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重生之大科学家> 二十七、一腔生意盎如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十七、一腔生意盎如春(2 / 2)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何事公 更新时间 11个月前

入学考试?高等学校入学考试?这不就是万恶的高考么!孙元起心想。那就当成是高考吧!“考国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等六门,其中生物、外语两门的成绩作为参考,不计入总分。至于课本,敝人在商务印书馆印行了一套高等中学教科书,便以该书为准。――不是我敝帚自珍,实在是我只读过这一套教科书,并且知道它的知识层次。”

下面一片轻笑。

李国秉还不坐下,继续问:“那在哪儿考试?”

“还没有定,”孙元起考虑了一下,“应该是在上海、北京同时开考。”

“那用钢笔作答,还是毛笔作答?”

“都可以吧……?”孙元起没有想到这个家伙居然问得那么详细。

李国秉还想问什么,被身边的胡勋一把拉得坐下了,还想起来,看着周围人都瞅着自己,才恹恹地在座位上扭几下作罢。

“请问,百熙先生,理学院、工学院招生,为什么还考国文呢?我们又不是考文学院!”这个小伙子貌似对考“国文”有些愤慨,大概是重理轻文吧。

孙元起还没有回答,就听到自己身边的那群老爷中一阵骚动,不时蹦出“数典忘祖”“斯文败类”“亡国亡种”之类的词儿来。当下,连忙解释道:“即便是理工科学生,在写实验报告、学术论文的时候,也要用国文表达清楚不是?再说,我们作为中国人,如果不学好国语,如何自处呢?所以,国语还是要学的,也必然是要考的。”

这话才让那些老爷们安稳下来。

又回答了几个问题,孙元起看见台下一角有几个女孩子,怯生生的,一副想举手又不敢举的样子。孙元起便想把最后提问的一个机会给她们。

“百……百熙先生,我们是上海经正女校的。”小女孩声如蚊蚋,说了几遍,台上的孙元起才迷迷糊糊地听出她说什么,“请问,请问,学校招收女生么?”

孙元起这才意识到,自己一时的好奇和好心给自己带来了一个麻烦。男女同校?这就是在民国初年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何况现在是大清治下!不说别的,便是美国,女孩读大学,一般只能是家政系、教育系之类。此时的耶鲁,依然还是清一色的男性。由此可见,全球对于男女同校的看法。

“女子读书知礼,自然是好的。但男女,人伦之大防也。”孙元起拽了句文,“学校在建校之初,不会考虑招收女生事宜。”

孙元起扫了一眼身边的老爷们,他们果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不过,等小学、中学正式开始招生时,如果有女生报考,将考虑女生独立成班。如果数量不够,依照之前所说,转入来年入学。学校将聘请女性教师,予以授课。”说完,又瞟了一眼那群老爷,嗯,反应正常。估计那群老爷以为是学校再开一个女校:要是女校嘛,似乎于伦理纲常没多大影响吧?

演讲结束,还有一大群学生在台下不走,似乎还想探问一下口风。

这时候,夏瑞芳走到孙元起身边,因为前日宴席上交谈一番,两人已经较为熟稔,说道:“百熙,你的演讲很成功啊。我听了以后,都对你的学校很憧憬。”

虽然夏瑞芳比孙元起年长几岁,但在他要求下,两人一直以兄弟相称:“夏兄谬赞啦!小弟愧不敢当。”

“呵呵,跟老哥我还那么客套?”夏瑞芳拍了拍孙元起的肩膀,“对了,把你演讲的手稿给我,我们商务印书馆把它印了。”

“印它干什么?难道还有人看这个?”孙元起有些奇怪,“这不过是我个人对新建大学的一个构想罢了。”

“虽然前几年变法失败后,全国各个学堂纷纷夭折,如今连京师大学堂也关了。但随着全国民智渐开,各种学堂还是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这是大势所趋。这,兄弟你信么?”夏瑞芳望着台下南洋公学的学生,笃定地说道。

孙元起作为过来人,自然是信的:后世很多大学都把校史追溯到1902年,这不就说明了所有问题?

“这学堂,你也建,我也建,到底应该是什么章程、建成什么样呢?谁也没底儿!”夏瑞芳回过头望着孙元起,“如今听了你的演讲,我心中才大致有个数:学堂就该这么建。对中外教育体制之研究,国外的,我不敢说;但在国内,老弟你绝对不作第二人想。”

孙元起又要谦逊,夏瑞芳却拦住他,自顾自地说下去:“所以,你的演讲稿不是有用,而是有大用!别人读了,便知道学堂该如何建,建成什么样。你说,这样的书有人看么?”

孙元起不再多说,只好答应:“既然夏兄坚持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不过,这是草稿,且有许多不完善处,等我修改誊清之后,再交给你吧!”

“没问题!不过要尽快。”夏瑞芳绝对是有商人的眼光,“还有,你们大学建立之后,所有教科书最好都交给我们印刷。放心!我们商务印书馆绝对给你合适的稿酬。嗯,我们商务印书馆还会向贵校捐助一笔费用,用以支持图书馆建设!”

看在前天他给自己一万两白银的稿酬和现在第一笔捐赠的份上,孙元起还能说什么呢?<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