕鬼的皇帝。在尚未登基前她便已经顶风作案明目张胆地资助开办了多家民间报社。在登基后,也没有因为身份的变化,而转变之前支持民报的态度。或许正因为是受了弘武女皇的影响,中华朝民报的底气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的小报都要足。他们不仅在老百姓面前大胆地揭开了遮掩在高高朝堂之上的神秘面纱,更以犀利而又强硬的笔锋直接道出了蝇头小民们的心声。这让久盼青天大老爷的老百姓似乎从民报的身上找到了传说中“青天”的影子。这才有了直击朝堂、解析政令,真神眼;扶弱责强、伸张正义,庶青天的“青天眼”美誉。

弘武五年六月的刘富春一案则更是将民报的声威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虽然刘富春事件最先是由侯方域发现,出面上书女皇的也是方以智、陈子龙等人。但出于政治原因,东林党这次完全是以媒体的面目向民间公布事件。以至于外界的不少老百姓都以为发现并为刘富春做主的是《东林时报》而不是侯方域等人。这么做固然是让侯方域等人丧失了一次扬名利万的机会。但由此能为整个东林党提高声誉,丧失些个人的荣辱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于是《东林时报》的一炮成名让京畿乃至整个江南的报社眼前为之一亮。他们这才发现原来报纸不但可以充当清议的角色,还可以过一把青天大老爷的隐。觉得有利可图的各个大小报社立刻派出了各自最得力的记者到处探听消息,希望能在自己的地界楸出一两桩相似的不平事来。另一方面,亦有不少在乡里受了官府委屈的老百姓照葫芦画瓢的学习刘富春。不同的是刘富春是上京告御状,他们则是跑去当地最有影响的报社门口大呼冤枉。而已然被老百姓誉为“东青天”的《东林时报》更是三天两头就能一两个前来喊冤的百姓。

显然无论是在什么时代“刁民”与“小报”的无敌结合都是官僚们的终极噩梦。一时间京畿各地的大小衙门如临大敌,各级官员更是人人自危、如坐针毡。而百姓上访找报纸伸冤的情绪却为之更为高昂起来。毕竟去司法衙门打官司,要先交一笔诉讼费,然后等开庭,即使赢了官司还要等执行。可媒体只要发现你反映的事情有新闻价值,或者是社会热点问题,非常讲效率的记者们就会在第一时间把新闻抢到手发出去。一旦事情经过那些有影响力的报纸传播开来,过去你找他都不理不睬的官老爷,现在则可能主动来登你的门,甚至还可能倒过来向你打招呼。如此廉价而又高效的途径又怎能不让老百姓趋之若骛。

当然久经沙场的官老爷们可不会就此被一帮泥腿子刁民所束缚。在司法院忙于为刘富春案开庭做准备之时,来自各地衙门的折子也像雪花一般堆满了女皇的案牍。这些折子有些写的痛心疾首,有些写得正义凛然,还有些写得声泪俱下,更有甚者还写下了血书以铭其志。虽然风格与内容不尽相同,但这些文章却无一例外的都将箭头指向了同一个目标——严惩小报。

“陛下,这是杭州监察使上奏的折子。上面还附有杭州府十四名官员的联合署名。”御书房中董小婉小心翼翼的将一份奏章递给了女皇陛下。奏章上的字迹工整而又秀丽,让人一看就觉得赏心悦目。然而龙椅上的孙露却连正眼都没看那折子一眼,只是冷冷地开口问道:“又是一份让朕严惩民报的折子吧。”

董小婉先是楞了一下,但见女皇冷若冰霜的表情,当下便不敢怠慢的回答道:“回陛下,杭州监察使蔡大人奏称钱江民报……”

“妖言惑众、诽谤官府对吧?”未等董小婉说完,孙露就已不置可否的接口道。这也难怪,这些日子类似的奏章实在是不少,以至于孙露才听个开头就能猜到结尾了。却见她跟着欣然起身渡步而下围着底下紫檀桌上堆着的奏折转了一圈后,向着不敢作声的董小婉沉声问道:“这么一大堆东西,该不会同你手重的折子说的是一样的内容吧。”

“回陛下,这些折子叙述的事件虽各不相同,但都是请求陛下严惩民报的。”董小婉镇定的回答道。事实上,她也觉得这些奏请严惩民报的官员太过糊涂。说起来这帮官老爷也都是饱读圣贤之书的人,怎么连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典故都不知晓。而今不少民间小报都在揭官府的短,此时跳出来说要严惩民报,不正表示自己心中有鬼吗。难怪女皇陛下连看都没看多少折子,脸色已然气得铁青了。

“好嘛。这一堆纸张算起来也值不少钱了。却给这帮蠢货写了连篇鬼话,还真是尽职尽责呢。”气急间孙露也顾不得自己的身份,咬牙咒骂起来。

“陛下请息怒。气伤了身子可不值。”董小婉赶忙上前柔声劝慰道。

“气,朕当然生气。试问遇上这种事情那个君王能不生气。哼,这些大老爷平日里欺上瞒下的手段是一等一。现在遇到比他们更蛮横的主就没辙了。还好意思说那些去报社喊冤的百姓是刁民。也不想想若是他们真是克尽职守了,老百姓还用得着去报社当刁民吗。若是民报的报道真的是在妖言惑众,他们大可去告报社诬陷诽谤啊。但他们却没去司法院告报社,一是因为他们中的某些人心中本就有鬼;二来是他们也好面子,不敢告报社,怕被老百姓戳脊梁骨。所以呢,现在就跑来向朕哭诉叫屈了。不过,好在他们还有些自知之明只敢上书进言,没敢跑来京师丢人现眼。”孙露自嘲地一笑道。虽然她从不认为中华朝是一个路不拾遗,吏治清明的理想社会。但她也曾一度为国家欣欣向荣的气氛鼓舞感动,并将此归咎与自己一手创办的新制度。然而她却不曾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高效制度在几张小报的一翻折腾之后被弄得人仰马翻。气愤之余一种沮丧之情也跟着油然而生。这是自公社问题后,孙露心理上所遭受的第二次打击了。比起前一次的自责,这一次孙露更多感到的是无奈。

“陛下英明。其实姑且不管那报纸上说的是不是真的,至少是给那些官老爷敲了敲警钟。说起来倒是为朝廷节省了上百名言官、巡抚呢。现在外面的老百姓都说报社是‘包公’再世。是为民请命的青天。可见而今报纸特别是民报在百姓心中已占据了不小的声威。不过真正让地方官员投鼠忌器的并不是百姓的众怒,而是陛下您的威严啊。”董小婉满脸崇敬的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