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再请一天假(2 / 2)

外公说起她和外婆是怎么走到一起的,那个年代到了年纪媒人上门介绍,互相看过条件觉得不错,让媒人传个话,父母同意,就结婚在一起。外公笑着说那时候没有什么自由恋爱,但他们也吵吵闹闹恩恩爱爱在一起六十年,今年刚好是他们六十年的金婚纪念。外婆是没有文化的传统乡下女人,而外公出身书香,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不知道当初两家是如何同意结亲的。外公的母亲很有文化,年寿很长,我还记得有一次她和外婆同桌吃饭,老太太聊起一个话题,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引用了先生的一句话,外婆一边嚼着饭菜,一边问“哪个说的?小李?哪个小李?”老太太一脸郁闷,话题无法再继续下去。而外公在那个年代上过中学,文化程度较高,年轻时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曾经骑着马从江苏到内蒙讨生活,他说那时候在包头冷的受不了要蹲下,立刻被人抱起来,说蹲下就冻死了。

在特殊年代,因为家庭原因,外公被戴过高帽,那时是外婆一直陪着他度过了人生的寒冬,给他温暖没有让他冻毙于风雪。作为客家人,外公外婆一家在村上被疏远,独门独户住在一条小河边,没有亲族的帮助。他们养育了四个子女,在日子最困难的时候,外婆的娘家,她的母亲和父亲会挑着新碾的米、麦粉来接济。外婆的母亲和父亲都是高寿,我都见过,外婆的母亲是大家闺秀,裹过小脚,永远穿一袭干干净净的蓝布衣衫,一头银发梳得整整齐齐。她那时对很小的我说,要经常梳头,对身体好。她还会给我刮痧,给我去湿气,治我的咽喉痛。外婆的母亲对外婆极好,后来她意外去世时,外婆很伤心,说这辈子没有对老娘尽好孝。她把更多的爱都给了子女,家里再苦再累,没让孩子落下读书。我的母亲、舅舅、姨娘都读到了大学,在那个年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父母和子女之间似乎总是这样,下一代欠上一代的,要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还,生生不息的继续下去。第二天下午的时候,我在房间休息,想写会儿小说却一个字都写不出。忙活了两天没怎么合眼的妈妈进来和我说说话。她说她没有对外婆尽好孝,如果当初坚持让外婆查一下肠镜,早点发现肿瘤,那外婆就不用受那么多苦,今天也能更好的活着。其实我知道,我妈已经尽力了,在外婆得了癌后,寸步不离照顾了她整整四年。家里同时发生了很多其他事,她都一个人扛了下来。她说起外婆曾经对自己母亲的愧疚,一如现在的她对外婆的愧疚,而我又想起我亏欠了我妈多少?父母的恩情实在是难以还清,看着妈妈的眼泪,我尽量让自己轻松一些。大家都是这样,在一起时互相安慰,说着轻松、宽慰的话。然后自己躲起来,偷偷的抹眼泪。

半夜我始终睡不着,躺在沙发上,想起我妈说,“妈妈没有妈妈了”,我也失去了最亲的外婆,我知道这个世界有些东西终究失去,再也回不来了。我想起大约20年前的一个夏夜,暑假我和外婆一起在舅舅家,年纪尚小的我躺在床上,刚刚有些懂得死亡的我忽然想到有一天外婆会离我而去,竟呜呜呜在床上偷偷哭了。二十年弹指一挥,我懂得了很多,失去了很多,但真到失去来临时依旧悲痛难忍,心终究缺了一块,将汨汨的流血,在每个回望的时刻隐隐作痛。人间至爱,亦是人间至苦,望各位书友理解。但我也会尽快回归,因为失去后会更清楚要好好生活与工作,赋予人生更多的意义,更好的面对失去,承受失去。

明天不一定会更好,但明天总会来,总要来。愿各位珍惜眼前,珍惜所爱,尽心尽力,少留遗憾。晚安。<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