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1926之崛起> 第四百零七章 布局 一亿人实边计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七章 布局 一亿人实边计划(2 / 2)

1926之崛起 深蓝2000 更新时间 2021-07-15

据他研究历史资料发现,全年没有月食的年份,每18年中在11年和18年会出现两次,而这样的年份绝大多数都发生了水灾,31年正式这样的年份……</p>

宋哲武很想给这些人讲讲厄尔尼若现象,最后还是忍住没说。</p>

不过,这几个人已经听明白了宋哲武的意思,那就是宋哲武认为,31年中国会发生大水灾!</p>

这种未卜先知的匪夷所思的说法,如果换在别人说,这几个人都会不屑一顾。可是从宋哲武这个被研究院专家们奉若神明的人嘴里说出来,他们又不敢不相信。</p>

一亿5000万亩就一亿5000万亩吧,反正粮食多了总不是坏事情。当然,这个前提是必须要有大量的劳力。现在太原行署和绥远只能组织起几万劳力参与垦荒,绝大多数的壮劳力都在参与太库铁路建设,只好先开垦太原行署和绥远河套地区的荒地。</p>

农业生产要做到旱涝保收,就必须要有完善的水利系统。太行行署所在的晋中和晋西北地区,太原附近区域水利系统较为发达,尤其是贾继英早年和徐一清、榆次的马继祯、阎阎哲成等人修建的天一渠,更是灌溉了太原周边的十多万亩土地。</p>

可是晋西北水利设施就要差了许多,许多地方还绝对是在“靠天吃饭”。</p>

对于现有农田的水利设施的修建是必须要做的,当然,这些地方的水利设施农业水利委员会只需拿出方案,并派人督导执行就可以了。具体的工程安排和民工组织都是由各县组织村民来义务修建,毕竟这可是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p>

最麻烦的还是黄河岸边的水利设施建设。</p>

黄河岸边有近百万亩滩涂盐碱地,要整治盐碱地,就必须要有完备的水利排灌设施。改良盐碱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制止土壤反盐。</p>

此外,还要采取一些配套措施:如引淡淋盐,也就是用大量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覆盖,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水分蒸发返盐;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与椿棉间作等。</p>

说到生物措施,宋哲武可是在穿越前听说了,陕西当时使用蚯蚓粪便改良盐碱地效果出奇的好。他现在恰恰就有大量的蚯蚓粪便肥料。</p>

这是因为,不仅他在涞源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开展蚯蚓养鸡,就是晏阳初在定县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也引进了宋哲武提供的蚯蚓养鸡的法子,两地有大量的蚯蚓粪肥。</p>

上述这些措施中,其它的都好办,最难的就是引水排灌。</p>

按理说,黄河岸边的滩涂引水排灌不应该存在多大问题,可是从河曲到柳林这段四百多里的河岸,因为连年护堤,多数堤岸都要高于岸边滩涂,在这样的河堤上开口引水那是万万不可以的,否则一旦发生洪水,非出现决口不可。唯一一个办法就是抽水灌溉。</p>

抽水需要的水泵倒不是问题,现在太原的工厂就可以制造。只是水泵抽水那是需要电的,而现在太原行署恰恰就最缺电。</p>

因为宋哲武现在大量建设工厂,对电力需求十分旺盛,尤其是那十台电炉更是耗电大户,现在太原城里已经不得已出现定时限电了。新建的几个大功率发电厂还需要时间。而且,即使是新电厂建成后,也不会马上满足黄河岸边的电力需求。</p>

这是因为,仅有电厂是远远不够的,电力的传输是必须要有电力传输线路才可以送到需要的地方的。而现在宋哲武最缺的就是铜,大规模传输电力,导线的容量必须足够大,铜线足可以满足排灌需要。而铝传输功率要相对小许多,大概是铜的五分之一。</p>

山西虽然不缺铝,可是铝线必须要做得足够粗,这样重量就必然要增加。尤其是现在太原还做不到高压传输,损耗极大。</p>

对于这个难题宋哲武很是头痛,可让他没有先到的是,这个问题竟然很容易地让农委会的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水利专家曹瑞芝给解决了。</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