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姐的店里出来,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黄姐解了围裙换了鞋子,将他们送到街口。孙杨有点儿意犹未尽的样子,黄玉珍自然看得出来,含笑说:“这次找到了我这里,以后有空就要常常来看看你姐。”
孙杨说:“只要黄姐你不嫌烦,我就常来。”
“说什么呢!”黄姐嗔怪地说,“只要你常来,我就高兴。”
告别黄姐,两个人仍然是走着回去。夜色中,稀稀拉拉的路灯照着已经清冷下来的街道,行人和车辆已经极少,这里并不是黄州的繁华区,所以十点多就已经没有什么人了。
孙杨还在想着黄姐说的话,想着那些早就想过无数遍的创业想法,只是不知道哪一天才有机会开始,又是哪一天才能成功?
张文定这小子也在回味黄姐,不过他想的却大不一样。他揽住孙杨的肩膀笑嘻嘻地说:“你这个老乡还真是漂亮。”
对这位一起打工的伙伴,孙杨其实并不是感觉那么好,也就是说关系一般,并没有把他当什么无话不谈的知交。原因在于张文定平时总是有意无意间表现出“我是黄州城里人”的某种优越感,这使孙杨常常感到不悦。不过,总的说来,张文定还不失为一个可交之人,平日两个人还是处的不错。这时候听他这么说,便笑着说:“黄姐是漂亮,去年第一次遇见她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黄州人呢。”
张文定这次说了老实话:“就是在黄州,这样的漂亮姑娘也是不多呢。”
这一点孙杨也有同感,两给人就这么谈论着黄姐和她的两个徒弟,嘻嘻哈哈地一路回去。
随着孙杨在柜台促销时对美娜袜子的特殊“关照”,美娜的产品销量在节节的上升,比起以前,每天总能多批发出几十上百双去,算起来,一个月多销出两千双看来问题不大,想到自己这个月可能会增加的一百多元的收入,孙杨的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随着季节的变化,丁东林的摊位上陆续的撤下了秋冬的棉毛袜,新上的货基本上全都是比较薄的腈纶袜或者是薄薄的尼龙袜子。
这一天来了一个熟客,去年的时候孙杨接待过一次,是个青海人,孙杨还记得他上次的要货量不算少,只是他来的次数不多。这个顾客这次要的还是比较厚实的腈纶袜子,听孙杨说手里的货不多,很是失望,想了想说:“那我还是上别处再看看吧。”
看他要走,孙杨忙说:“你先等一等,我问一下老板娘。”
老板娘赵映梅刚刚接待了一个黄州本市的熟客,孙杨赶紧把这个青海客人的事情说了,赵映梅听说要五千双袜子和三千双手套,知道是一个大买卖,连忙过来亲自招呼。只是无奈她手中的哪一个品牌的棉袜,也没有五千双的存货。这时候打电话发电报让小姑子从浙江发货过来,最少也要十天时间,唯一的办法是拿几个牌子的货凑一下。
这位青海客户听她的建议,显然不满意,再看看老板娘举出的几种不同牌子的厚袜子,明显在颜色和款式上都差别很大,就说:“这样吧,我先去别家看一看,如果别家也没有,我们再谈好不好?”
赵映梅也只好同意。
孙杨想起美娜的章育民说过他那里好像还有冬天积压的好几千双腈纶棉线袜,但是在这里又不方便说出来,心里暗暗的着急。
看这个青海人转往别处,孙杨悄悄地往裤兜里塞了一双美娜的腈纶棉线袜,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对赵映梅说:“赵姐,我肚子疼,去个厕所。”
赵映梅没做成这笔大生意,心里正烦着呢,也没有在意真伪,看看他的表情说:“没事吧?”
孙杨蹙着眉,用手捂着肚子,说:“没事,可能是中午我买的杏皮不干净,吃出了问题。”
“你呀,”赵映梅没好气地说,“买什么小摊上的东西?要不去市场外那个诊所看一看!”
孙杨正等着她的这句话呢,顺坡下驴,说:“我先去个厕所,如果还不好,就去看看大夫。”
正好张文定也在,暂时不缺人手,赵映梅说:“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