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1926之崛起> 第五百五十三章 抗战 波澜(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五十三章 抗战 波澜(二)(2 / 2)

1926之崛起 深蓝2000 更新时间 2021-07-15

就这样,南京和广州方面还没谈出多少结果,第19路军倒是先接到命令,接防南京上海。</p>

中国学生一向富于爱国传统,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大片国土沦陷,学生们不可能不奋起抗争。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却让蒋委员长感到十分烦恼。</p>

9月24,上海各大学抗日救国会代表到南京请愿,蒋介石日记中即有“上海学生狂激”之语。紧接着,南京中央大学学生1000余人到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其后,又到外交部请愿。外交部部长王正廷因为和日方的交涉全无结果避而不见学生们,这引起了学生愤怒,他们冲入王正廷的办公室打砸,并且还打伤王的头部。</p>

感觉万分委屈的王正廷,马上向蒋介石辞职,虽经蒋介石再三挽留,可是王正廷铁心去职,表示要专心做好奥委会工作。蒋介石无奈,最终只好同意王正廷辞职。</p>

第二天,上海复旦大学学生5000余人又到达南京,会同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学生到国民政府请愿。蒋介石虽然认为,“其必为反动派所主使,显有政治作用。时局严重已极,内忧外患,相逼至此,人心之浮动好乱,国亡无日矣!”可是为了尽快平息学生们的愤怒,也对国内舆论有个交代,蒋介石接连接见进京请愿学生数万人。</p>

蒋介石在给学生的讲话中声称,“本席亦抱定与国民共同生死之决心。以诸葛孔明出师兴汉、岳武穆尽忠报国自况”。又称,请愿分散政府精力,要求学生返校读书;如愿从军,可编入义勇队训练。当日,学生大批返沪。</p>

这使蒋介石略感安慰,日记云:“青年爱国,知守法纪,岂非一最好现象耶!”“数日以来,对各地来京之学生接见训话者约二万人,余可谓用尽精力以应之。幸未发生事故,且受〔收〕几分好影响,是乃对内最难最险之关头得以平稳过去,岂非至诚足以动人乎!”日记又云:“对日固难,而对内更难。倭事乃由国内卖国者所发动,胡展堂、陈友仁之肉,不足食矣!”</p>

尽管蒋介石一再接见学生,表示抗战决心,但是,由于不见实际行动,学生们对南京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态度日趋激烈。北平大学生示威团到达南京。蒋介石日记云:“闻其名辄为诧叹,不向敌国示威,而向政府示威,此中国之所以被辱也,设法制止之。”</p>

当日下午,蒋介石对北平各校代表及各处大学生1200人作长时间训话。次日,北大南下示威团在南京游行示威,呼喊“反对政府出卖东三省”、“打倒卖国政府”等口号,南京国民政府即采取镇压措施,蒋介石日记云:“北平大学生示威团在京暴动,殴辱军警,乃即拘捕百余人,唯禁止军警开枪。”</p>

南京国民政府的镇压措施进一步激起了学生的反对。济南、北平、上海学生大批在车站候车,准备到南京请愿。</p>

蒋介石接见武汉大学及南京抗日会学生后,在日记中写道:“青年之无智无礼,殊为民族寒心也。”又记“中大学生枭〔嚣〕张已甚,各处学生亦为少数**所操纵。”“于此危急之际,若惮杀戮惨痛,若不准备最大牺牲,何能达此目的。如能幸免流血,则为党国之福;否则,唯有以菩萨心肠而发雷霆天怒,有何畏忌哉!”“一般书生对万恶反动盲从之学生仍主放任,不事制裁。呜呼!天下事皆误于若辈之手!”</p>

同日,上海各校学生5000多人再赴市府请愿,要求惩办市公安局长及市党部工作人员,释放被绑架学生。张群亲自出面,并且当场答应马上释放被铺学生,这才把学生们安抚下去。可是,下午5时,学生300余人又到市党部请愿,因党部主要负责人已经下班走了,见无人接见,学生们冲进党部,将市党部办公室捣毁。虽然近几日上海市警察局已经向市府和党部这样的重要机关派遣了大量警察进行保护,可是因为上面严令不准开枪,被铺的学生又被张市长刚刚释放,警察们也不愿再惹麻烦,只能干瞪眼,眼看着学生们打砸市党部。</p>

这件事发生后,令蒋介石大为震怒,认为再不能放任学生肆意冲击政府机关,开始与有关人员商量解决办法。</p>

当晚,在会商镇压办法时,何应钦态度犹疑,这引起蒋介石的极度不满。日记云:“敬之到紧要关头,彼必毫不负责,而且怨恨无权,此最可恨之事也。”</p>

第二天,北平南下抗日救国示威团500余人赴外交部示威,将各办公室捣毁,续赴中央党部,将蔡元培、陈铭枢殴伤,架出门外。警察鸣枪,夺回蔡、陈二人。蒋介石在日记云:“学生暴横至此,而先辈犹主宽柔,竟使全国秩序不安。如此无政府放任主义,何以能完成革命立国之责任也?”</p>

紧接着,南京、上海、北平、江苏、安徽等地学生万余人在南京举行总示威,砸毁国民党中央党部党徽。下午,因抗议对运动的不真实报道,又捣毁《中央日报》。这让蒋介石再也无法忍受,下令出动军警镇压,当场重伤30余人,拘捕63人。</p>

蒋介石在当日的日记中写道:“无法已极,若再不制裁,诚欲败坏学风,无可纠(救)药,灭亡种族,近在眉睫矣!”</p>

国内政治人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反应最迅速的当属在泰山读书的冯玉祥,他在国共两党发表通电后,立刻发布通电,不仅强烈要求中央政府坚决停止内战进行抗日,还强烈谴责中央政府消极抗战的做法。</p>

冯玉祥的通电立刻得到了国人的认同,许多地方的学生们在游行时,就打出了罢免张学良,欢迎冯玉祥出山的标语。</p>

就在南京开始镇压学生发生流血事件的当天,宋哲武也发表通电,宋哲武在通电中表示,第四路军已在四平街成立了以韩光第为首的东北抗日总队,坚决抗击日本侵略者。宋哲武在通电中誓言:第四路军将倾全力抵抗任何外族入侵,不管是苏联侵略者还是日本侵略者,只要他们还抢占一寸中华民国的神圣领土,第四路军都将不畏牺牲,与之拼死周旋到底……</p>

宋哲武在通电中还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坚决抵制日货,不同日本人做生意。率先宣布,北方边防长官公署所属范围内,任何销售日货,以及同日本人做生意的商人都将被驱逐出境。</p>

同时,宋哲武还在通电中表示,他已在太原恢复成立东北大学,东北学生免除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希望东北各大院校流亡进关内的教师、学生尽快赶到太原复课,学成本领,为持久的抗战贡献力量。</p>

宋哲武的通电,再次得到国内舆论的全面盛赞。</p>

不过,对于宋哲武的赞誉,反过来有更加激起人们对张学良不抵抗,拱手把大好河山让于日军的行为的蔑视。</p>

北洋以来,国内众多有特点的将军,都有被国人冠以“赞誉”称号的习惯,比如“倒戈将军”、“狗肉将军”、“辫子将军”等,只是现在这些“赞誉”称号的家族中,又多出了一个不抵抗将军。而且,这个不抵抗将军的知名度还更高,如果以被媒体提及和在国人当中的知名度这两个指标来衡量,“不抵抗将军”在众多“赞誉”称号中,早已勇夺第一。</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