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明朝第一弄臣> 第116章 正德闯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章 正德闯关(1 / 2)

明朝第一弄臣 鲈州鱼 更新时间 11个月前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王年夜人,您还是去休息一下吧?的马贼,怎么可能敢来居庸关猖獗?这里交给弟兄们就行,不要劳烦年夜人了,您看,都在城头上站了一天了。”

居庸关守将于无极于参将现在很头疼,要这些文官成事不足败露有余呢?这个王御史真是麻烦到家了,昨天夜里接了一封飞鸽传书,然后就突然对自己什么有可靠情报,有一股马贼从京城标的目的流窜而来,想要从关口遁走,要自己务必加强防卫,将马贼盖住。

这不是笑话么?年夜明开国百余年,就历来没听过这样的事情,马贼夺关?先不他们夺不夺得下,就算成功了,然后他们是去宣府镇还是据关而守?宣府镇的可都是终年跟鞑子作战的边军,马贼去宣府是去送死吗?至于据关而守……呵呵,那可能吗?

所以于参将讨厌文官呢,芝麻年夜点事儿,还搞得这么兴师动众的。他原本敷衍了几句,就想应付过去,谁知这位王御史竟然上了城墙,并且已经连续呆了一天一夜了

于参将也有点迷糊,难不成真有马贼,可是要攻下居庸关,那得是多年夜规模的马贼?这样的马贼怎么可能从京城标的目的过来呢?京城的三年夜营都是吃干饭的吗,还是真的只是这位王御史拿着鸡毛当令箭,想立功想疯了。

“本官受了朝廷俸禄,自然要为朝廷分忧解难,现在国难当头,江山社稷在风雨飘摇之中,正是我辈不吝热血,以身当之的时候,本官怎能退缩?于将军,没必要再劝,只放置军士严守关门即是。”王御史肃容答道。

疯了,真的疯了,于参将摇摇头,这个王年夜人真的是书坏了脑子,这太平盛世间居然什么风雨飘摇……就算真的风雨飘摇了,们这些书生又能派上什么用场?又不是鞑子来了,最多也不过是一撮马匪罢了,至于么。

“那……年夜人心忧国事,本将实在敬佩,就不在此打搅年夜人了,告辞。”虽然不以为然,对方地位究竟结果较高,于参将也不想失了礼数。

“于将军自去,有本官在此,居庸关万无一失。”王御史危坐城头,目视远方,年夜有昔时于少保临危稳定,指挥若定的风范。

“……告辞,告辞。”于参将往南面看了一眼,又叹了口气,即是没在,这居庸关也是万无一失。自己在城头慢慢发疯吧,这年夜冷天的在城头上吹风,纯属没病找病,再吹两天,就知道厉害了,哼,老子可不伺候了。

于参将瞥见王御史似乎点了颔首,不过还是正襟危坐的模样,他也不在理会,径自去了。

这位王御史就是年夜学士李东阳的那位门生了。王新亮王御史今年刚到而立之年,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时,他为人刚直,在京城便素以敢言著称。

新皇即位不久,他就曾经上过奏折,弹劾宗室的诸多犯警之举,赢得了极年夜的赞誉和美名。也同样是因为这奏折,他也获咎了宗室,不克不及不在恩师的放置下出京暂避风头。

这段时间王御史心中也极为愤懑,今上宠任宦官,阴乱宫闱,又不安居宫廷,更是不遵礼仪,正是自己这样的敢言之士效力之时,却不想就因为自己直言上书,居然被赶出了京城,这叫心忧国事的王御史情何以堪?

身处江湖之远而不忘天下之忧,王御史日日期盼能有为国效力、年夜展宏图的机会。

也许是自己的执著感动了古之圣贤,上苍真的赐下了机会想到这里,王新亮不由精神年夜振,心中的热情如烈焰般高涨,连冬夜里刺骨的寒风都不克不及丝毫让其摆荡。

皇上从京城偷跑了老师从京城中送来了信,并且叮咛自己一定要设法将陛下挡在关外,万万不克不及让陛下前往边关险要之地。王御史接到信之后,先是惊讶,继而兴奋,最后狂喜,这是多好的机会,青史留名就在眼前

在京城中弹劾宗室或者劝谏皇上,那些都是事了,我王新亮今天是要将至尊的皇上拒之关外古往今来,曾经做出这样的事情的人,无不是青史留名的忠臣良将,汉之周亚夫,唐之李靖……今天就是我王新亮了

王御史心怀澎湃,只盼着正德早日呈现在城下,向往着自己义正言辞将皇帝劝服,使其回返京师……这是力挽狂澜,拯救江山社稷之功。再,陛下可是在三位年夜学士眼皮底下偷跑的,若是被自己成功劝服,那自己不就……

固然了,我王新亮是念旧的人,对老师我还是要敬重的,不过,刘年夜学士已经老了,应该没几年就要致仕了吧……

王御史的脸上浮现出了笑容。

那个姓于的粗坯走了也好,省的在这里问东问西的,还让自己破例了违心之言。可是皇上偷跑这件事又不克不及宣扬,不马贼又能如何?难道要告诫居庸关的守军连锦衣卫都要拦住吗?

哼,一群粗鄙不堪的武夫罢了,没有学过圣人的微言年夜义,他们怎么可能有那种胆量?王御史在心里鄙夷了一番,再次收敛心神,眺望着京城的标的目的。

尽管在冬夜里什么都看不见,并且寒风也愈加冷了,就算是厚厚的寒衣,也一样难以招架。可王御史心中有热切的期盼,一片火热,口中喃喃念诵着:“天将降年夜任于斯人也,必先……”

其实就算是白日,他也未必看得见工具,因为居庸关戍守的标的目的就是北方,南面则全不在意,若是仇敌呈现在南面,居庸关自己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居庸关南面连树林都没砍失落,完全不像北面那样空旷,可以一望无余。

此时,王新亮最为期盼的人,正躲在这片树林里,虽然树林里的树都是光秃秃的,可如果人不多的话,倒也不虞城上的人看见。

“万岁爷,城头上坐着的那个就是监察御史王新亮了,之前弹劾过范阳王的就是他,那脾气真是又臭又硬的,跟他老师李东阳完全不一样。”城头点着火把,城下的人却是看得清楚,刘瑾指着王新亮给正德介绍。

“嗯,嗯……”正德颔首。

“万岁爷,他摆出这副架势,那一定是不会让咱们过关的了,您也知道那些御史的脾气,不让您过关,这么好的机会,他们是不会抛却的。”刘瑾详细的论述道。

“嗯,嗯……”正德继续颔首。

“万岁爷,这条路看来是欠亨了,否则咱们绕路或者在京城附近玩玩就回去吧?”黑夜里,刘瑾也看不清楚正德的脸色,听他似乎认可了自己的法,便劝诱道。

“嗯……”正德含含糊糊的应了一声。

刘瑾以为正德同意了,心中年夜喜,道:“那万岁爷,咱们是走紫荆关还是去八达岭转转?”

“谁要绕路了?”正德终于话了,“朕要赶在元宵节之前赶到宣府,绕路哪里来得及?咱们就走居庸关。”

“可是,万岁爷,有那个王新亮在……”刘瑾急了。

“有他在就不会让咱们过,是不是?”正德反问。

刘瑾连忙颔首。

“这好办,咱们等他不在了再过去不就结了?”正德晒然一笑。

“?”刘瑾的下巴差点失落了,人家在城里,咱们在城外,这要怎么个等法?

“钱宁,刺探回来的消息是怎么的?给老刘讲讲。”正德很满意,年夜军未动,情报先来,这是兵法。

“那位王御史已经在城头坐了一天了,这年夜冬季的,估计他也挺不了多久。”钱宁踏前一步,躬身禀报。

“懂了吧?咱们就在这里跟他耗着,朕就不信,耗不过他。”

“那咱们自己不宿营吗?”刘瑾打了个颤抖,这林子里真冷。

“这倒也是……”正德拍拍额头,灵机一动,道:“老刘,眼神好,晚上就在这里盯着,比及白日,再换年夜用他们。这个主意不错吧?钱宁,走吧,咱们宿营去,得离关口远点,省得被发现了,这里有老刘盯着,没关系的。”

“万岁爷……”刘瑾懵了,这年夜冬季的在外面盯一夜……这不是要人老命么?

“好了,好了,等会儿朕让钱宁给送衣服过来,老刘,要埋伏好了,不要被发现了。”正德头也不回,只是又低声叮咛了一句。

刘瑾欲哭无泪,却是一点体例都没有。这次出来的太仓促,正德只提前告诉了钱宁,跟出来那些锦衣卫都是钱宁的心腹,一个刘瑾的手下都没有,他就算想找个垫背的都找不到。

刘瑾只好自己找了个背风的处所蹲下,心中自然是年夜骂谢宏,不是这个子在宣府搞事,万岁爷会急着忙着的往那个鬼处所去吗?又不是啥好处所,谢宏这子就是个祸害。

“万岁爷,让老刘一个人盯着是不是……”刘瑾不利,谷年夜用自然是偷笑的,不过万岁爷的心思得弄明白了,以万岁爷一向的亲厚,应该不会这么狠才对,这次是什么情况?老刘不利是他活该,可自己也得知道,免的下次撞枪口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