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隋朝大老板> 257太子故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57太子故事(2 / 2)

隋朝大老板 李四叹花 更新时间 2023-06-03

至于隐太子杨勇,则是杨坚称帝后便已册立,直到到开皇二十年才被废去,算起来足足做了二十年的太子;他性格宽仁随和,率意任情,尤其礼贤下士,深得朝廷大臣和世家名望之士的拥戴。

可惜的是,他像很多王朝的第二代继承人一样,最终并没能获得帝位,而是以悲剧收场。

像他一样的太子,有秦朝的扶苏,前汉的刘盈,唐朝的李建成,宋朝的德昭,明朝的朱标,还有后清的毛......

但杨勇悲剧,却是因他的性格和执政理念造成,如果是汉或者唐,甚至除了隋以外的任何一个朝代,杨勇都将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众望所归,而偏偏他是生在隋朝。

从立国到最后的大厦倾倒,战争贯穿着大隋的始终。

杨勇文弱的肩膀担负不起这个特殊时代的变革,四百年的天下分裂,无数短命的朝代更迭,胡强汉弱的社会格局,一江南北的敌视对立;还有与朝廷鼎足而立的门阀世家,根深蒂固的九品中正,与皇权比肩的关陇权贵,虎视眈眈的突厥强胡,此起彼伏的边患动乱等等,不一而足。

面对危机四伏的新隋帝国,对面强大无比的门阀集团,杨勇的宽仁随和便显得力不从心,他只能是一个善于妥协的守成君主,而绝不是一个解决危机、开拓进取的强势帝王。

也正因此,杨坚最后选择了胸怀大志且在久经战阵的杨广,但他却忘了一点,杨广在扬州坐镇近十年,一直在安抚和治理南方在朝中并没有什么势力;杨广的势力是军方和南方华族,在朝廷中根基浅薄。

苏游无师自通地权衡着当时朝臣间的势力分布,也进一步地了解了杨广当时的处境。

来护儿见苏游点了点头,想着他大概懂了,于是言简意赅地说道,“隐太子杨勇性格宽和,礼贤下士,而且做了二十年的太子,受他恩惠的人还是不少的,当时的纳言高G还有以元氏为首的关陇集团无时不想颠覆陛下的太子之位,这些人中又以柳述为首。”

苏游听来护儿说到这的时候,插了一句道,“岳父说得不错,但陛下不也一样的礼贤下士吗?说到底怕还是执政理念不一样,先帝均天下田亩,大索貌阅之举已是眼中侵犯了权贵们的利益;若是隐太子做了天子的话,只怕先帝定下的国策就会大肆松动,而皇权旁落,那些关陇权贵自然会成为第一批既得利益者。”

来雁北点了点头,随即说道,“贤婿分析得极有道理,恐怕下面的故事你也猜到了,那天是七月十三.......”

苏游记得那一天,因为长安城从那天开始就遭遇了连续七八天的大雨,真真是百年难得一遇。

“那天午后,陛下正打着呵欠在亭子里批阅奏折,忽然听到有脚步声传来,却是晋王杨昭。晋王长得有些肥胖,陛下向来是不待见这个儿子的,带晋王此时却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刚才他在进仁寿宫的时候似乎碰到了隐太子杨勇跟着柳述进了仁寿宫。”来护儿绘声绘色地说起了当日的场景,就如他正在现场一般。

苏游不自然猜到了杨勇最终还是没能见到杨坚,至少历史书上是这么写的。――但史书常与真相无关。

当后人描述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杨广那时正在调戏杨坚的宣华夫人和荣华夫人,更让人不解的是,杨广竟然强奸不遂,见事情败露,竟恼羞成怒地把气得要召杨勇的杨坚就此弑杀。――至少苏游所知的《资治通鉴》是这么记载这段历史的,――而接下来,就是所谓的同心结事件了。

事实上,杨广对杨勇也是有所防备的,杨勇进了仁寿宫以后便被宇文述拦了下来。

但杨广从杨勇被柳述带来的仁寿宫的消息中意识到了看押杨勇的守卫被柳述收买了,从而也进一步地认识到了危机所在――仁寿宫的守卫会不不会被柳述收买?若真这样的话,他不会篡改陛下的旨意,矫诏费了自己?

“陛下倒不担心隐太子能见到先帝,其实他早已猜到这隐太子出现在仁寿宫的可能性了,他也早布置好宇文述在殿门拦阻,但他却意识到因柳述而带来的转机,随即吩咐晋王杨昭去找杨素带东宫十率前来换防,以及抓捕柳述元岩等逆臣。”

在来护儿的口中,杨广的形象有些高大,至少可以从中看出他临危不乱的大将之风。

来护儿紧接着又说了起来,“陛下让晋王把消息传出去以后,便拉着太子仆宇文化及和左庶子张衡往先帝的寝宫而去......”

苏游点了点头,表面上杨广此时临危不乱,但实是最凶险最无助的时候,但此时宇文化及就在他的身边,这也难怪宇文化及以后三番两次地忤逆他,却每次都能得到宽恕了。

“三人刚出门时,一个太医跑来报告了先帝驾崩的消息。陛下听说只有他一人知道这消息时,随即一剑杀了他,而后一路小跑着往先帝的寝宫而去,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两样东西,那就是传国玉玺和兵符。”说到这的时候,来护儿停顿了一下,尔后才心有余悸地说道,

“如陛下所想一致,此时在先帝寝宫戍卫的二十名守卫的小队长早已经被柳述收买了......”<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