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铁衣志> 第一百零五章 前尘因果01(外传3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五章 前尘因果01(外传35)(1 / 2)

铁衣志 一舟横江 更新时间 2023-04-2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命运之所以叫作命运,非但在于命是由运而生,亦在于运是由命而决,命与运从来都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有些人的命硬,却时运不佳,有些人时运兴旺,却怎奈薄命;

自古以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才有了无数人愿意为了一朝富贵,而去牺牲掉数十年华,农夫耕种如此,武人修行如此,书生苦读如此,哪怕帝王将相高居庙堂,亦要为一国之荣华,而劳心费神数十载。

这个道理,武人出身的司马玉秀晓得,书生出身的李淮安晓得,自打出身便注定为人中之龙的李玉更加晓得。

然而,出身于武将世家,就必须要去效死沙场么?出身于书香门第,就必须要去寒窗苦读么?出身于帝王之家,就必须要君临天下,将一人的命运,与这天下的命运牢牢地绑在一起么?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这似乎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天下间千百万的生灵,自打一出生,那一辈子的命运就被定了下来,你要改变命运?可以,但你却要付出常人百十倍、千万倍的努力,却还可能求而不得。

世人从未想过的问题,李淮安去想了,不仅仅是因为陈琼身死,更重要的是,他本就有着放浪不羁的魂灵,他要让李玉也来想,要让司马玉秀也来想,他们三个自小便情同手足,既然自己要做梦,那也应当拖着他们一起来梦!

是否有一种国体,可以让命与运兼得,非但国家长治久安,而且生民不用仅仅为了维持生计去奔波劳碌,人人可以去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农夫不用日面黄土,武人不用血洒疆场,书生不用穷经皓首,哪怕是帝王人家,也能从万宗的国事里头解脱出来,像少年时般,拥有自己的人生。

这样一个朝代,需要四海的太平,需要强大的国力,需要万民的自觉,需要官衙的精干,总之,要想人人能畅快地消费,必要人人能高效的生产,所有的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一个高度自治的理想政体之上。

生民之自由,谈何美丽,谈何虚幻,如少年的梦一般,日思夜寐之间总生向往,却又不知何时才能真正触摸得着。

这太理想,这太虚浮,但少年人从来不会畏惧去做梦。

这个梦,他们一直做到了如今。

楚历147年初,楚王李显即将走到他生命的尽头。

在位二十年,李显在世人眼中无功无过。

楚国本就是中原南方三国中最强盛的一个,相比北方三强秦、晋、赵,楚国对吴、越两国的优势与威慑,足以让其能够在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下发展中兴,温热的气候与平坦的地形,也让楚国数十年间无灾无害,纵使是平民百姓生活拮据些,但却至少衣食住行还是堪能保障,朝廷虽不至于富甲天下,但却也算得上是收支平衡,开销有度。

这样的一个王朝,于皇亲国戚文臣武将来说,外没有战事,内没有骚乱,似乎是显得单调无聊了一些;但是对百姓而言,每日里吃完早饭想午饭,吃完午饭想晚饭,所做的不过是自己世代都熟悉的琐事,平平淡淡,却来得真真切切,多数人便也能知足了。

然而,当所有人都快要过惯了如此平淡的日子之时,天子却要换了。

李玉服丧完毕,登基称王,而他自幼的两个伴读,国相李准之子李淮安与兵马大将军司马韬之子司马玉秀也从此走上了前台,世人皆知道这三个少年都与他们的父亲不同,非但锐气十足、雄心勃勃,而且坚忍果断、言出必践,改革的新政很快便如雪片一样飞向了朝堂之上:

商贸的支出第一次超过了对农桑的支持,非但如此,从事耕种与手工的人家也将可以在户部重新登记,转行去做行商,楚国的商队在朝廷的支持下行走向中原各国,甚至走向沙棘,走向南蛮,楚国的特产走向各族各地,再换成各式各样的商品云集到楚国的集市上,为商人们带来白花花的银两,也为朝廷带来更多的税收;

官员的选拔也废除了察举制与征辟制,改由每年由吏部出题,供天下士子才人前来赴考,凡有真知灼见者,无论出身,一律登用,仅仅第一年,就有无数平民子弟争先恐后涌入官衙,摇身一变成为百姓的父母官,这些人更懂得民间疾苦,也更明白百姓所需,李玉的新政颁布,在平民出身的基层官员的运作下,更是如鱼得水、畅行无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