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明朝第一弄臣> 第92章 志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章 志向(1 / 2)

明朝第一弄臣 鲈州鱼 更新时间 11个月前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这个疑问在谢宏心头已经盘旋了很久,不过他却历来都没跟人说过。他亲近的人傍边,只有马文涛算是有些见识,可听到自己升职为千户的时候,那家伙也是乐不成支,又如何跟他商议?二牛跟晴儿都是唯自己马首是瞻,董平更是只对炼铁铸钢有兴趣罢了。

既然没人商议,他也就把这个疑问放在一边,只当是刘瑾那个死太监反常,连因果都搞不清楚罢了。否则怎么会只看重宝贝,不看重做出宝贝来的匠人呢?

曾鉴说话的时候,他已经隐隐有些想法,到了曾鉴最后这句出口,谢宏心里也是电光一闪,不由脱口而出:“难道刘瑾那个死太监也跟那些士年夜夫一般的想法……”

话一出口,他就暗叫糟糕,这话怎么能说出来?死太监现在可正是得势呢。并且,又一个疑问浮现出来,曾尚书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明明自己就没有对董平说啊。

“贤侄果然思路敏捷。”听了谢宏的话,曾鉴脸上却露出了微笑,道:“自古以来,阉竖屡屡为祸,而为祸最烈的往往都是那些以士年夜夫自居的,数十年前有一个王振,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结果致使土木之变,险些倾覆了年夜明社稷,汉人江山。”

“现在又有了一个刘瑾,虽然不学无术,却经常以士年夜夫自居,就连士年夜夫对工匠的态度,也是学了个十足十。朝野上都说老夫愤恨阉人,其实老夫又岂不知,宫中阉人多是可怜之人,老夫恨的是那些得了权势,存了非分之想的阉竖。”

谢宏松了一口气,至少这位曾尚书跟刘瑾是不和的,自己刚才的失言应该没关系了。

“曾伯父,你怎知道小侄和刘瑾……”有私人关系,又有共同的仇敌,谢宏认为有些话却是可以问一问了。

“这个却是简单,只是说来话长,曾禄……”曾鉴突然向门外唤了一声。随即,一个老者呈现在雅座门前,躬身施礼道:“曾禄见过老爷和二位少爷。”

“这是曾禄,曾家在京城的诸多事务,都是由他来料理的,这次也是他从京城来这里迎接老夫,贤侄的疑问,就让他来解释吧。”

谢宏到没惊讶,曾鉴和张鼐跟自己进来,他们随从自然也是跟进来了,这里出来一个管事,倒也不奇怪。只是这曾禄也有五六十岁的样子,这么年夜年纪还能四处驰驱,并且看起来还很有精神,却是有些不凡。

“谢公子有所不知,您当日所献的那个八音盒,在京中有很多人见过,至于传说风闻就更多了,皇上还曾让人到工部问询,可否仿造。只是老爷不在京城,工部中几位年夜人虽是进士身世,却不年夜晓得格物之道,只能徒呼奈何,却丝毫没有体例。”

曾禄傲然道:“后来又是从宣府送来了一座浮图,偏偏却在年夜殿上被砸了,那位御医死活不改口,就说是浮图原来就是要敲一下的,结果宫里又把这事推给了工部,结果么,嘿嘿,自然也是一样。”

“出了这两桩事,这才有人提议召老爷回京,若非如此,那些年夜人们恐怕还盼着老爷快些在家乡告老呢。”他呵呵一笑,道:“既然起因在于两件宝贝,在下也去查询拜访了一番,那个御医又曾说出公子名姓,把那两件宝贝与公子联系起来倒也不难,其他事,在下就不知道了。”

“说起来,老夫与贤侄的缘分确实不浅。”曾鉴解释道:“接到京中来信,老夫便启程回京,路过宣府时,正要到董贤弟墓前拜祭,却与董贤侄说起此事。听了董贤侄所言,老夫才有了这些推测,今天与贤侄一见,事情自然也就水落石出了。”

推测么?谢宏没想到,自己还没怎么显山露水,就被人推测出了这么多资料,就连自己的想法都猜出了年夜半。只有自己想在宣府等正德的这个想法太过匪夷所思,曾鉴这才没猜到,还好对方是自己人,要是仇敌可就麻烦了。

不过,这位曾尚书不过是工部尚书罢了,在中枢的地位其实不高,并且又醉心于技术,谋略什么的应该不是很强。要是朝中那些年夜学士之类的老狐狸,又该当如何呢?自己要是对上了那样的人物……

晕,想这么多干什么,谢宏晃晃脑袋,自己的思维太过发散了,正德还没见到呢,就想到那些了,真是好笑。

“老夫在朝中也是努力多年,只可惜依然一事无成,不单没能将格物之道推广开,反而连工匠的地位连年下降都无法阻止。”曾鉴长叹一声,后悔道:“老夫一直没能专心一致的做事,时而分心手艺,时而专注朝堂,结果竟是两面都迟误了,最后也是一事无成,唉……”

“而今,老夫已经年逾古稀,眼见……生老病死本是寻常,曾禄,你不要作此儿女之态。”说到生死,曾鉴语气中却没有悲苦之意,反而尽是懊恼。

“可这格物之道还是要推广的,工匠也应该受到重视,老夫已是有心无力,可谢贤侄,你可以!”老人的情绪突然高昂起来,话语铿锵。

谢宏吓了一跳,这么年夜的责任,自己哪里担得起?哥不过是个手艺人,想接近正德也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不受欺压罢了,嗯,最多再给苍生做点好事。可是现在曾尚书说的这个可就太逆天了,一个阶级要翻身,这根本就是要革命哇。

这可不是好差事,革命最开始领头的可都是先烈哇,后来者才能享受功效,哥可不想当这个领头的。

“小侄何德何能,能够担此重任。”谢宏急忙推辞。

“否则,此事非贤侄莫可当也。”让他郁闷的是,老人的评价越来越高了,“贤侄你先莫谦虚,且听老夫道来。”

“要世人重视工匠,除外因,工匠们自己的问题也亟待解决。拿神臂弓来说,除神匠李宏的手艺外,众人的群策群力也是神兵现世的重要原因。可现今之世,工匠们都对门户之见看得极重,有甚技巧都是敝帚自珍,久而久之,不知还要有几多神技失传。”

曾鉴慨然长叹,又道:“老夫之所以看重贤侄,固然是因为贤侄的手艺精湛,构思精巧,可最重要的还是贤侄心中丝毫没有门户之见,那炼制精铁之术何等珍贵,贤侄竟然毫不吝啬的授予他人,这等胸襟,实在令人感叹不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