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六十一章 游说赵国(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一章 游说赵国(下)(2 / 2)

赵王不敢接话,自己当初也不愿意韩王称帝,但更加不愿意主动跳出来,找韩国的麻烦,让韩国惦记。赵王承认韩天子地位的时间比齐王还要早,这就是其中的惊人事实。

“如王上所言,秦国燕国虽然对赵国有不轨之念,于韩军兵临邯郸时落井下石,出兵攻打赵国。但在臣看来,两国必然以为韩国出兵不过二十万,以为凭借赵国的国力足可与韩国斗一个两败俱伤。但韩国实际上动用三十多万大军,王上又体恤百姓,主动与韩国议和,让韩国占得一个大便宜,想必此时燕王秦王必然后悔不已。王上只要肯派一说客游说秦国燕国,两国必然大喜,与赵国重修旧好。王上坐拥二十多万精锐,想必也不愿意龟缩在代郡雁门云中吧?!”

赵王点了点头,还是有些担心地说道:“先生所言甚是!只是,如果此时合纵抗韩,谁又可为纵约长呢?以寡人来看,韩国必然率先攻打纵约长,燕齐两国又太弱。”

苏代一下子就听出来赵王的担心。燕国齐国元气大伤,只有十多万士卒。如果让燕王齐王来充当纵约长,那无疑会让赵王落了面子。何况,当韩国兴师动众攻打燕国齐国的时候,身为盟友,赵国还需要派兵去救。站在赵国的角度上讲,自然希望纵约长既有威望又有实力,当然,更重要的是不要选自己!

“诸王之中,以楚王最是年长。且韩国灭绝周祀,抢夺九鼎继而称帝的时候,唯有楚国反对。天下皆知,楚韩两国已然势同水火,王上何不推荐楚王为纵约长?!依照楚王的骄傲自大,在成为纵约长后,必然更加有恃无恐,与韩国为敌。有楚国在南方牵制韩国,王上也可以在北方谋利。这燕国齐国可是毗连赵国,王上想要影响两国的决定,易如反掌。”

最后一句话显然打动了赵王,赵王毕竟年轻,不愿意一辈子就这么苟延残喘下去。赵王也清楚,时间拖得越久,越是对韩国有利!楚王这个愣头青既然一根筋,不如为赵国所用,充当赵国复苏的踏脚石?!因此只是想了想,赵王就说道:“善!谁可为寡人一行?”

苏代恭恭敬敬地说道:“臣虽然不才,愿意为王上一行。”

赵王顿时大喜,任命苏代为赵国的客卿,赏赐了苏代三千金和十名精锐,用于替自己游说各国。苏代也没有客气,理所当然得收下了赵王的厚礼。

当平原君得知苏代入宫求见了赵王的时候,苏代已经一路东行,前往燕都蓟城。老实说,对于合纵抗韩一事,平原君心里很是颇不以为然。合纵连横之说,不过是权宜之计。如果各国离心离德,提防相互之间的算计,还不如严守中立,坐等时局发生变化。远的如同山东各国合纵抗秦,近的就是五国伐韩。哪一个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奈何?不合也!

不过,当平原君旁敲侧击地向赵王表示,莫要轻信说客的游说的时候,赵王脸色变得很是难堪。从备份上说,平原君是赵王自己的王叔,平阳君赵豹也是。但平原君身为两任赵王的丞相,门生故吏遍布赵国朝堂,单独比较威望的话,赵王甚至不如平原君,赵王一直很是忌惮。苏代入宫求见自己的事情多么机密,平原君居然可以得到风声。在王宫这个被赵王视为唯一一块**之地的地方,都对平原君没有了秘密可言,赵王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在朝堂上安插自己的心腹。在针对国家大事的立场上,自己也不能再完全听信平原君的一面之词。

平原君哪里知道,自己无意中从宫中小黄门口中得到的消息,在赵王的眼中就成为了自己心怀叵测的确凿证据。如果不是有心,平原君为何要在宫中安插“亲信”,是不是赵王的一举一动都在平原君亲信的掌控之中,想想就觉得可怕。王家向来无情,虽然赵王现在动不了平原君,但这并不代表着以后不行。毕竟,平原君会越来越老,赵王只会越来越强大,等到赵王建立自己班底的时候,就可以将平原君赶往封地,执掌大权。

对于合纵抗韩,廉颇是无从得知的。因为此时的廉颇正在雁门云中巡视边疆,已经是十一月,匈奴人又开始在边境蠢蠢欲动。在关中大败后,匈奴老实了好一阵时间。但经过五年的恢复,这群马背上的民族又恢复了狠劲。关中毕竟太远了,匈奴吃过一次长途跋涉的亏,不想再在同样的地方跌倒两次。雁门云中这些地方,就成了匈奴最好的选择。反正都是中原人的地方,攻打关中还是雁门云中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

当然,如果廉颇在邯郸,也改变不了赵王的决定。廉颇说话耿直,有什么说什么,这样的性格只适合在军队厮混,在刀光剑影的朝堂,只会给自己招惹敌人。以前有蔺相如帮持,还没有什么。现在蔺相如已死,朝堂之上大都是豪族出身,跟平民出身的廉颇完全不是一个阵营的人。廉颇主动请命离开朝堂,未曾没有这样的想法!(未完待续。。)u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