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民国之我不是文豪> 第五十四章 听人一声严大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四章 听人一声严大师(1 / 2)

民国之我不是文豪 漫渝 更新时间 2022-12-29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史语所初选人员全部到齐,王国维、梁启超聘请为顾问,史语所分为历史、语言、考古三个组,通称为一组、二组、三组,而陈、赵、李则作为主持各组工作的“三大主任”,也可以称为“三大导师”,或者“三大金刚”,反正在史语所编制内,这三人就是最牛逼的存在,连严不闻都得礼让三分。

成立之初,严不闻请过来的戴望瑜、苏文瑾等人自愿为各组成员,毕竟说起来他们的学识比起陈、赵、李真不算什么,还是多学学好。戴望瑜和两位老师被分给一组历史组的陈寅恪,另外两位大夏老师被分给二组语言组的赵元任,剩下的人包括苏文瑾则被安排给了李济,也就是三组考古组,最苦逼的一组。

史语所成立大会上,严不闻也提出自己的构想,也就是傅斯年提出过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反正现在傅斯年还没写出来,严不闻也就直接拿过来用了。严不闻明确提出:“历史学不是著史;著史每多多少少带点古世中世的意味,且每取伦理家的手段,作文章家的本事。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所以近代史学所达到的范域,自地质学以至目下新闻纸,而史学外的达尔文论,正是历史方法之大成……”

严不闻此等渊博的学识和天才的构想让三组主任频频点头,而之后严不闻将《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完全刊印出来,则完全地征服了三大主任。

严不闻在这本《旨趣》中提出了史语所三个标准:(一)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凡间接地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创造之系统,而不繁丰细密地参照所包含的事实,便退步。(二)凡一种学问能扩张它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三)凡一种学问能扩充它作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则进步;不能的,则退步。

严不闻还特别强调:“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我们不是读书的人,我们只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最后,严不闻嚯地站起,振臂高呼,颇有领袖风范:“把些传统的或自造的“仁义礼智”和其他主观,同历史学和语言学混在一气的人,绝对不是我们的同志!”

“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

“我们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华!”

很快会上指定了三组考察范围,前期用自己的金钱铺路,为一组找到故宫流出的档案资料,指定了汉简和敦煌材料的研究范围;第三组则划定了安阳与洛阳的调查范围,其中殷墟和龙山为重点。二组的语言调查工作也相应地开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