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人在大唐,谋朝篡位> 第四十八章 太子李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章 太子李诵(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东宫少阳院,太子李诵正在和侍读对弈。

李诵是本月月初被正式立为太子的,他是长子,其母又位在诸嫔之上,而且本人慈孝宽大,仁而善断,涉猎诸艺,擅长隶书,于朝野之中素有贤名,被立为太子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只是太唐德太子并不是那么好当。

一代目李建成为李世民所杀,五子俱见诛。

二代目李承乾因为二凤对魏王李泰的过度偏爱,给他造成了强烈的危机感,以及他自己生理的缺陷和心理的敏感等等多重原因最终走上了谋反之路,被贬为了庶人,流放到了黔州,旋即忧愤而死。

三代目李忠在武媚娘的耳边风下失去太子之位,最终被李治赐死。

其后的太子李弘在武则天摄政的那一年猝然离世。

李贤、李显、李旦三个倒霉蛋先后被废,自不必说。

四代目李重照、李成器、李重俊和他们父辈经历的差不多。

五代目的李瑛成就了唐玄宗一日杀三子的赫赫威名,直到今上继位才得以沉冤昭雪。

也就六代目李豫和七代目李适得以成功继位,但也绝不是一帆风顺。

而且自玄宗之后,大唐太子的地位就江河日下了,其影响力与之前也不可同日而语,比如初唐之时,皇帝为了方便太子太子联络其属官,召见其臣僚都是令太子居于东宫。

而自玄宗之后,太子多居住大明宫皇帝寝殿旁侧,因为太子又称少阳,所以其寝居燕乐的“内宫”又称西少阳院。

既然有西少阳院,那么就必然有东少阳院,东少阳院为太子料理政务的“外廷”,在中朝含元殿东。

与李诵对弈的是年近三旬的翰林院待诏王叔文,他便是因为棋艺精湛,才得到李适赏识,被其任命为太子侍读。

当然了,王叔文不止会下棋,而且略知诗书,喜欢谈论治国方略,颇得李诵信赖。

二人边对弈,边谈着朝中的人事。

“老令公早已不问政事,朱司空虽在京中,但兼任凤翔节度使,自以为使相亦不问朝政,乔相(乔琳)年老昏聩,奏对之时语无伦次,且又不合时宜,在位八十余日便被罢为工部尚书。

今崔相公(崔祐甫)又病笃,朝中大权恐怕要落入杨相一人手中了。”

李诵捻起一枚白子放入棋盒之中,微笑道:“待诏何意?”

“自古相权操持于一人之手,岂是好事,李林甫、杨国忠、元载俱为前车之鉴啊,一旦权柄集于一人之手,他们难免会网罗党羽,排除异己、祸乱朝纲。

更何况杨炎还是元载一手拔擢的,臣估摸着他掌权之后,定会对朝中的忠直之士打压报复!”

李诵听完之后,沉吟片刻,抬头望向王叔文,道:“当不至于如此吧。”

王叔文苦笑道:“杨炎心胸狭隘,睚眦必报,此番重回中枢,不知道要生多少波澜。

不说别的,便是要改革税法,改“租庸调制”为“两税法”,就不知要动摇多少世家豪族的利益,自战国以来,秦汉魏晋、后魏后周后齐隋唐哪朝哪代的赋税制度不是以人丁为主,而他却提出什么“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如此一来,世家豪强岂能善罢甘休。”

李诵皱眉道:“你不是也常说国家需要变革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