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武侠修真>我是白衣少侠> 三百一十三章 请跳过 科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百一十三章 请跳过 科普(1 / 2)

我是白衣少侠 春寒知年少 更新时间 2023-01-09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竹板,传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洪武)发明。因数来宝及竹板艺人都供奉朱元璋(朱洪武)为祖师爷,供奉朱元璋(朱洪武)的画像为手持竹板。竹板适用于各种曲艺说唱的节拍伴奏。因伴奏的曲种不同,板的数量也有2块、5块和7块之分。竹板板数多种;竹板使用毛竹制作,以选择不带竹节、无劈裂和无虫蛀的竹材为佳。竹板由两块长16~19厘米、宽7~8厘米、厚1厘米的瓦形竹板组成,上端用绳串连,下端可以自由开合。

竹板适用于各种曲艺说唱的节拍伴奏。因伴奏的曲种不同,板的数量也有2块、5块和7块之分。竹板使用毛竹制作,以选择不带竹节、无劈裂和无划痕的竹材为佳。竹板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度日。河北来京行艺的鼓书艺人刘丹池为谋生计,与其师张连奎放弃弦索,改用竹板伴奏演唱。刘丹池下传弟子分成两个支脉,一脉以金永贵为代表,下排万、福、来、临、贺、国、顺、玉、海、潮各字辈传人;又以一脉以王永祥为代表,下排春、德、庆、田、祥、常、如、胜、茂、宣各字辈传人。清末民初是竹板书在北京的兴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代表艺人,佘来荣、贾宝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在东安市场、朝阳门外、门头沟、天桥等地演出,极受听众欢迎。

图片

佘来荣英年早逝,未有传人。贾宝山收徒三人:张顺明及关顺贵(兼唱西河大鼓)、关顺鹏兄弟。关氏兄弟拜师不久,贾宝山遂去世,便由大师兄张顺明代师传艺。但关氏兄弟只学了竹板书的中、短篇,不能适应演出长篇的需要。民国十七年(1928)关顺贵、关顺鹏又拜鼓书艺人田玉福为师,学习了《战国春秋》、《跨海征东》、《薛家将》等长篇大书,开始在天桥等地打板演唱。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北京唱竹板较有影响的演员数关顺鹏和女演员宋相臣等。关顺鹏善于运用“京音”演唱,世称“北京竹板书”;宋相臣袭用河北乡音演唱,世称“河北竹板书”。经过几代艺人的不断努力,使竹板书的艺术水平大大提高,他们继承了河北竹板书唱腔朴实无华、乡土气息浓厚的艺术特色,并吸收了各种大鼓、小曲、梆子、评戏等姊妹艺术,丰富了竹板书唱腔的音乐,形成独特风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竹板在北京已罕见演出。

3五功三技编辑

五功三技为了给下一步竹板击节的各种『板式』创造条件,必须加强〝臂〞、〝肘〞、〝腕〞,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将『五功三技』的基本练习方法介绍如下:

“节子”基本功

『节子』的基本功分为五种,即:〝搧〞、〝撩〞、〝颠〞、〝摇〞、〝抖〞。(1)搧功:将节子立直,〝食指〞横穿底板前隙,〝拇指〞自然扬起,〝中指〞、〝无名指〞、〝小指〞,贴在底板的后侧,随即〝腕子〞摇动,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此动作就像搧扇子时手腕摇动一样。搧功要求动作自然,每半拍一个声音,速度平稳均匀。(2)撩功:以〝搧功〞为基础,速度加快一倍,用底板将上块板〝撩〞起,发出〝嘀〞的声音,用此功增强腕力。(3)颠功:将节子横握,拇指按在节子的顶端,肘、腕往上推动,使节子颠起,也发出单点〝嘀〞的声音,速度与撩功相同。(4)摇功: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拇指放在弟一块板的腰部,腕子左右摇晃,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当前四块托起的时候,再被拇指弹回,又发出〝嗒〞的声响,如此反复,前半拍为〝嗒〞,后半拍为〝嘀〞,速度均匀不要快。(5)抖功:在〝摇功〞的基础上,腕子急速抖动,继续发出〝哗....〞的声音,速度要均匀,切忌忽快忽慢。

“大板”基本功

『大板』的基本功练习分为三种,即:〝握〞、〝挑〞、〝扬〞。(1)握法:右手拇指为一方,其它四指为一方,将底板握住,侧面朝外,持板位置在拴绳处的下端,掌心与底板凹槽约有半个鸡蛋的空隙,手掌与竹板接触之处尽量密合,要能形成一个共鸣箱。肘和腕子向前推动,撞击前板,发出〝呱〞的声音。腕力似搧扇,速度较慢且均匀,手握竹板要松弛。(2)挑法:将拇指穿入拴绳处,用虎口轻轻夹住底板,另四指松开,协从拇指的动作,手腕转动,底板与前板的下端撞击,发出〝台〞的声音,类似戏剧乐器〝小锣〞的声响。(3)扬法:将底板握住后,臂往上扬,前板随着扬起的〝贯力〞,向上起翻,与底板成平行。然后,臂肘下落,发出〝呱〞的声音,反复进行。另外还有一种综合〝挑法〞和〝扬法〞的操作。在上述〝挑法〞的基础,手腕转动更为用力,以底板下端与撞击前板,发出〝特〞的声音后,顺势将前板扬起。再将前板往下砸,发出〝呱〞的声音,反复进行。

4合成编辑

口诀

单项练习熟练之后,进入合成节段。可按〝数来宝〞,〝三、三、七〞的板式,基本点儿合成,口诀为: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心念手打:(每小节为一拍)口诀:│一二│三0│三二│一0│节子:│嗒嘀│嗒0│嗒嘀│嗒0│大板:│特0│呱0│呱0│呱0│口诀:│一二│三四│五六│七0│节子:│嗒嘀│嗒嘀│嗒嘀│嗒0│大板:│特0│呱0│呱0│呱0│

练习要求

(1)位置:敲打节奏时,〝节子〞与〝大板〞侧面朝外持板姿式,〝低〞不能超过腹部。在练习的时候,动作要求伸展,里外前后,左右上下,运动自如,为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立搧〞、〝平撩〞,可进可退,防止一种姿式的倾向。(2)节奏:以钟表速度做为节拍的标准,〝时钟〞、〝手表〞行走的速度有快慢之别,在练习时可采用各种速度,练习节奏的准确性。(3)音量:要有〝强〞、〝弱〞的控制,要掌握节子方面的五指功能。其功能为:拇指为挡,食指为挑,中指为托,无名指为贴,小指为协。五指间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图片

5演唱板编辑

演唱时,为配合各种句式,所采用的『板点』,用来烘托情节,这里称为『演唱板』。演唱板主要誁『节子』的运用:

基本点儿

是叙述句子时用的板式,也是全段基础。使用时,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腕子左右扭动,先用底板将前四块板推起,发出『嘀』的声音,待回来时撞击底板,又发出『嘀』的音,当弟二次推起时,拇指横在节子的腰部踫出『嗒』的音,拇指又借样回撞击底板,又发出『嗒』的音,如此反复,要求速度均匀,较慢。嘀×嘀嗒×嘀×嘀嗒×

单点儿

拇指将节子的『顶端』按住,用腕将节子托起时,拇指下按,撞击底板机,发出『嗒』的单点机声音,此节奏适用于『垛板』为1/4节拍,速度较快。嗒×××××××

双点儿

腕子左右扭动将节子推动,拇指将节子的腰部挡回,撞击节子的底板机,推起时发出『嘀』的声音,挡回时发出『嗒』的声音,如同钟表的摇声、产生了双点节奏,适用于『俏口』的句式: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垫点儿

用于句子的结尾处。在演唱肘惟恐节子音量压演唱嗓音,因此,节子的音量要适当,当句子结束时,再加大节子的音量由于上述要求,才产生了『垫点儿』,但速度和演唱时一样,发出『嘀嗒』的声向,大致分为三种。(1)句尾垫点儿:○满山.的森林密屋屋,○嘀嗒嗒○(2)无板垫点儿:句子演唱时无拍节,和说话样,使用垫点时再加节奏。象『山东快书』的句式演唱相仿,唱完一句后加『铜板』的过门儿。二武松一听火往上撞。○嘀嗒嗒○(3)达花垫点儿:句尾加垫点,发出『嘟』的长音,或句中加垫点机。○一轮红日东方起,看日出,(嘟.....嗒○)您奔东岳蹬泰山。

颠点儿

将节子平端,放在腰的位置,拇指按住节子的『顶端』,腕子上下颠动,发出来『嗒』的单点声向,节奏1/4节拍,一字为一板,板起家出,字停板上的板式。嗒××××××

火车点儿

与火车行进时发出的节奏相仿。要求速度均匀,双人快板或数来宝适用此点机,因它节奏鲜明一拍即合。嗒××嗒××嗒××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