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重生之大科学家> 三十八、儒门弟子尽高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十八、儒门弟子尽高官(2 / 2)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何事公 更新时间 12个月前

老大人看孙元起迟迟不开窍,只好挑明:“上谕上说,‘裁定章程,妥议具奏’。可这大学堂章程怎么裁定,虽然张盖锍淙喂鍪褂⒐蟪迹峙乱皇奔湟材貌怀龊谜路础K道匆睬桑腥司透土吮灸阈吹摹堆Qе瞥跄狻罚戳酥罅尢荆晕枚ㄕ鲁讨拢ㄒ惆锇觳藕谩2恢浪幽亩玫降南穸衔缣乩窗莼幔道戏蚝湍愎叵挡磺常M隳苤槐壑Α!

“啊?还有这种事?”孙元起这时候才是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开始直截了当说不就行了么,还绕那么大一个圈子,累人。“其实吧,那本书是个熟人让写的,我就是半瓶子醋,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而且,能想到的都写到书里头了。我看……”

“张盖锼较赂戏蛩担绻憧隙αο逯>倌阄蛹嗖┦刻┦俊!崩洗笕舜蚨纤镌鸬幕巴贰

博士厅博士很厉害么?我现在可是耶鲁、it的博士,正宗的海归!在乎那土鳖的博士么?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说,“晚辈才疏学浅,恐怕无法胜任这个博士的……”

老大人闻听,却微微笑起来:“百熙,老夫听说你在美利坚获得了好几个博士称号,在泰西也是很难得的。可你知道美利坚博士,和我大清的博士有什么分别么?”

“这……”问题还正把孙元起这个半吊子博士给问倒了。

“据老夫所知,欧罗巴、美利坚的博士,是学问到了一定程度,通过考试给予的荣誉称号,好比我大清的秀才、举人、进士一般。这只是一种资历,要想做官,还是要从头做起。你说对不对?”老大人望着孙元起。

孙元起点点头,这果然是“一法通,万法通”,老大人不含糊!

老大人接着说:“我大清国子监博士厅博士,本身就是从七品的官员。普通进士要想当这个官,至少要进翰林院先当三年庶吉士再说。你说,这差别大不大?”

从七品,比正七品的县令差点,算是副处级?孙元起心中一笑。不过这晚清的官也做得挺没滋味的,贪污腐化不说,还得为了这破屋子担心风担心雨的,累!眼下,自己就想办个学校,把自己的知识、理念传播给更多的青少年,为国家积蓄一点科技力量,更好地迎接下一次暴风雨的侵袭。为了这个目的,少不得要拒绝这国家公务员的金饭碗:“叔祖大人,眼下晚辈就想把学校办好。这官不官的,倒是不在乎的……”

“荒谬!”老大人的眼神像一道冷光刺过来:“就要因为想把学校办好,才得要去当官!”

“为什么?”孙元起很奇怪,好看的剑眉往上一轩,径直问道。

老大人紧紧盯着孙元起:“你那学校,归谁管?那张盖锉闶悄枪苎Т蟪肌!鹈糯淌罚蚁亓睢H悄樟怂隳茄D馨煜氯ィ俊

孙元起这时候才想起来,这可是人治社会,自己这个民办高校更是没有什么“办学许可证”。那管学大臣要是找自己的麻烦,还真是分分钟的事儿,估计比比小手指,就能捏死自己。当下气短,咕哝半天,看叔祖老大人也没有帮自己的意思,只好垂头丧气地答应了。

“学而优则仕,有什么好颓废的?”见他答应,老大人言语渐趋温和,“那俗话不也说‘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么?你先回去吧,老夫这就写封信告诉张盖铮肜垂溉眨慊崤扇烁闼吞樱鞘焙蚰阍俳前菁!

孙元起怏怏地走出孙府,就看见老赵驾着马车在门口候着。连忙抛开不快:“老赵,你还没吃晚饭吧?”

“吃了,吃了。”听见孙元起的声音,正蹲在马车上打盹的老赵连忙站起身,“老老爷府上的人给俺送了份饭。俺要进城的时候,家里的还给俺塞了个馒头,现在还在怀里揣着呢。”

“那就好。”见老赵赶过车,孙元起坐了上去,“今儿是出不了城了,去老郑那儿凑合一宿吧。”

然后孙元起就开始发呆:当清朝的官,那也没几年,现在是1902年,辛亥革命是1911年,也就说撑死还有十年。那时候,自己不到四十岁,算是遗老还是遗少?对了,革命党会不会来刺杀呀?估计自己这种烂芝麻小蚂蚁,革命志士也提不起兴趣。

平日坐在马车上,孙元起回和老赵说些闲话、逗个乐子什么的。今儿走了半路,孙元起一句话都不说,老赵有些担心,就问道:“先生,您今儿怎么了?心里不痛快?”

“没啥。”孙元起对着车窗外的寒月吐了口白气,半天才说,“叔祖他老人家想让我去当官……”

“当……当……当官?当什么官?去哪里当官?”老赵一机灵。清代当官可真没准,比如当知县,去广西云南贵州甘肃都有可能,没有飞机、铁路,光凭轮船、马车,路上就得走几十天,真是旅途艰辛啊。很多官员受不了这种折腾,直接死在路上,至于“殁于任所”的几乎比比皆是。老赵自认为是孙家的仆人,当然要跟着主家四处迁移,心下忐忑不安。

“哦,还没个准信。要当,也就是北京城的官儿,不出远门。”孙元起这句话给了老赵一粒定心丸。

“那太好了!呵呵……”老赵回过头,一脸喜气,给坐在车里的孙元起做个大揖:“恭喜先生步步高升!对了,先生,是不是以后该叫老爷了?”

“这还没准呢。”孙元起摇摇头,“再说,这官估计也就跟你们知县那么大小,叫什么老爷啊?”

“呵!”老赵幸福得几乎从车辕上栽下去,“那可是不得了的大官!俺们在山东时候只远远地看过县丞大老爷,没想到现在俺天天伺候知县大老爷。怪不得俺们镇上的张老爷说俺是有福之人,真是这样!”

看老赵兴奋的表情,孙元起抑郁的心情有些好转,就问老赵:“你都说说,这当官究竟有什么好?还不就是为赚钱么?”

“那不一样!”老赵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口气却是斩钉截铁,“钱再多,也比不上一个‘权’字。俺们镇上那些地主、大富,平时看不起我们,可县里要是下来一个当官的,他们都得老实跪着,老实送上银子,不敢喘一口粗气。那时候,钱管什么用?依俺看,天底下第一等人还是做官!”

果然,没几天老大人口中的“张盖铩彼屠戳艘环馓印4蚩词保凑盖锩邪傥酰盖铩K镌鹁醯谩罢虐傥酢闭飧雒趾苁煜ぃ坏サナ且蛭约鹤帧鞍傥酢保坪鹾芫靡郧凹钸栋胩欤源锩媪楦幸簧粒赫獠皇亲约涸茨感J兹涡3っ矗坑质且晃焕访耍

之后,自然恭恭敬敬地上门拜访。老人家是个博学多闻、温和能容的好老头,对孙元起这个晚辈很是满意,说了不少“借重贤弟”的客气话。总之,草拟各级学堂章程的事情就落到孙元起的肩膀上了。经张百熙老先生的保举,清廷赐孙元起为宣义郎、国子监博士厅博士,正七品衔,暂调任京师大学堂副主办。<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